浙大教授郁建兴:推动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
时间:2019-11-03 19:28: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首届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高峰论坛。 王刚 摄
中新网嘉兴11月3日电(胡丰盛 刘方齐)11月3日,正在浙江嘉兴平湖举行的“首届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高峰论坛上,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郁建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平湖“息事无讼”工作的试点实践,是寻求中国传统“无讼”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的融合。
当天,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顶级专家集聚在浙江嘉兴平湖,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诉源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
论坛现场。 王刚 摄
浙江平湖新埭镇,人员流动频繁,公共复杂场所聚集,矛盾纠纷较多。刑事警情数,民事诉讼案件数、信访总量一直在高位徘徊,当地通过深挖新埭先贤陆稼书的“无讼”理念,创新提出“发现问题—协商讨论—调解处置—监督指导—协议评价”的无讼路径,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进一步释放,2018年,全镇“万人诉讼率”近10年首次呈下降态势,降幅达15%。2019年,新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会议中,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告》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热议的话题。
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和团队多年来开展区域治理研究,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涌现出的改革样本,如最多跑一次、三治融合等,积极寻找读懂中国的“钥匙”,为改革探路。
“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社会治理并重,正在成为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郁建兴说,平湖将先贤陆稼书提出来的“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无讼“理念丰富了嘉兴“三治融合”实践载体,是古为今用的一种治理创新,实现了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意义重大。
郁建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王刚 摄
清康熙年间,平湖人陆稼书先后任职嘉定、灵寿知县,凡遇纠纷,均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极善感化教育讼争双方,因此两县政情人和,庭可生草,已至无讼之境。
郁建兴认为,“无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它不仅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而且在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中催生出人民调解、“枫桥经验”等中国方案。
在平湖的“无讼”试点工作中,郁建兴认为,它不是简单的传统“无讼”理念和实践的回归,并不是不要诉讼,甚至压制诉讼,而是强调在现代法治的框架下,通过综合运用理、法、情等道德教化手段和村规民约,调和矛盾,化解矛盾,以达到“息事无讼”这一效果。
“这是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一种探索。”郁建兴表示,当今的“无讼”绝非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否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代社会转型期对安定和秩序的需求,既节省了诉讼成本,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对抗,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境。
郁还表示,当下的中国,许多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正在逐步从原先的倒逼式创新变成自觉自为的创新。(完)
姜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