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并购/上市/转设【解读指南】
时间:2019-10-30 18:12: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创: 浆果 极致洞察
10月28日,教育部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67号建议的答复称,对关于教育部设立民办教育司的建议,将统筹考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以及部机关机构编制资源现状,进一步深入研究。
教育部表示,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也为政治安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是增加了教育资源的供给,缓解了公共财政的压力,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国际影响力,激发了教育体制机制活力。
国家不断的肯定民办教育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则成为了整个民办教育体系中,前期投入最多,教学管理环节最为复杂,行业壁垒最高的明珠。
民办高校全国招生
占比接近25%
2000年,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仅为公办高校在校生的1/9,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1/4,每年平均每5个本专科毕业生,就有1人出自民办院校。
对于高校而言,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品牌是靠学校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打造出来的。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课程和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的升级,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民生教育集团总裁左熠晨曾对First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对于民办高等院校而言,未来不管是独立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走向资本市场不仅是市场最大的需求,而且具有必须性。因为高校属于重资产投入,对于资金的需求巨大,单体学校融资渠道的限制条件依然比较苛刻。
自2018年8月《民促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公布后,民办高校并购交易日趋活跃,单体校交易金额屡创新高。2019年前9个月,港股教育集团收购民办高校案例12起,涉及交易金额约为71亿元。目前全国756所民办高校中,共有57所通过直接IPO或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上市。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得到资本的支持和二级市场背书,将有利于学校长期建设,而成为公共公司也有利于规模化、规范化管理,使得学校运营更加健康透明。在政策驱动下,独立学院脱钩进程加快,潜在可并购的高校标的增多,海外并购显现,预计未来民办高校交易竞争将更加激烈。
但是目前,横亘在民办高校面前的问题有很多,多数高校都已经创建超过20余年,下一代能否继续运营管理好学校,成为回避不了的难题。同时民办高校并购的法律政策环境还存在难点,举办者变更与独立学院转设都是一道道难关,估值如何界定?政策如何发展?机遇趋势与困惑迷茫接踵而至。
版权声明:
本文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原创,首发于微信号:极致洞察(微信ID:ieduclub),所有权利均属“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所有。任何主体或个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传播上述内容。已获“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授权使用的内容,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侵权行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