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巴顿珠一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普通农家院走出5名大学生
时间:2019-11-11 08:24: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顿珠家的5个孩子读书个个厉害,都考上了大学。”在白朗县嘎东镇热康村,一提到边巴顿珠一家,左邻右舍都会伸出大拇指。
一个普通家庭竟然培养出五个大学生,究竟有什么诀窍?
“其实,也没什么诀窍。这么多年来,我和家人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把书读出来。”面对记者的问题,边巴顿珠这位朴实的汉子道出了再简单不过的答案。
41岁的边巴顿珠,是白朗县嘎东镇热康村的一位普通群众。
1990年,因家境贫困,且家里缺少劳力。当时正在上小学6年级的边巴顿珠只能辍学在家务农;一年后,父亲因病去世,让原本就清贫的家更加雪上加霜,生活异常艰难。
1994年,年仅16岁的边巴顿珠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怀揣改变贫困现状的想法,背着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此后10年,边巴顿珠辗转于阿里、那曲、拉萨和日喀则等地,从建筑工地到砂场砖厂,从搬钢筋到扛水泥,因为读书少、文化程度低,在外打工工资低不说,干的也都是苦活累活。
边巴顿珠非常羡慕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大学生,羡慕他们坐在办公室里的体面工作。
“没能继续上学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跟我一样一辈子靠干苦力谋生,他们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应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经历了诸多心酸后,边巴顿珠立志要供养孩子们上大学。
“咱家穷,你们想有出息,就必须好好念书,要想改变命运,读书就是你们唯一的出路。”边巴顿珠常拿这些话来教育孩子,和大多数农村家长一样,“知识改变命运”是边巴顿珠和家人坚信的老理儿。
于是,从大儿子小学开始,边巴顿珠一家就十分注重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凡是老师留的作业,都要求孩子必须做完、弄懂,不会的题,就想办法找村干部和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边巴顿珠常年在外打工,每次外出都是从家里带着糌粑、土豆等干粮,干粮吃完了就吃泡面,甚至很多时候每天只吃一顿饭,为的就是能多省点钱给孩子们寄学费和生活费。
20多年7300多个日夜,边巴顿珠一家人,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日复一日,顽强、乐观地坚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培养着儿女,支撑着家庭。
值得欣慰的是,五个孩子都没有辜负一家人的良苦用心。
2011年,大儿子边巴次仁考入西藏财经学院,毕业后进入农业银行工作;2014年,大女儿米玛普尺考上广西工程职业学院;2015年,二女儿普珍考上西藏大学;2017年,二儿子罗布旦增考上重庆大学;2019年,小儿子洛桑次仁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看着孩子们都有了出息,边巴顿珠激动地说:“还是国家助学政策好,能贷款,还有奖学金,要不然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想要供出五个大学生可就难了,我们一家人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用自己所学更好地回报家人、回报家乡和社会!”小儿子洛桑次仁的话充满了感激、感恩,也道出了兄弟姐妹们共同的心声。
如今,每天早上起来,边巴顿珠都会朝自家的院门口望一阵儿,他说:“那是小时候孩子们上学天天都出入的地方,希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格桑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