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年轻人就该吃苦?
时间:2019-10-29 15:13: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创:步知公考 面试北楚
“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吃苦才有出路!”这句话被各种人不停的灌输给你,似乎已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识。
你感觉生活工作一团糟,但是还是在努力,因为别无选择,也因为心中在赌未来会有转机,这时候,一句公认的俗话就能够让你继续再撑两年,两年后,你的认知层次“提高了”,这句话会被换一种方式讲给你听,还要收你一笔智商税。
苦,到底该不该吃?该怎么吃?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
一个朋友曾经一度阴谋论的认为吃苦耐劳是为了社会和谐的政客与希望洗脑新人的老板不谋而合之后形成的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假象,他说:因为大家明明更愿意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啊,我要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搞钱,你要是觉得俗,我可以换种方式:我只希望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和可能性。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如果仅凭吃苦就可以成功,那么我国7.5亿农民岂不早就该步入中产水平?电子厂流水线的组装小工不早该去敲钟了?那么,老一辈人为什么让我们多吃苦?一是他们自身经验使然,时代造就了特定的价值观,他们觉得工作不是为了开心,先苦后甜才符合规律嘛; 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也确实面临一些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问题,比如结构性就业难;
但是一切都变了,只是社会的剧变完成的跨度太长,犹鲲鹏在侧,风驰而人不知也。每逢年关,我常常告诫自己:又过了一年,你和学员之间的认知距离又拉远一段。
对于95后来说,继承了父辈、祖辈的房产,他们确实更有“底气”;社交网络的发展几乎拆掉了大部分信息壁垒;经受着直播“躺入百万”的诱惑, 时代给出了太多的可能性。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吃苦的意愿本身就“先天不足”,而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趋势似乎也告诉我们“后天不必”。
大家吃苦的方式,自然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你想过没有,岗位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你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而设计的,它是为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转而设计的,那张《公司架构树状图》也大概率不是你的升职加薪路线图,你沿着这条路埋头努力奋斗,得到的可能是一句听着特别别扭的赞赏“你果然非常适合扎根基层!”
岗位是我们的立足之地,你当然要守好这一亩三分地才能再图发展。但是一味的盲目吃苦,更容易变成一种忍受—忍受付出与预期收获的长期不对等。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真正的吃苦,之后应当是有对应的收获,不论是财富还是知识、技能、经验。
年轻人都在吃苦,但是依然迷茫,摆脱不了束缚,少了从容的努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因为你根本来不及抬头看路。
“从容”,唉……真的是太重要了,尴尬的是它既是目标,也是方式。这就形成一个怪圈,因为不从容,所以瞎吃苦,因为瞎吃苦,更加不从容,不停的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所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柴静在《看见》里有一句话: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可是对于穷忙的我们来说,连“停下来思考”都像买LV一样奢侈,默默耕耘了一天疲倦的回家,打开门不是韩剧里女主角们排队问候“社长您回来了”,而是继续在自己另一块“责任田”里开机耕耘。当你花了一个小时终于对比出购物车里的婴儿床哪一家更具有性价比时,平行宇宙里的他可能酣畅淋漓的学完了一系列网课。
咱们这代人呐,每天在格子间里敲键盘,抛开时代赋予的表面光鲜,其实本质上和老一辈人种地放牛没什么区别,既没有更体面,也没有更轻松,年轻人真正怕吃苦的能有多少,大家怕的其实是吃了眼前的苦,眼前却看不到有价值得回报,明知还有以后的苦,但长期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期待的收益!没有方法论的抱怨就是无病呻吟。
但是我也知道,大家深感“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为什么呢?就像知乎用户“习城stan”所说:“很多教你做人做事的答主其实大学还没毕业;很多教你如何提高情商的其实本尊现实中人人烦,只是他自己感觉良好;教你如何快速加薪的人其实月薪五千不到一直在为房租发愁。”
这几年我也做了一些实践,谈不上成功,但是一直能够赶得上自己设定的目标,有三点拙见分享给大家,哪怕帮到一分一毫也是好的:
一、删除垃圾工作。18年初的时候,一周要花一两个工作日解析真题,但是感觉在这块个人水平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我知道教研再一次进入阶段性瓶颈期了,就果断把解析工作砍掉,交给助教做,自己拿这些时间用来读书,或者泡在各个单位的官网里看新闻读政策,一个月的时间收效就很明显,状态立马回来了。每个人的手上都存在一些低投入产出比的工作,每隔一个季度,至少要盘点一次,评估效果,删繁就简。
二、提高决策效率。“午饭吃什么”、“周末干什么”、“衣服选哪款“……,过多的决策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回报,就要学会减少生活琐事,一切从简,这样重点才能够被衬托得更显眼,你才能够更加专注;
三、集中配置精力。人的精力是一种资源,要学会优化配置,前边两点是准备工作,找到能给自己持续带来收益、能够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并拓展发展空间的事项,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着一个点上,高中物理课老师早就教过我们这个道理,压强P等于压力F除以受力面积S,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受力面积是唯一的办法。
同样的,学习如果吃了太多苦,一定是方法不对,或兴趣切入点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引导。因公务员面试备考时间最多也就一个月左右,所以面试教学不得不变得急功近利些,想法设法举一反三。曾经我也觉得十天半个月去赶超别人十年八年的积累才好不容易拉开的能力差距是天方夜谭,但是当很多学员确实做到了以后,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点:
人生的异彩纷呈
就像是装在巨型气球里的大海
你最需要的是
一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