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二甲双胍在医生心中的地位那么高?
时间:2021-09-29 13:00: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我国多地也与这种高传染性输入型病毒发生了正面交锋。
而作为易感人群的糖友们,心中很是惴惴不安:
专家说过,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血糖。这个德尔塔传染性这么厉害,我现在用的二甲双胍还挺得住吗?用不用换一种降糖效果更犀利一点的新药?
亲,你想多了!
C位降糖药——全球各大指南推荐的核心降糖药
你眼中的这个“老药”,恰恰是广大糖尿病专家心目中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当家药。
这可不是某几位专家的个人偏好或者怀旧情怀,而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明文推荐的[1]: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A)
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A)
大家不要小看括号里的那个“A”哟,那表示这是一条A类推荐,背后有目前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支持。
当然,这也不是二甲双胍第一次被权威指南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了。
从2005年开始,全球各种2型糖尿病诊疗相关指南中,二甲双胍均被推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被命名为Glucophage(中文名为“格华止”,意为“葡萄糖吞噬者”)的二甲双胍首次应用于临床,60余年来,全球已经积累了大量二甲双胍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数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证据有力地证实了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它在各大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稳居C位的重要原因。
额外福利——降糖之外的其他获益
在人类的药物研发史上,总有那么几个药物能不断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惊喜,二甲双胍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对这个宝藏药物的研究越深入,它带给我们的惊喜就越多: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肿瘤、抗炎、抗衰老[2]……
在高血糖管理环节,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作为初始一线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风险[3]。
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的额外福利,毕竟我们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嘛。
最新彩蛋——二甲双胍在疫情中的惊艳表现
最后,回到之前那个在疫情期间要不要换掉二甲双胍的问题。
下列的这些数据可能比单纯讲道理更说明问题:
2020年6月, Am J Trop Med Hyg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非二甲双胍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合并新冠感染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降低[4]。
发表于Front Endocrinol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使用组与非二甲双胍使用组相比,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5]。
发表在Obesity Medicine杂志的一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相比非二甲双胍组,糖尿病合并新冠感染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死亡率降低相关[6]。
2021年3月,一项纳入近300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的研究显示,与未接受相应药物治疗患者相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为0.77(也就是说:应用二甲双胍比没有应用二甲双胍死亡风险低23%),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42, SGLT2 抑制剂0.82、噻唑烷二酮类0.94、磺脲类0.94、GLP-1类似物0.94、DPP-4抑制剂1.07,糖苷酶抑制剂1.26[7]。
所以,各位亲爱的“胍友”们,你们有福了,且把心放肚子里,安心吃“胍”。
出品:《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黄薇
内容来源:公众号“家庭医生”(ID: jtys1983)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2.《二甲双胍与糖尿病治疗——百问百答》。主编:朱大龙 母义明
3.Arnettt DK, et al. Circulation.2019 Mar 17.
4.Luo P, et al. Am J Trop Med Hyg. 2020 Jul;103(1):69-72.
5.Crouse A, et al. medRxiv[Preprint]. 2020 Jul 31:2020.07.29.20164020.
6.Timotius I,Andree K. Obes Med. 2020 Sep;19:100290
7.Prof Kamlesh Khunti et al.Prescription of glucose-lowering therapies and risk of COVID-19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a nationwid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England.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 29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