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双11的快递,是怎么快起来的?
时间:2019-11-15 19:11: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者:黄莹莹 刘意默
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名画最好的归宿就是烧掉。”李诞在最新一期《奇葩说》中如是说。按照这个逻辑,快递最好的归宿就是让人们感受不到快递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戏谑——很多在11月11日0点参加天猫“双11”抢购的用户,在几个小时后的清晨就被门铃吵醒,以接过快递员手里的纸箱开启了愉悦的一天。
这样的速度,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爆仓与等待成为购物狂欢的附属物,质疑也随之而来,甚至一度有声音认为,京东昂贵的自建物流模式,才能在时间和效率方面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阿里巴巴的对策是”孵“出一只菜鸟。2013年成立之初,马云就赋予它极具理想主义的愿景:让中国任何一个能上网购物的地方,实现24小时必达。
愿景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但肉眼可见的是,在天猫”双11“逐渐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商促销日的过程之中,菜鸟的全局资源调度能力可见一斑——以今年为例,11月13日10时左右,2019天猫双11的第1亿个包裹已经签收,比去年再提速约4小时。
而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经久的努力。
1
在回答““双11”物流是如何快起来的”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把回忆拉到几年之前。
百度为2012年那场快递爆仓建立了专门的词条。更多的碎片信息被记载在新闻里,比如杭州一家第三方仓库配送公司的老板透露,天猫“双11”当天,他们接了25万单,而平时的正常数据仅为几千单。
爆仓结果就是,货物积压严重,快递变慢递,用户也怨声载道。
七年之后,网友还在调侃“双11”的快递速度,但已经变成充满傲娇的吐槽:“还没来得及申请退货,快递就到了”。
数字更能说明今年的物流速度。11月13日上午10点,天猫“双11”发出的第一亿个包裹已经送达,这意味着,在短短2.4天里,1亿个包裹完成了从商家奔向消费者的旅程。
谷歌说,用户在首页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菜鸟说,快递送到用户手里的时间确定性越高越好。
为今年双11速度做出贡献的功臣之一,是“预售极速达”模式。
今年“双11“中,很多商家从10月21日开始启动预售,用户在预售期支付定金后,商品就会被快递公司揽件,提前配送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城市末端网点,如丹鸟的前置仓。待用户在11月11日当天付完尾款后,商品会在第一时间从社区附近的网点送达往最终目的地。
如果把这趟快递之旅比作400米跑步比赛,那么,在前置仓模式作用之下,包裹在大促之前就跑完了前面的350米。
这是菜鸟尝试的大促“快跑”模式。
此前,末端网点是作为快递送往社区用户手中的分拨集散中心存在,解决最后3公里的配送需求。
在国外,沃尔玛和亚马逊等零售和电商巨头也在积极投入前置仓储。
2018年夏天,亚马逊海外购推出了跨境前置仓储,通过大数据预计用户需求,提前把部分热销商品从美国总部调拨到前置仓储存放,从而能在中国境内实现全国82个城市最快3个工作日送达的服务。
而今年的天猫”双11“,其实并非丹鸟首次参与大促。
今年5月,海口火山荔枝在天猫超市热卖,背后就有丹鸟的产地直送、农产品上行模式提供支持,24小时配送率到达了99%。随后的天猫618大促中,丹鸟也推出了绿色通道。
经过几场练兵之后,丹鸟终于在今年的天猫”双11“中展示优势。
2
“丹鸟”在古语中是萤火虫的意思。
如果说,前置仓释放了点亮夜空的萤火虫,那么,其背后的物流中心、数智化供应链,乃至菜鸟搭建的整个生态圈,集体构成了萤火虫所生存的那片森林。
物流之于电商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它是电商运行的基础,也是交易履约过程中的最重要一环。对于阿里而言,物流更关系着新零售、全球化等场景的落地。
但区别于京东模式,菜鸟本身不做物流,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它的定位关键词就是数智、技术和平台。
这也符合阿里巴巴的定位。
通过技术变革,改造物流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行业效率,对于任何一家电商公司而言,这都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过于宏大的命题。
凭一己之力,能做,但势必会慢,跟不上电商平台发展的节奏。
菜鸟走了一条协同模式,通过全面拥抱传统快递公司,在低成本之下高效扩张,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平台效应。
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主席张勇的话说就是,菜鸟也必须成为物流行业的造风者。
风来了,各大快递公司也加快了提速。
数据显示,目前菜鸟阵营的各大快递公司已经完成全网自动化设备的联调,自动化流水线总量已增加到5000公里,相当于中国地铁的总长度,以此来承担包裹旺季的巨大压力。
在今年的天猫“双11”中,“四通一达”还在长三角经济圈二十六个城市推出快件“揽收后72小时必达”的承诺以及赔付规则。
你可以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通俗说法理解平台效应。而菜鸟的技术能力,则为这把火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型燃料。
