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华广瑞特,内分泌专家分享血糖管理信息化新思路
时间:2021-09-30 15:00: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知名血糖管理品牌华广瑞特邀请了来自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陶世冰教授,从院内智慧医疗血糖管理系统角度出发,围绕“血糖管理新模式探索”主题进行了专题分享。陶主任的分享可以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从中显著受益,同时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助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带来更多有益思索。
专家介绍:陶世冰,内分泌科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现为四川省内分泌医师协会委员,四川省内分泌学会激素与临床学组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公共病管理委员会委员,资阳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擅长糖尿病,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甲状腺及其并发症;肾上腺疾病;肥胖症;继发性高血压;性腺及生长发育等内分泌疑难重症的诊断及治疗。
一、血糖管理信息化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不仅患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还面临着被发现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等不利现状。截至2017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平均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位患者。然而整体的诊断率只有36.5%,其中约32.2%患者获得了相关的治疗,治疗达标率却不到一半(约49.2%),其中仅5.7%的糖尿病病例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全面管理,亟需改善现状,寻求更佳的医疗管理解决方案。
然而,不少医院还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匮乏的情况。据粗略统计,我国约有2万名(从事糖尿病管理工作的)医生,但却有高达1.19亿糖尿病患者,岗位存在巨大的缺口,造成了很多糖尿病患者诊断、治疗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糖尿病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
对比中美糖尿病治疗的医疗管理体系不难看出:中美在糖尿病管理上的医疗模式也有所不同,面临的困境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医生的工作量多,压力大,就诊以量取胜;缺乏糖尿病知识科普病患普遍对依赖医生的心态很强;血糖检测自费贵等因素,导致病患就医的效率低;同时,很多患者对血糖健康状况不了解,迷信偏方,不回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的患者往往在疾病治疗上比较被动,自我监测血糖意识低,只有出现大问题、并发症时才主动找医生;而在美国,保险给付的相关政策帮助病患学习自我改善治疗,同时,患者多采取“自我检测,自行管理”的控制方式,自我学习的意愿、能力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整体控制效果更加有效积极,因此,在医疗保障的维度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完善,推动我国各院逐步形成完善的院内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血糖管理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血糖教育管理模式中,早有一对一、教育课堂、运动课等模式,一定程度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管理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患者依从性差,不能主动去正规内分泌科就诊;医院无法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无法保证糖尿病科普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随访;当前确诊的老年患者居多,无法适应线上讲堂等问题。现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应基于传统的血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更多的解决方案,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有效治疗手段。
二、血糖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探索
1993年至2012年期间,据解放军总医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显示:在47443例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比例由4.55%逐年上升至11.97%,全院死亡患者中T2DM患者的构成比由9.64%逐年升至25.47%。可以发现糖尿病人群在住院患者中的比例逐年不断上升,同时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幅度增加。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其中应激性高血糖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占比更大,因此我们对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需要格外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从住院高血糖患者的科室分布来看,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分布在非内分泌科室,相比于在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规范性和及时性易受影响,由于血糖控制不当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好的反思现行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院内又面临非内分泌科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存在很多对患者血糖管理的障碍,无法满足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由于糖尿病管理模式本身是复杂的,既需要综合的管理,也需要根据不同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进行个体化控制,许多跨科室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未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要不断找寻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尽可能弥补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缺陷。
当前,院内异常血糖管理有三种常见的模式:科室自我管理模式,会诊专业管理模式和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科室自我管理模式
一 住院患者血糖由患者所住科室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者、营养师、患者等共同参与的血糖管理模式
优点: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不足: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血糖达标率
会诊专业管理模式:科室管理外,血糖控制不良,临床状态特殊、控糖方案制定困难时,内分泌科医师通过会诊方式参与血糖管理模式。包括糖尿病团队管理模式,由内分泌科医生及糖尿病教育护士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其他非内分泌科的护士也共同参与,会诊模式,也有营养师、药剂师加入团队。
优点:内分泌专业医师通过院内会诊可明显提高血糖达标率
不足: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无法参与每一个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
互联网系统管理模式:利用住院患者互联网系统与患者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使院内任一科室糖尿病患者斗都能及时接受糖尿病医护的远程系统管理,包括糖尿病教育、监测及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
优点: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升满意度,实现”内分泌-非内分泌”血糖管理无缝对接
不足:护理人员工作量繁重,依赖于系统、软件和网络,不能完全替代内分泌科医师面对面会诊评估
现有会诊模式存在漏诊率高,治疗连续性差,不能及时处理血糖急性事件,责任不明确等缺点;相比之下,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则具有效率高,覆盖面广,反应迅速,全院统一标准,容易管理及评估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内分泌主动会诊模式。
三、血糖管理信息化工具的实际应用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40年,现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资阳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其中,内分泌专业成立于1994年,是资阳地区最早的独立内分泌专科。
根据陶教授的介绍,该院院内血糖管理实际应用分为患者管理,血糖监测,消息管理,设备管理,血糖数据分析,用户管理等六部分。通过运用华广瑞特全院血糖智能管理系统,医生可在系统内立下医嘱,自动生成血糖量测任务并下发至值班护士处,方便护士核对及根据任务逐一测量,提升工作效率;患者量测血糖后,数据自动上传、同步至瑞特慢病管理APP及电脑端,减轻了护士系统录入工作负担的同时又能对监测数据进行追溯,保证数据传递及时准确,大大提高了测量管理效率;华广瑞特全院血糖智能管理系统综合国际标准和权威文献,创建独有分析工具,医生可随时直观便捷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据此来计时调整治疗方案;支持自定义设置血糖管理目标及预警功能,当患者血糖波动异常时,系统将发出预警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干预病情;支持多端远程查看功能,即使患者出院了,只要在家使用瑞特血糖仪进行血糖量测,数据便自动同步到瑞特云血糖管理系统。主治医生随时随地可通过多种终端查看患者血糖结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现了医生对出院患者持续的血糖照护管理,保障了对患者的全病程跟踪管理。
四、血糖管理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经过治疗后,主治医生可通过全院智能血糖管理系统中的色标管理模块,快速了解患者的血糖分布及达标率,确认患者的血糖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解决方案,血糖管理信息化效益显著提升。
最后,陶世冰教授也指出我国糖尿病管理仍面临诸多难题,还需要医生、医院、政府等多方力量携手同行,打造更加完善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平台。相信借助华广瑞特“全院智能血糖管理系统”这样的智能血糖管理系统,能够助力医护为全院血糖管理带来更加智能、便捷、有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共同为广大糖友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