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片制陶骨簪制作双面绣……白沙非遗惹人迷
时间:2019-11-18 10:40: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白沙非遗惹人迷
11月17日上午,在2019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人群中,非遗传承人通过展示泥片制陶、骨簪制作、黎族双面锦纺织等传统技艺,让民族、民俗文化有了更活的载体。
活动现场,成形的陶器“排队”成列,陶罐、花瓶造型别致、生动。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造型各异的陶器是运用黎族特有的泥片贴筑法制作而成,这项古老的制陶方法,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目前只在白沙青松乡尚有传承,并在2010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据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符玉梅介绍,黎族原始制陶应民众的需求而产生,几千年来为民众所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如今为适应时代发展,人们对陶器制作工艺进行了升级,但也要让‘躺’在博物馆的历史活起来,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符玉梅说。
在制陶区旁,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黎族骨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玉跟一手握着牛骨,一手拿着刻刀,经过他的妙手雕刻,原本洁白的牛骨上呈现出精致独特的图案。
黎族骨雕制作,主要流传于白沙润方言地区,是以动物骨骼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成各种生活用品的传统技艺,于2005年入选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骨雕制作中最为精美的作品要数骨簪。据陈玉跟介绍,骨簪是将牛骨经过洗刷去脂、截料、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装饰着色等工序制作成骨雕作品,而常见的骨雕作品还有骨梳、骨叉、牛角号等。
工艺精细,针法疏密均匀,色彩端庄高雅,在非遗展示区,最吸引女游客的便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展示,这也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
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介绍,黎锦做工精细、美观实用,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深具民族特色。作为黎锦刺绣之一的双面绣,是在一块底料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的图案用直针和扭针绣出正反两面完全相同的花纹图案,反映了黎族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意涵。
据了解,双面绣正反两面花纹、色彩相同,针法一致,所刺出的图案有人纹图、大力神纹、蛙纹、龙纹、鹿纹等百余种。其中人物图案造型刚健,轮廓分明,纹饰自然工整、纹理清晰圆润,深受收藏者喜爱。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