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计划”进行时:创新引领SPD本土化巨变——专访海遇医疗总经理张卫
时间:2021-12-29 14:0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海遇(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
在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年会期间,《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国内SPD技术与服务的领先企业海遇(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
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医疗领域的供应链管理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服务也逐渐跨入为合规控费贡献力量、体现价值的新时代。如何认识SPD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使命,相关物流服务企业又该如何创新发展?在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年会期间,《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国内SPD技术与服务的领先企业海遇(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
院内物流升至供应链管理,结合临床是挑战
谈到SPD在国内现身、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的新特点,要从海遇和其掌门人张卫说起。
“SPD在中国的出现,实际是在国家正式推出它之前,我们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带来的。”张卫介绍。2007年,中国还没有专门提供SPD服务的公司,海遇也在2005年创立之初定位于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并未涉足SPD。那一年,张卫团队接到一个医院的需求:希望国内也有人为该医院提供像美国SPD那样的服务。“我们尽力研究了国内外所有相关资料,参照国际上的做法完成项目,这对医院医疗管理甚至对整个医疗大健康行业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后来公司就把企业管理软件业务全部剥离了,从2007年开始只做SPD,也是起步阶段,把我们的智慧,经验全部投入到这件事上。”
张卫介绍,2010年前后,有一些日本SPD企业来到中国推广SPD,国内医疗业才渐渐发展起此模式来。此后SPD在国内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各有特点:2010年—2017年,是“院内物流”的阶段,主要做医疗仓储配送,和商业物流区别不大;2017年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进入到一个升级阶段——医疗供应链管理,SPD渗入到临床医疗活动中,与商业物流出现了本质差异。
张卫介绍,在早期“院内物流”阶段,医院冲着降低成本的目的来找SPD服务,以节省医院仓储配送的人力甚至库存资金。此阶段与医院管理的融合度不高,相当于医院的后勤部门,业务比较简单,行业甚至出现同质化现象,很多大型商业公司都参与进来了。
随着医改深入发展,特别是医保成为医改的主角后,控费愈加重要。2010年后,SPD发展的出发点是合规。张卫介绍,医保资金需要规范支出,从供应链的角度去控费成为重要方式之一。供应链透明可为物流真实性提供保障,以避免乱计费用。他指出,要向合规性推进,保证医院收费、医保结算与供应链吻合,那么医疗供应链在院内就要向临床、向终端进一步推进,SPD此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仓储物流层面了,就跨入需要攻坚的新阶段。此时要懂得临床服务、要把医疗设备信息化,要将医疗供应链和临床医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灯塔计划引领SPD本土创新
国内SPD发展的过程,也是海遇不断探索,将SPD本土化落地的过程。由于我国医疗行业和国外差异巨大,张卫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实情,并“不计成本”与国内医院合作实施“灯塔计划”,希冀以此探索和创新照亮国内SPD发展之路。
“SPD源于西方,但深入发展是在中国市场。中国SPD从规模甚至理念上来说,已经超过了西方的一些国家,也是我们的创新了。”张卫介绍,美国是诊所医院制,我国与美国差异非常大,与日、韩等东亚国家有点像,医生、医院是一体化经营。但他们规模比较小。在日本,500张床位的医院就非常大了,而国内的三级医院都在千张床位以上。海遇合作过的医院,基本都是3000多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
“海遇是中国最早做SPD的,在中国探索SPD的发展道路特别是结合中国医疗现状进行创新探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每年会在国内百强医院里选一两家对管理有追求的医院来做一些标杆性项目,以此向整个行业传达SPD的具体实施和效果,并慢慢探索中国SPD怎样发展会更好。我们把这个计划叫做灯塔计划。”张卫介绍,现在,海遇灯塔项目的标的是百强医院里前30位的医院。截至目前,已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家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数十家知名医院合作。
“这些对管理有追求的医院,他们的需求推动我们持续创新,这样的创新更有意义,是我们要坚持的。对这样的项目,我们会跳出原有的产品框框,甚至可以在投入上不计成本做定制化项目。”张卫透露,去年他们与上游伙伴合作为湘雅医院做的项目,每个项目的设备投入都在千万级以上,也真实地显出了成效:一是提供了管理手术室的信息化系统,避免了过去靠人、靠经验管理的漏洞,通过SPD系统可精准备货,使手术保供效果更好。二是第三方服务的流程从无到有,可清晰呈现成本和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此外,有助于更深层的医疗供应链决策,解决了“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应该在什么时候准备”等问题。
SPD或成医院“标配” 智能化创新是趋势
随着全国DRG、DIP两类医保付费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北京、天津等试点进入模拟运行阶段,SPD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向临床发展、智能化创新成为趋势。
“我大胆预测,如果DRG、DIP在未来几年,比如2025年在全国全部推行的话,SPD会成为所有医院必上的系统、标配。”张卫指出,DRG、DIP属于控费的模式,而SPD在当今的发展阶段也是基于控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DRG、DIP要在医院落地需要有抓手,其落地载体就是SPD。同时,因涉及医院和医保间的结算,SPD要想在院内实现医保控费也要有目标和规范, DRG、DIP的推行会大大推动SPD迅速发展。
张卫分析,目前中国拥有上万家规模较大的医院,如果这些医院都上SPD,假如分5年普及,每年将有几千家医院需要SPD,市场前景非常巨大,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SPD与传统的IT项目不一样,它还有第三方物流服务,涉及到供应链的改造,还要有服务商对它投资。每年数千家医院需要,有什么样的公司能提供这么大的产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张卫谈到,过去SPD都是商业公司经营的业务,现在逐渐分化出一些专门做SPD的公司;他预测未来仍将有一些商业公司剥离业务专攻SPD以迎接市场需求,创造一个巨大的产业。
如今,智慧医院的发展恰逢其时。SPD系统可以解放医务人员物资管理的工作,自动补货、及时更新数据,助力智慧医院全面发展。据了解,目前智慧医院的评级标准集中在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环节等前端,不涉及后端如何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因此在医院后端的应用较少。张卫认为,智慧医院不仅包括前端接触患者的流程建设,也应该包括后端如何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他建议,将医院后端的智慧化纳入国家智慧医院标准中,这也应该是未来智慧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后端智慧化的发展,可以预见SPD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张卫指出,SPD是为医疗供应链服务的,未来发展应该是深入临床服务,最核心的是医院手术室物流管理服务——这是医院物流服务的难点。伴随而来的是相关智能化设备的创新、集成发展,这是SPD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SPD要深入到临床终端、服务每一个病人,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医疗活动场景多达几百个;而且医疗机构对感染控制的要求也非常高,一些场所不允许物流人员介入。在严苛的要求下,用智能化设备为病人和临床医疗活动提供服务愈加重要。”张卫介绍,2020年海遇在湘雅医院项目中攻克了手术室物流管理服务的难点,智能设备之一——智能门禁的应用功不可没。其技术原理在于通过RFID标识和管理实现医疗耗材一物一码,做到全流程追溯。具体则是在门框上装一个感应设备,再将每一个耗材包上贴芯片标签,当这些耗材通过此门时就会被感应和读取数据,避免了人工运送和统计耗材的弊端。此技术还可用于专用电梯管理:电梯“识人开门”,只有符合前期设定的人员才能打开电梯。
张卫强调,智能化设备的创新发展一定要将临床医疗活动和临床的供应链管理相结合起来,针对场景和需求,再结合最新技术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