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她在25岁时失去丈夫,恪守贞节75年,100岁时皇帝褒奖两字
时间:2019-10-30 13:26: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宋代以后,我国对女子的束缚越来越严重,为了走路摇曳生姿,要求裹小脚,为了体现贞洁,需的从一而终。但那时后的女子并不认为这是束缚,反而已达到这个目标而自豪。至此宋朝以后的女子都沿袭了这样的规矩,裹小脚、为丈夫守贞洁,哪怕他们的丈夫已经死活,哪怕她们正值青春年华,哪怕她们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她们也不会放弃这种信念。我国古时有着么一位女子,她在25岁时失去丈夫,恪守贞节75年,100岁时被皇帝下旨褒奖两个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朝以后程朱理学是主流的思想文化,男子推崇女子在家以家族为主,出嫁以夫君为主导,而身为女子的也以此为自身荣耀。宋朝后期的元朝对这一方面稍有缓解,其原因是元朝是蒙古族统治地位,少数名族的的地位高,而少数名族的并不在乎这一方面,他们更喜欢以实力为尊,选择实力强悍的在少数名族是自然而然的,并不会被嘲笑和羞辱。
明朝开始,汉族再次掌握统治权,程朱理学再次成为主流思想,也许是元朝统治的影响,明朝的人统治阶级思想上就反对元朝的一切,他们称之为:拨乱反正。于是对女子的束缚越来越严,当时的帝王、士大夫也歌颂、表扬那些自我束缚的女性,并作为宣扬的标本。在明朝有一个叫罗道的人,只是以为普普通通的农名,活到二十一岁人生也没有出彩的之处。
跟着祖辈的生活方式,太阳升起时开始劳作,夕阳余晖是收工回家,成年后与未曾谋面的女子订婚,成亲时可能见过这位即将共度一生的女子,但那是并不会明白共度一生的意义,很是平淡,是中国古时千千万万男子的生活。但在他二十一岁这一年,生活的轨迹变化了,罗道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他去世了,世人可能在还没记住他就要忘记他,但与他共度一生的妻子朱氏去做了一件事,让大家能都记住罗道这个人。
朱氏是一个很尊崇规矩之人,未出嫁时孝顺父母、爱护弟妹,勤劳贤惠,父母安排的事情一定尊崇,是以为孝顺。当父母安排一个从未见过的人订婚是毫无意义,可能心里也会对未来的生活忐忑,但世俗就是如此,便也遵循。婚后与罗道的夫妻相敬如宾,丈夫承担丈夫的责任,而她作为妻子自然以丈夫为首。这样的生活很平淡,但朱氏很满意。天有不测风云,罗道死了,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们才结婚没多长时间。
甚至还没有孕育一个孩子,罗道就扔下她走了。朱氏也是伤心过、彷徨过,带领她继续走下去的人走了,那她以后应该怎么做?父母总是会为自己的子女考虑,朱氏的父母认为她还年轻,希望他能回家然后再嫁,再生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她的后半生还会有依靠。朱氏彷徨后并未听从父母的,她认为已经出嫁了,应该以夫家重,寡妇再嫁会给夫家抹黑,也会让他人非议娘家,于是朱氏毅然的选择为夫守节。
为了让父母安心,朱氏把罗道哥哥的孩子过继为自己的孩子,这样也让罗道有后人。一个寡妇上要孝顺父母,下药抚育幼子,还要堤防小叔谋夺家产,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朱氏坚持了下来,整整守节四十多年。朱氏的事迹被广为流传,朱氏与罗道也未世人知晓,朝廷为朱氏里了贞洁牌坊进行表彰,朱氏的夫家也很感激她,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而我却心疼那个默默付出几十年的女人。
同样的也是在明朝有一位蒋氏女子,也与朱氏选择相同。蒋氏是刘廷玺的妻子,刘廷玺并不是平头百姓,他有官位在身。在蒋氏二十五岁的时候刘廷玺死了,这正是女子最好的年华,蒋氏也选择为刘廷玺守节,这一守就是七十五年。蒋氏的寿命很长,货到了百岁高龄,在她100岁那一年当地的巡抚听闻了她的事迹,很是为蒋氏的毅力感动,便上表帝王,希望能够为蒋氏进行表彰,当时的皇帝听闻此事也很惊讶,然后让人赐个蒋氏“贞寿”二字:“贞”是赞扬蒋氏的贞洁,“寿”是祝贺蒋氏的高龄。
或许很多人会为这两位伟大女性的毅力所感动,毕竟要忍受几十年的孤苦才能换来一个美名,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而我去觉得,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不一定是她们自己希望这样选择,而是当时的社会逼迫的选择,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后半身孤苦无依,而再嫁之人也不知道是谁,以后的生活谁也说不准,这样很好,至少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这是一个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