如今已经没有人会把阿里巴巴视为一家单纯卖货的电商公司,可以说,技术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张勇曾表态,“相比销售数字,我更关心技术的峰值。”菜鸟团队亦是如此——2018年数据显示,这家300多人的公司,有一半以上是技术人员。
他们在用技术重新定义着行业边界。
此前,菜鸟投向物流领域的几个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菜鸟裹裹App、菜鸟驿站和电子面单。
提高效率是这些技术方案的核心:菜鸟裹裹App主推一小时下单,菜鸟驿站覆盖最后一公里,此前曝光的上海交大菜鸟驿站视频显示,这里已经使用了自动流水线和无人车配送。
而电子面单是对传统物流行业最直接的提效之一。
在物流行业,传统的四联单分为寄件客户联、取件联、派件联、收件客户联,但它不仅使用麻烦,手工操作时容易造成快件损坏,个人信息也有泄露风险。
2014年5月,菜鸟推出电子面单系统,将发货速度提升30%以上,传统四联单逐步退出市场。而今年7月更新的“四段码”让派送过程更加智能化,系统还能自动测算出到社区的最优派件路线。
由此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快递员由此前的早晚各派件一次,提升到一天可以派件3-4次。据测算,菜鸟平台上运行的包裹比去年同期提早五个小时到达用户手中。
还有更多不易被公众知晓的技术变革发生在B端。
菜鸟在今年6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里通过连接1亿智能设备,帮助行业更高效地连接订单、设备和人。
将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这是技术的最大魅力,也是天猫“双11”一天产生的10亿件海量包裹能被顺畅消化的根基。
一些新技术也在“双11”压力测试下进行着更新迭代。比如2018年上线的无锡最新一代智能仓在今年双11前更新升级,在AI调度之下,多种不同类型超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发货能力比上一代智能仓提升60%。
而菜鸟慈溪的数字保税仓应用了菜鸟研发的极简PDA,使用AI调度仓储作业,算法识别包裹自动出库,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可视化,仓储作业效率提升20%。
其中,仓内应用的菜鸟极简PDA将传统42键缩减为7键,把成本从2000元锐减到200元,还能够实现工人与设备的快速绑定。而智能算法还可以实时感知作业状况,调度仓内作业。
这类数字仓从原有的人工仓升级而来,投入少,推广快,适用于物流行业的大量人工仓改造———每个仓库都可以用这种低成本方案把自己升级为数智仓。
这对整个物流行业产生了深渊影响。物流要素的全面数智化,最终才能实现物流调度的全局优化。
以技术打底,靠协作护航,可以说,天猫“双11”物流提速背后,是菜鸟过去6年从线上到线下、由点及面布局的结果。
3
当这个11月天猫双11“飞”出新速度,最有压力的人大概就是刘强东。
京东自建物流的主意,是他在2007年顶着众人反对的压力拍板决定的。当京东物流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刘强东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目前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没有第二家”。
但时间会给出答案。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配送方面,根据京东2018年财报,截至2018年年末,京东物流拥有95138名快递员以及29139名仓库工作人员,合计共124277人。
庞大的仓储和配送阵容虽然带来了体量上的壮观,也是京东负重前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资产——过去五年,京东的毛利率平均值约为12%,而京东物流的履约费用率为7%,京东整体毛利受到物流成本的拖累已经相当明显。
2018年,京东物流亏损超23亿,而它的对手四通一达以及顺丰都已经盈利,刘强东再难从容,于是2019年开始着手降低履约成本,取消快递员底薪、裁员、转型,然而又引起不小争议,多事之秋,京东动辄得咎。
一家公司的能力总是有天花板的,但身为平台的势能则具备无限的想象力。
2018年年初,菜鸟确定了未来五年的“一横两纵”战略:一横,只指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两纵,一个是为新零售供应链提供解决方案,一个是全球化。
菜鸟的终极目标是,将全球范围内的物流配送时长缩短至72个小时,全国24个小时。
从中不难窥得野心。
年度大促考验的是能力,也是信心。“双11”期间,京东从11月1日就启动促销,通过延长周期来减小峰值的运输压力,而菜鸟以及整个中国的快递、仓储服务、物流行业的能力有足够的保障,得以承载天猫在一天之内突然猛涨的订单数量。
不过,菜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快,降低物流损耗,节约资源也是它如今的诉求之一。
马云曾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透露:“2016年菜鸟使用电子面单,节约了相当于少砍400万棵大树的纸张,这就是物流快递行业为社会做的贡献之一。”
而今年的天猫“双11”中,全国有4万个菜鸟驿站、3.5万个快递网点都加入了“回箱计划”,对快递包装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据测算,每循环利用一个纸箱可以减少37克碳排放。预计今年双11期间,线上线下将号召至少5000万人次参与和支持物流绿色行动。
张勇也曾表态“数字化时代的新商业文明,本质是要回到人本身,从关注流量、关注交易量,到关注客户、关注消费者,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人,关注全社会的效益。”
未来可期。随着新技术、IoT数智化仓的大规模应用,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物流将变得越来越“绿”。
这是新技术赋予物流行业的想象力,也是以人为本的、崭新的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