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的防治,重在“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时间:2022-04-15 10:13: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胃肠肿瘤是指发生于胃和结直肠的良性和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胃肠肿瘤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以往发病年龄在45-50岁以后,而近年来,35-40岁左右就开始发病。

值此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肖秀英、林晓琳、韩婷医生在线科普:“提醒公众对胃肠道肿瘤的关注,增强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防治意识,科学抗癌重在“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呼吁医学未来发展的重心应该是疾病的预防,强调预防筛查的重要性!”

【科学抗癌之:重筛查】高危因素、高危人群需重点筛查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的诱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基础的胃肠道疾病等,下面将对各个诱因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诱发因素

饮食和生活习惯因素:暴饮暴食、长期食用发霉、熏烤、腌制等含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的食品、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蛋白膳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度、进食快、三餐不定时等都可能成为胃癌发生的诱因。而高蛋白、高脂肪、缺乏蔬菜的饮食习惯,与肠癌密切相关。缺乏运动,心情烦闷,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均易诱发胃肠癌。遗传因素: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曾患胃肠癌;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家族史等,家族中存在遗传性大肠癌基因突变携带者如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等,而CDH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相关。环境因素:地域环境差异,部分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缺乏、比例失调,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汽车尾气中含有致癌物质,容易造成空气、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进而影响饮用水、蔬菜、水果和粮食等,可能都与胃肠道肿瘤相关。胃肠道疾病因素:一些良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良性疾病及胃癌术后残胃、慢性胃溃疡、胃黏膜巨大皱襞症、肠化生等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同时,家族性肠息肉病、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肉芽肿、绒毛状腺瘤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5岁,存在诱发因素第2、4中的人群即属于高危人群,遗传性大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需注意家族中有无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息肉病、残胃和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

【科学抗癌之:早发现】洞悉预警症状,警惕癌前病变的可能

50%的胃癌在早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症状者亦非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胃炎、胃溃疡等类似症状,容易与良性胃肠病混淆,如腹痛伴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偶尔呈胃溃疡样节律性疼痛。晚期患者会出现并发症或转移症状,如胃窦癌幽门梗阻引起恶心呕吐、贲门癌引起下咽困难、溃疡型癌引起呕血黑便贫血,腹膜转移出现腹水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及时行胃肠镜检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结直肠癌早期有时也无明显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大多是排便习惯改变与粪便性状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变形,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中带血、脓或粘液;里急后重感、肛门下坠感、排便不尽感等;其次,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腹部不适或腹胀感、不确定的持续性腹部隐痛等不典型症状;如肿块比较大阻塞肠腔,或是肠腔缩窄出现肠梗阻,部分患者可扪及腹部肿块。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患者出现黑便或是便血,要警惕有无胃肠道肿瘤出血的可能,尤其是有痔疮病史者,在排除痔疮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如果出血加重、反复不愈等,要及时就医、及早检查,以期早期发现。

【科学抗癌之:早诊断】精确诊断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一)体格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需监测体重变化,有无明显消瘦,皮肤巩膜是否有黄染,腹部是否有膨隆,腹围是否有明显增大,触诊腹部是否有压痛、是否有明显腹部肿块;触摸颈部是否有明显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胃肠道肿瘤检查常见且使用最多的检测,具有快速简单、无痛苦、便于重复等优势。对于反复多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无论年龄与性别,建议进一步做胃肠道肿瘤排查。血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50、CA242、CA724等是常用的胃肠癌的肿瘤标记物。

(三)内镜检查

胃镜:是发现胃肿瘤的主要手段,且可以进行病灶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对微小肿瘤、黏膜内癌可进行胃镜下切除,行微创治疗。若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或甚至无症状,对高危人群亦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取样活检,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比如腺瘤性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结直肠镜:是发现结直肠肿瘤的主要手段。在结肠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肠壁表面的充血、糜烂、溃疡、息肉、肿块等各种病变,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也能在镜下切除小的息肉和肿瘤。直肠镜(肛门镜):是发现直肠病变的主要手段,可清楚看到中下段直肠的病变。

