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四野和军委为此事争辩六个月,取得一致后彻底改变了全国战局

时间:2019-11-18 18:12: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四野和军委为此事争辩六个月,取得一致后彻底改变了全国战局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勋罗元帅逝世,伟大的共和国缔造者满怀悲情写下了一首七律悼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的伟大英雄。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诗中回顾了罗元帅光辉的一生,表达出了深切的缅怀之情。在这首诗中,有一句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颔联的“战锦方为大问题”。“战锦”指的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大问题”呢?

我们把时间拨回1948年年初,这是解放战争最具决定性的一年,全国的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且这样的改变还将向着对于解放军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下去。

这就是经过了20年的革命斗争,一直都是被动防御的我党革命武装,第一次有了能和国民党军平分秋色的力量,在以往的革命斗争中,一直都是国民党军寻找我军进行决战,而到了1948年,解放军已经渐渐有能力与国民党军进行正面决战,并且有信心击败正面之敌。

因此,在军事上,解放军的重心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原本的在运动中消耗敌人改变为就地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做好打更大的歼灭战的准备。但是,这对解放军个大将领,各级指战员甚至基层战士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注意到这种转变的不仅仅是解放军,也有国民党军,这两支在中国大地上角逐了二十年的力量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同一片土地,那就是被我们称作黑土地的东北。

当时的东北和今天所说的东北是不一样的,不仅仅包括现在的东北三省还包括今内蒙古东部和冀东地区,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从全国的战略态势来看,东北的位置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不管是国民党军还是解放军,只要占据了东北,那么兵锋就可直指华北,进而对全国战场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谁取得东北,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这场战争的主导权。

所以从战略上说,解放军想尽快结束战争就必须拿下东北,国民党军像一转颓势,就必须保住东北。

而且在经济上,东北也有着非常大的体量。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东北都是中国工业、农牧业、交通、自然资源开发最为发达的地区。

当时的东北,重工业占据全中国的90%,钢铁产量、发电量、煤矿开采量均傲视全国。农业上,在1946年底-1947年底,仅东北解放区对苏联就出口了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各种粮食67.5万吨,又对苏联出口猪、牛、羊6000吨,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也就是说,谁取得了东北,谁就能拥有经济的主导权,拥有一个可以源源不断支援前线的战略大后方。

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东北都是国共两党不能不争夺的战略大要冲。

解放军想的是怎么取得东北,而国民党军则是思考怎么保住东北。

当时国民党军50万部队被分割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的区域内,陆上供给被完全切断,只能依靠空运补给。而此时国民党的支持者美国早已不堪空运之重负,于是以巴大维为代表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建议国民党军撤出东北,以保障华北的安全。

但是蒋介石却不想轻易放弃东北,他认为放弃东北就是放弃华北,决心死守东北,但是计划把沈阳的守军撤往锦州,把住东北出关的唯一出口,将东北野战军锁死在东北。

但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卫立煌的强烈反对,卫立煌坚持沈阳、长春、锦州三地守军维持现状,态度极为强硬。于是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具体战略部署就在蒋介石和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的长期拉锯中搁置了下来。

而在解放军方面,对于东北的作战问题,也出现了军委和野司的分歧。

在1948年初,虽然远离东北但是有着非凡战略远见的军委在电报中对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结束之后的作战目的提出了一个构想:

……你们应准备于一个月内外完成现地区之作战,而于一个月以后再进行一个战役[包括打几仗],然后进入大休整,……对于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也就是说,这时候东北野战军接下来的作战目标不是打下几个城市,消灭几万国民党军队,而是长驱南下,封锁东北大门,彻底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

这样,国共两党的军队注定要就一个城市展开角逐,那就扼守着进出山海关大门的锦州!

而这“大问题”就出现在“战锦”上,具体点说就是到底“战不战锦”,到底南不南下。

军委是明确希望东北野战军南下的,但是并不是下了死命令,而是让四野(东北野战军)野司自己思考决定。而四野野司的想法是不南下,选择打长春,并且电告军委,原因简略总结如下:

1. 围攻长春以吸引沈阳、锦州国民党军(或者沈阳一城之国民党军)北上增援,我军则南下四平,予以歼灭。

2. 如果主力南下,因辽河、太子河的妨碍攻城或者打援都不方便,切有被切断后路的风险。

3. 南下则粮食、弹药、被服皆不易补给。

4. 沿途无法打打仗,也没有小仗可打,容易处处扑空。

虽然四野野司的想法和爵位的战略并不统一,但是也不无道理,数十万大军的行动,的确会面临上述问题。然而,南下锦州作战是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虽然拥有相当大的风险性,但是却是直捣根源,攻打长春虽然较为安全,却是舍本逐末。

但是军委还是同意了四野野司的想法,并且在电文中指出:

……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之困难等,……事实上不一定有的。……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野司所设想的好打的长春却着着实实让四野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却仍无主力南下的意图,而且对长春发动攻击的时机也迟迟没有到来。

所幸的是,军委最担心的国民党军撤出东北的局面也没有发生,但是谁能保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国民党军到底会作何动作?

在军委的严厉批评之下,四野野司终于有了南下的想法,但却迟迟不见动作,原因最后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因为1948年夏,东北地区遭遇了30年未曾一见的长期暴雨,导致公路铁路交通受阻,使得南下之后,后勤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而南下已经迫在眉睫,也就是说,国共双方谁能早一步完成地方和中央的思想统一,谁就能率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幸运的是,时间站在了解放军这一边。

同年8月14日,军委按照野司的请求,把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的机关进行了重组,成为了两个互相独立单位,使得野司拥有了在东北战区绝对的指挥权威,这让野司在和军委争辩了六个月后,终于下定了南下攻打锦州的决心。

与此同时,蒋介石和卫立煌却仍然争执不下,国民党军还是一动不动地待在长春、沈阳和锦州。终于,这种不利的局面彻底葬送了国民党军在东北最后的军事力量。

在留下第12纵队及独立第5、第7、第8、第9、第10师继续围困长春之后,四野主力南下,直下锦州再挥师沈阳,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重工业主要重工业城市土崩瓦解。在52天的时间里,以摧枯拉朽之势全歼东北境内的47万余国民党军,解放军从此彻底掌握了全国战局的主动权,也彻底改变了全国的战争形势。

上一篇: 原创神仙打架!2019最后的追番攻略在这...

下一篇: 原创限量发售的海底世界,教你如何申请「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