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永恒的旋律
时间:2019-11-13 07:28: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艺观潮】
作者:张雅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魏天达(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湖南金鹰纪实卫视摄制,湖南卫视、金鹰纪实频道及芒果TV全网独播的五集文献纪录片《国歌》,通过探究国歌的起源、诞生、传播,及至唱响神州大地的辉煌进程,带领观众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苦难中的奋斗故事,感召了每个人心中的民族荣誉感。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这个来自云南的青年,起初怀揣着音乐的梦想在大上海跟随启蒙导师黎锦晖学国语和音乐。但当“一·二八”事变爆发,他却又因为与导师观念上的分歧,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田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逐渐坚定了成为一个为人民谱写乐曲的音乐家的信念,同时决定要为饱受压迫和欺凌的中国,作一首能够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内心的战歌。
《国歌》中不仅展示了国歌词曲作者田汉与聂耳的成长故事,还讲述了左联作家冯铿、东北抗联英雄赵一曼等人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杀敌抗战的英雄,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当聂耳与田汉结为音乐挚友与革命战友之际,相约要用音乐吹响革命的号角。1935年,田汉受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的委托创作《凤凰的涅槃》即电影《风云儿女》的剧本,其主题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在《国歌》第二集《血肉长城》的开片,摄制组记录了99岁的黄中一老人(原新安旅行团成员)在女儿的陪伴下前往黄埔剧场,回忆1935年《风云儿女》在此首映时的轰动:“大家一面唱,一面看,一面唱,一面欢呼,这个电影,这个歌”。
八十多年前为了抗日救亡,一路奔走一路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人刘良模,被誉为“救国会的啦啦队长”。在上海街头,他指挥的万人大合唱,唱哭了前来镇压的警察;到美国,他用英文注音教会了当时的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用中文演唱这首歌。这首以《起来》为英文歌名的歌曲不仅灌制了唱片,还唱响在美国的音乐会现场。1944年作为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抗战电影《龙种》的主题曲,回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刘良模的挚友战地记者爱泼斯坦,将这首歌称为抵抗之歌——“战斗的号角,唤醒沉睡的民众”。
1969年6月,人们争论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但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国歌由此诞生。1971年,《义勇军进行曲》在联合国总部奏响。1979年,田汉追悼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曲的唱片也被一起放入他的骨灰盒。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国歌准时奏响的惊心动魄。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这一个个通过《义勇军进行曲》而串联的事件,将国歌与新中国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纪录片《国歌》不仅讲述了作为电影主题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演变为国歌的历程,更讲述了中华民族从抗日战争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过去的峥嵘岁月,《义勇军进行曲》是时代的呼啸,是战斗的牺牲;如今的奋斗征程,《国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凯歌,是追梦人不懈奋斗的脚步。
《义勇军进行曲》37小节,48个字,奏唱只要46秒,可在每一天,它都会在第一缕阳光照耀祖国大地时奏响。如果说国旗的红是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的,那么国歌的嘹亮则是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纪录片《国歌》用感人至深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创新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重构起国歌的社会记忆,记录历史,凝聚当下,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这首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永恒旋律,再次唤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3日 15版)
[ 责编: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