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2019直击丨从参展玩家“众生相”,看医学影像AB面
时间:2019-11-15 17:24: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9年11月14日上午11时许,随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依次走过GE、飞利浦、西门子、拜耳等展台,一举燃起全场近80家参展商的热情,这场展会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在为期五天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19)上,各家展商毫不吝啬搬出“看家宝贝”,展区内,热闹的新品发布也接连上演。开展当天,亿欧大健康来到现场,除了一睹参展者的风采和亮点,我们还从中窥见了一些行业发展趋势。
参展众生相:GPS放大招,迈瑞很“低调”
G(GE)P(飞利浦)S(西门子)不负众望地在占地面积上稳居展区的前几位。而除这三家外,在展位面积上可与其媲美的还有包括东软医疗、联影、拜耳等企业。
展会现场,GE再次将其引以为傲的Edison Intelligence Platform(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展出。该平台并非新鲜事物(去年11月就已发布),但从现场来看,GE显然将其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该平台并非简单的原有硬件升级,而是囊括了AI可提供自动化切片处方、 重症监护套件、医学图像病变区域的自动分割系统等多个功能。
除此之外,GE还将其在四个月前最新发布的高端磁共振新品——SIGNA™ Architect 3.0T with AIR TechnologyTM (AIR技术平台)带到现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可以通过智能感知和射频影像链进行全方位架构,支持70cm大孔径精准定量成像。
飞利浦则以开启“6.0新篇章”作为展会的亮点。这个从照明、家庭电器起家的老牌企业,如今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健康生活方式”上。其对于6.0新篇章的定义,是贯穿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四大环节,包括利用设备和临床信息的整合实现精准的诊断,通过智能设备为微创治疗提供支持,最后通过互联产品和服务针对慢病患者提供护理。
“GPS组合”中的最后一位玩家——西门子医疗,在今年也紧紧抓住了“智能”这把武器。虽然在现场并没有新产品的提出,但其展出的产品均围绕“数字化医疗”这一主题。
放眼国内,备受关注的联影在相对大的展位面积放置了包括uCT、uMI、uDR等在内的多个拳头产品。作为硬件+软件并行的智能+医学影像的独角兽玩家,联影此次将宣传的重点放至在其超清TOF PET/MR产品,该产品同时搭载了uAI智能平台和uSync科研平台。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老牌软件和医疗信息化服务商东软集团,旗下东软医疗直接在展会中率先打出“5G”的王牌。其在急救车中搭载CT和诊疗室的“移动5G三甲CT室”,成为了众多展台中最为吸睛的产品之一。
亿欧大健康在现场了解到,该产品主打“主动”和“分级诊疗”。车载CT可以实现专家上门检查,对于疾病早期筛查有较大帮助,而设备移动的特性,又对于医疗资源下沉、搭建医共体提供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被誉为“医械界华为”的迈瑞医疗此次并没有如行业所期待的尽情“秀肌肉”,在较小的展位面积中,仅展出了DigiEye 680和MobiEye 700两款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
动态:新品频出,本土创新扎堆“云”
在展区发布新品逐渐成为了最受期待的环节之一。此次CCR会展中,包括汇医慧影、赛诺威盛、翼展医疗集团等企业均在现场给出了最新的答卷。
汇医慧影给出的惊喜是一个“音响”样貌的硬件产品。但这不是真正的音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其最新一站式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据介绍,该解决方案融合了汇医慧影目前所有的产品和功能,医疗机构使用时则不需要再购置不同的设备。这意味着,医生可以同时使用汇医慧影包括疾病筛查、结构化报告、精准诊断在内的AI临床应用,组学分析、病理建模等在内的AI科研应用,影像云、智能胶片等在内的医学影像信息化服务。
赛诺威盛推出了智心/睿心两款128层CT新品,新品利用创新的算法和机架短几何设计,兼具21lp/cm空间分辨率和76cm孔径,可以完成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放疗定位、微创消融。而据赛诺威盛内部人员透露,在接下来的几天还将会有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相继推出。
和汇医慧影相似,翼展医疗集团也正追求“融合”的潮流,比如在现场高调宣布发布全球首款融合核医学、超声的远程影像诊断平台。该平台还集结了普放、眼底、CTA、内镜和乳腺的多功能为一体。
不过,从现场观察来看,涉及AI+医学影像领域的产品结构大多相似,科研+辅助诊断系统+平台是它们较通用的组合。
总体来看,不论是在人工智能+医疗浪潮下崛起的本土创新型企业,还是以胶片业务起家的上游厂商,“云”都成为了他们的产品关键词,例如影像云服务商汇医慧影在现场摆出了数字智能胶片自助机,又如巨鼎医疗将其多功能自助取片机和智能云影像集成服务平台相结合;代表性的还有虎丘影像,其将干式热敏相机、胶片结合自助取片机、云PACS、区域影像平台,打造了一套围绕医学影像的全流程产品服务。
