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抓包官员收礼,看看什么是“伸手必被捉”
时间:2019-10-28 20:35: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捉“贼”捉赃,原来现场感可以如此吸引人!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反“四风”不止步丨山西:抓节点 现场查获高档礼品》,披露了一段山西省运城市纪委监委蹲点跟拍当地临猗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军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现场视频,目前涉事官员已被免职,正接受调查。
顺着暗访镜头,现场的紧张与即视感无减损地传达给了公众:政府机关门外,几件礼品被从送礼人的后备箱倒到了公职人员的座驾,待到夜深人静车辆再次驶出单位时,局长的车被蹲点跟拍、守候多时的纪委暗访人员当场截停,从车上起获大闸蟹、茶叶、保健品、烟、酒等大量高档礼品,甚至在副驾驶位置上还有数万元现金和多张购物卡,这次暗访称得上斩获颇丰。被抓了个现形的涉事官员,面部表情尴尬,从礼品的交接方式、时间以及经手人员的安排看,恐怕当事人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此间新手,也说明纪委在暗访前收到的群众举报可谓空穴来风。通过暗访来查证举报线索,现场跟拍、直接截停这波操作可以说把涉事官员、也把妄为的权力逼到了墙角。
经由媒体播出的跟拍现场视频在网络上出现海量的播放数据,甚至有点显得与被查处官员的行政级别不太匹配,特别是在近年来反腐风暴的宏观语境中,各级问题官员的落马信息于公众而言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应当说,“现场抓包”的呈现方式为此则普通的地方“反四风”新闻进行了关键性的传播赋能。
没有彩排,这也不可能是彩排,藉由办案机关事发现场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公众(尤其是公职人员)得以亲见“收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古话的威力,可以说这也是监督的威力。
早在2015年,中纪委监察部就在其官网、手机客户端上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主要受理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等问题的举报线索,一经推出便获得公众的热烈追捧。而办案机关的蹲点跟拍,应当说是“随手拍”的“正规军”,由举报线索出动的暗访调查,现场情势的原汁原味呈现,特别是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让“现场抓包”的场景为公众目睹,于公众而言有足够的新鲜和震撼感,对公职人员来说更是一次可能有奇效的警示——不仅让执法者、也让权力的执掌者习惯在镜头下行事,无处不在的镜头就意味着无处不在的监督。
蹲点跟拍是个好东西,它让案件办理不仅具有扎实的证据支持,也为监督的即时性到达提供了保障。被办案机关现场撞上的这次礼品“交接”或许有某种偶然性,但在“随手拍”不再具有任何技术难度的情况下,以“随手拍”的方式发现和固定违法违规甚至犯罪证据,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社会参与和助力国家反腐进程的路径之一。
当然,蹲点跟拍获取的证据也需要进入后续的调查程序,以本案为例,被当场起获的礼品、钱物需要查明来源,并以此为线索,查证涉事官员在跟拍之外的权力行使状态以及财产状况,蹲点跟拍作为监督的一种方式,也需要与制度化的调查程序和手段密切配合、彼此衔接,而对当事官员的涉案金额和违规事项的查证,蹲点跟拍更多是作为线索存在,而非证据的全部,不能因此制约调查的范围和“反四风”的深入。
严格说来,蹲点守候、现场抓获的操作属于治安、侦查机关办案的常规手段,大众传播层面办案现场的即时影像资料也一直是不少法制类节目的重要素材,包括近期全国法院系统对司法执行难问题的破解,一定程度上也在借助视频记录甚至直播的方式来加大执法、执行的力度。影像记录手段虽称不上新鲜,但个案化监督场景除了作为证据出现在办案流程中,还越来越多地为公众所知、让社会得以见证,应当说这是让权力运行和监督都公开进行的题中应有之意。
眼见他收礼物,眼见他被截停,现场感十足的蹲点跟拍“反四风”,让权力监督的过程更劲爆。果断的查处和及时的曝光,让权力监督更具震慑力!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