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泉州人!这个物美价廉的菜市场,50年都吃不够!
时间:2019-10-29 13:28: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西街菜市场,总比泉州城醒得早。
凌晨5点,天光微亮。
西街菜市场的摊位,
就已经陆陆续续亮起了灯光。
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鸡鸭,小贩清亮的吆喝声,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最普通的菜市场,承担着平凡人们的餐桌,日复一日,伴随我们走过人生四季。
今天,我们逛遍西街菜市场,感受到了最鲜活的,人间烟火味。
孟氏食品老店
要说西街最出名的百年老字号美食之一,要数孟氏美食老店里的蒜蓉枝了。
店主孟丽玲,做蒜蓉枝已有30多年,出嫁时家中贫寒,父亲便将这个手艺作为她的嫁妆,让她有一技傍身,保今后衣食无忧。
“全身上下剩下四块钱。”孟丽玲回忆起生意刚开始时,苦笑着说。是啊,只是当年的心酸苦累,都烂在了肚子里…
她向朋友借了1000元,抓住这一点渺茫的希望,一步步将小店经营至今。好在,老天还是眷顾努力的人,而今的孟氏,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了。
孟丽玲54岁了,假如闽南有一种东西最让人动容,那定是传承。这十几平米的小店面,这是她祖祖辈辈的心血,她说:“希望可以好好的,希望可以一直传下去。”
巴比包子店
巴比包子店,已经十五岁了。旧旧的,小小的。
老板撩开蒸笼,“我这么新鲜便宜的包子,别处也买不到,不信你去看看。”
特工斤斤在培元中学读书的时候,是这里的常客。忍不住就和老板滔滔不绝的聊了起来。
“价格居然还和以前一样,味道也一样!”斤斤眼里放着光。要知道斤斤已经从培元毕业五六年了…(暴露年龄)
每天凌晨3点起来,已经是老板的常态,但大部分的包子都是1元钱,利润微薄,赚的钱其实也就刚刚好够,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努力。
老板本是安徽安庆人,久而久之,泉州也已成了家。
梅阿水丸店
市场的买菜的人们,一边聊着天,丝毫都不耽误做生意。
梅阿水丸店,从1985年就在旧菜市场摆摊,后来旧菜市场改造,就搬了过来,来西街菜市场也已经十年了。是夫妻一起经营,举手投足之间,也能看到两口子默默的温情。
丸子,鸡卷,都是闽南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15元一斤,用料也很实在。一家30多年的丸子店,平凡质朴,在我看来,一切却都生机盎然。
爱豆家
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一大早就被街坊邻居攻陷了!店主忙到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都是豆制品:豆腐,豆干,豆花… 每天凌晨5点就开始营业。水豆腐很嫩,都是手工做的,街坊邻居吃惯了,也就再也没有换地方买…
豆花3元一份,嫩到一直从勺子上滑下来。味道很古早,小时候的回忆,漫上心头…
秋兰扁食摊
在菜市场里头,我们寻到了这家扁食摊,老板安静的坐在一旁包扁食,注意到镜头时,略微有些抗拒。
“叔叔您在这儿多久啦?”
“10多年了吧,我也记不太清…”
扁食肉燕水饺都有,只卖生食,要带回去自己煮。包扁食的动作一起一落,娴熟老道~日复一日,守着四方天地,不管你何时来,他还是在这个清晨等着你。
振兴炸肉粕
清晨的菜市场总是一片繁忙,人来人往,小店在菜市里并不起眼,可是这么多年,刘叔却没有挪地方的想法。
“这么多年都在这小30坪里过了,就在这吧,也舍不得走了。” ——刘叔
走进仔细看这家老店,没有装修,没有高科技,跟不上时代,仿佛时间把这30㎡凝固了。
“ 小姑娘,赶快让开,这油烟可大了。” 刘叔小心翼翼地拉开我,生怕油溅起来弄到我的衣服,但刘叔似乎没注意到,他拿着大漏勺的右手已经溅得发红。
说到锅里的肉粕,刘叔明显话多了许多,刘叔 :“就算每天守着锅炉,守着锅里4小时才炸出的肉粕,也是开心的。”
时光流转,泉州城一轮又一轮扩建改造,这些脏乱吵闹的菜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比如云儿,就是极少去菜市场的。
大型商超开始兴起,果蔬被洗得干干净净,蒙上了保鲜膜,明码标价,静静地等待顾客拣选,不再有吆喝与讨价,快捷省心。
但我总觉得,
那些粘着泥巴横七竖八躺在粗布上的菜,
却更像我们真实的生活。
✏编辑 | 小酸
☆摄影 | 斤斤、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