当然,除了上述公司,硬件厂商也在这一领域十分活跃。GE、东软医疗还有曾经的胶卷巨头乐凯,均在展台强调出“影像云”。此外,很多厂商都在现场设置场景化产品体验区,诚意十足地将工作站直接搬出。
“平安系”中颇具代表性的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诸多展台中有些特立独行。展区内,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没有任何一个硬件设备的展示,主要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包括其启动检测车、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平安好影像平台、云享健康智能管理平台iNexus等等。但据亿欧大健康在现场几小时的观察来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所在的展区始终人流不断。
大势:医学影像AB面
在独立医学影像中心、AI+医疗影像等新模式出现前,中国医学影像行业大致与影像器械设备的发展节奏亦步亦趋。近年来,随着全产业链创新加速,医院影像科也从原来行业眼中的“边缘科室”,开始成为为医院创收科室的一匹黑马。
在国内,上游的器械厂商的创新势头越来越猛,以联影为代表的“中国智造”厂商开始破冰高端医疗器械,GPS讲起“中国话”,都使得整个行业加速朝着万亿市场规模迸发。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向中下游延伸,例如在2016年,西门子医疗中国就与美年大健康在国内合资设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展会上各家的表现和着重点,也透露出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人工智能仍是诊断环节创新的主旋律,但是产品形态已经从纯软件进化到整体解决方案。
相比于前两年市场中AI+医学影像的产品形态,展会中,各家已经现有以“单病种辅助诊断系统”的形式对外展现,更多以“集成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打包而成。
推想科技的展台中,展示出包括脑卒中智能解决方案、肺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乳腺疾病智能解决方案、胸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儿童生长发育智能解决方案和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在内的6种智能病种解决方案;无独有偶,数坤科技的“加菲医生”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亦主打“一站式AI心血管影像解决方案”的理念,覆盖CT扫描到胶片打印环节。
至于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AI+医学影像市场中,市场教育已经在几段风口中完成,而服务方要想拿下院方的“芳心”,仅局限于单功能的产品无疑是自掘坟墓。以肺部疾病为例,早期的AI+肺结节筛查已经无法满足医院提高效率的诉求,因为仅肺部疾病细分下来可能高达数十上百种,目前来看,他们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产品是否能够针对以种类为划分的疾病提供诊断帮助。
2、硬件厂商开始争夺“智慧医院”大蛋糕。
参展商大分类来看,硬件厂商依然是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而相比从技术创新切入医学影像市场的本土人工智能企业,硬件厂商尤其是跨国企业的关注点显然要更高一层。上文所提到GE、飞利浦和西门子,在原有硬件智能升级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软硬结合”的打磨,智慧医院则成为了他们落地的共同场景。
除了展示CT机等器械设备,GE将其在医院智能化管理的布局放在了整面大屏上。除了提供CoronayDoc冠脉AI智能辅助诊断产品、云影像平台外,GE还打造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放射指挥中心,包含设备空置率,预约等待时间、阳性率等多个指标,并结合精益化运营参考+物联网方案+硬件为院方服务。
3、繁荣的B面是市场的“冷”。
当然,展会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有行业人士表示,今年CCR展会的人流密度远没有去年的大。
若从产品角度看,场内同一细分的医学影像企业,产品差异化并不大。一方面,是产品的服务形态,基本是以科研+辅助诊疗的形式为主,影像胶片厂商,则多以电子胶片+自助取片机为主;另一方面,是所涉及病种的局限性。现场来看,肺部、心血管、乳腺产品扎堆,这意味着,在医学影像领域要赢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市场空间,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极其重要,玩家们面临的压力不小。
此外,亿欧大健康观察到,场景探索的缺口也尚待拓展。目前,在医学影像的五大核心应用场景(疾病诊断、医疗协同、健康管理、科研、肿瘤放疗)中,行业还较多集中在疾病诊断和科研、其次是放疗和线下机构的协同,健康管理是少之又少。
亿欧大健康还注意到,对比2018年的CCR展会,今年有不少企业缺席的身影,包括智能科技领域极具竞争力的科大讯飞和三星,老牌医学影像设备研发厂商朗润医疗,AI+医学影像的活跃创业企业图玛深维等等。当问及为何今年突然缺席,一位医学影像企业负责人给到的回答是“缩减开支”。
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正在赋予医学影像行业更多的前进动力。与此同时,竞争格局也可见变得激烈。对此,行业在产品和服务上显然给出了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