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朝最后一款德国步枪,重金引进,标尺射程两千米,还没造好大清亡了

时间:2019-11-16 22:52: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清朝最后一款德国步枪,重金引进,标尺射程两千米,还没造好大清亡了

1896年,清朝从德国引进了一款名为委员会1888式步枪的武器,并在其基础上仿制出了国产步枪——汉阳造,成为了接下来几十年内中国产量最大的武器之一。

实际上为了拯救濒临崩溃的大清,当时的官员很舍得从外国引进先进武器装备,但并非所有武器都能像汉阳造那样流传下来,即便是那些性能比汉阳造更优秀的,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淘汰。

毛瑟M1907步枪

汉阳造采用的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威力挺大,但关键当时中国士兵普遍偏瘦,有点承受不了7.92毫米的后坐力,所以清政府于1898年提出6.8毫米步枪弹,并要求德国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

修改口径多大点事?德国直接把7.92毫米步枪弹进行缩口,也就是说弹壳依旧是7.92毫米,弹头却换成了6.8毫米,同时装药量减少五分之一,这样既不用重新设计子弹,又满足了清政府的要求,而新诞生的武器被称为毛瑟M1907步枪。

1907年,毛瑟M1907步枪交付给了清政府,广东兵工厂率先完成仿制,改称为三三式步枪(1907年即光绪三十三年)。1911年,广东厂以江南局研发的三年式步枪(1911年即宣统三年)的长枪管为基础,对三三式步枪进行进一步优化,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体型。

三三式步枪的性能其实不弱,枪长1245毫米,枪管长742毫米,全重3.63公斤,发射6.8×57毫米毛瑟步枪弹,弹仓最多可容纳5发弹药。

相比于当时世界上的主流步枪,三三式拥有重量轻、后坐小、精度高、结构可靠等优点,枪口初速甚至略高于其原型7.92毫米毛瑟弹。

照门上刻有射程标记,最大标尺射程达到了2000米,当然这只是最大射程,有效射程不可能有这么远。

不过,等到广东厂把改良好的三三式交给清廷大佬时,大清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根本没有时间测试、量产,因此清朝到死也没用上这款重金引进的武器,反倒是便宜了北洋政府。

1912年,广东厂在北洋政府的授意下开始量产工作,此时清朝已经没了,再叫光绪三三式步枪有些不妥,于是改为了元年式步枪(1912年即民国元年),同时将口径从6.8毫米改回7.92毫米。

上为6.8毫米毛瑟圆头弹,下为7.92毫米尖头弹

6.8毫米是专门适应中国人体型的弹药,为何要改回7.92毫米呢?其实倒不是北洋政府想要否定清朝,而是当时全国主流弹种是7.92毫米,产量大、成本低、购买渠道多,而6.8毫米根本无法通用。

全国范围之内,能够生产6.8毫米的只有广东、上海、广西、四川等几个省份的兵工厂,各省连自用都不够,更别说普及到全国了,所以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即便知道7.92毫米后坐力很大,也只能改回去,于是重新改型之后变成了四年式步枪(1915年即民国四年)。

军阀混战爆发之后,广东厂受战乱影响毁于一旦,四年式步枪的产量大幅度下滑。再后来的“万国造”时代,军阀更愿意选择西方进口的武器,国产武器销量再遭削弱,虽然元年/四年式步枪的性能很优秀,但生不逢时,没能闯出名头。

到了二战爆发,仅存的元年/四年式步枪早已和正规军无缘,基本都是地方民兵在使用,产量远远不及汉阳造或中正式。

上一篇: 主题教育进行时丨杨万春强调指出:每名共产...

下一篇: 萨克斯管演绎出融通中外的中国故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