(四)影像学检查

B超:可以了解肝胆胰等实质脏器的情况(多种原发癌、转移癌的可能),对胃肠道肿瘤本身的诊断价值较小,超声内镜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还可利用超声行实时扫描,以此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CT或MRI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是肿瘤分期和治疗疗效的评估依据。有助于对病灶的性质做初步判断,评估肿块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有无,治疗后疗效,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PET-CT或PET-MRI: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选择性用于胃肠肿瘤的分期和治疗评估并进行精确定位,确定胃肠道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或了解术后肿瘤有无复发。

(五)病理学检查

病理是诊断胃肠道肿瘤的金标准。首先,对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的粘膜病变,都要做组织活检,病理明确其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主要依据,如同样是息肉病变,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就需要做根治性切除手术,而如果良性,可以在内镜下摘除或者局部切除。其次,对手术切除标本,全面取材后病理明确肿瘤性质、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明确肿瘤病理分期,必要时行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有助于后续制定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方案。

【科学抗癌之:早治疗】个体化-综合治疗利于患者受益最大化

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需依据肿瘤组织学特征、原发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基因检测状态、合并症及患者年龄、机体状态等综合考虑,患者意愿、经济条件也是治疗决策中的主要决定因素,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体,治疗目标不同,其治疗策略不同,需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总体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值得关注的是强调早期发现与早期手术,无论是胃癌、结肠癌还是直肠癌,如果能够在早期阶段进行根治性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达到5年以上的生存期,甚至长期生存。如发现时已属于肿瘤的晚期,5年生存率低,建议采用内科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局部手术用于胃或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合并症患者。患者是否需要化疗或放疗?具体方案和疗程,都应遵循国内外相应的指南和规范进行合理治疗。总的来讲,对于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采用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为主,辅以放疗、介入等姑息治疗,如能达到肿瘤缩小、降期、经MDT讨论如有手术机会再行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或改善生活质量。

【科学抗癌之:重预防】疾病预防是医学未来发展的重心

健康饮食、生活规律对胃肠道肿瘤预防非常重要。首先,健康膳食,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减少食用辛辣、生冷、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尽量细嚼慢咽,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其次,戒烟,少量或不喝烈性酒。第三,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体重,避免肥胖。第四,尽量不要乱用药物,有时可能会掩盖病情,如做不到对因或对症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得不偿失,故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第五,保持心情愉快,合理减压,避免熬夜。第六,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如存在胃癌家族史,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直系家属有胃肠道肿瘤病史,建议及时就诊,进行早期预防筛查。

总之,日常生活中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合理减压,同时要加强胃癌和结直肠癌预防和高危人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信我国胃肠道癌的发病率、患者生活质量和总生存等就一定能够改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教师,上海市肿瘤专科基地导师和考官,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术任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及胃肠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评价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专业方向】擅长消化道肿瘤、肺癌、原发不明和多原发肿瘤等的化疗、靶向、免疫等内科综合诊治。

【科研成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课题等,作为PI负责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等,作为副主编著书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Cancer letter》、《Cell Death & Disease》、《Theranostics》、《Mol Ther Oncolytics》和《J Transl Med》等国际期刊。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门诊地点】:浦建路160号仁济医院东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肿瘤学授课教师。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主要研究方向是消化道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入选上海市教委青年医师培训计划、曾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访学交流,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等项目多项,作为Sub-I参与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积极参加肿瘤科普、义诊、宣教活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包括《Cell Death & Disease》和《Frontiers in Oncology》等国际期刊。参与《胃癌: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癌症患者康复指导》《临床肿瘤学总论》编纂等,参与申请专利1项。

【专病门诊】(消化道肿瘤):周三(下午)

【门诊地点】:浦建路160号仁济医院东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擅长消化道肿瘤、原发不明和多原发肿瘤等的化疗、靶向、免疫等内科综合诊治。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多项。作为Sub-I参与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书1部。

【专病门诊】(原发不明和多原发肿瘤):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浦建路160号仁济医院东院

上一篇: @年轻人 还在熬夜?4招教你调整生物钟

下一篇: 景昱医疗驱散帕金森的阴霾,感谢信随春风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