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仅仅是“万岁”“陛下”来看看古人对皇帝的称呼都有哪些?

时间:2019-11-10 21:43: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不仅仅是“万岁”“陛下”来看看古人对皇帝的称呼都有哪些?

对于皇帝,我们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皇帝就是从秦始皇开始,后世的统治者的官方称呼。而广义上的皇帝,包括秦之前的王朝统治者以及各诸侯国的诸侯,因为很多人并不明白皇帝的确切定义,认为只要是管理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我们既然要讨论古人对皇帝的称呼,那么就狭义广义兼而有之好了。

夏商周三朝对统治者的称呼

我们知道,秦之前有夏商周三朝。在夏朝以及之前的传说年代,人们对于统治者称为“后”,例如后稷、后羿等均为夏朝时对各个部落首领的称呼,夏朝的统治者自称“夏后氏”。

到了商朝,渐渐使用了“王”这一称呼,但“后”也仍然沿用,比如著名的成汤伐夏的政治宣言中便称夏桀为“后”:

“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尚书·汤誓》

“王”“后”混用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周朝,殷商的直属后裔宋国人,在祭祀祖先时既泛称先祖商王为“后”也用“王”来称呼成汤: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诗经·商颂·玄鸟》

先秦时期对统治者的一些其他称呼方式

这一时期对于统治者还有一些其他的称呼,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例如:

  • 天子——《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 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 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 君——君主、天子。《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 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 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 寡人——即寡德之人,诸侯的自称谦辞,后来发展为帝王的自称词,《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秦始皇开始称为皇帝

之后历史发展到了秦始皇嬴政这里,他在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但是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仅仅一个“泰皇”表达不了自己的功绩,于是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因此从秦始皇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三五”,不对,是皇帝。从此“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流传于世两千多年。

此外“朕”这一先秦时期的第一人称,也被规定为皇帝专用。在秦始皇之前,大家都能用这个字,例如屈原的离骚中,第二句就是“朕皇考曰伯庸”。但在李斯的建议下,朕变成了皇帝专有的自称词。

两汉三国时对皇帝的一些称呼

陛下这个称呼古来已有,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帝王进言时,不能直面天子,必须由立在台阶下的侍者转达。久而久之,陛下就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天子必有近臣,执兵立于陛侧,以戒不虞。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达尊之意。”——蔡邕《独断》

“巨公”也是对皇帝的一种称呼,虽然并不多见,但还是有记载的:

“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史记·封禅书》

汉承秦制,国祚四百多年,衍生出不少对皇帝的称法:后宫近臣后妃称呼皇帝为“大家”。前朝文武百官称呼皇帝为“天家”:

“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蔡邕《独断》

“县官”也是汉代对皇帝的称呼之一。上古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称为“县”,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县由此又可以引申为国家,将一国之君称为县官也就顺理成章: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出于同样的原因,“国家”也曾被用作皇帝称呼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多次被称呼为国家:

“……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以及我们熟知的主公一词,乃是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还有称当朝皇帝为今上或当今: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史记·太史公自序》

唐宋时期对皇帝的称呼

唐朝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称“大家”:

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新唐书.李辅国传》

还有大家熟悉的对皇帝称“官家”,其实在十六国的时候石虎就已经用了,不过这时候的官家含义比较丰富,上能敬称皇帝,下可呼唤公婆: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到了宋朝,官家擦被广为流传使用,并对皇帝的特定称谓:

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新五代史·寇彦卿传》

明清时期称万岁

实际上“万岁”一词由来已久,最开始只是欢呼的语气词,类似于俄语中的“乌拉”:

“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史记·项羽本纪》

但能活一万岁对于封建帝王来说吸引力太大了,于是逐渐变成了他们个人的专用词,虽然没有代指皇帝,但已经被皇家用在年号里,如武则天的“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一旦被被人用了,就属于“僭越”,是要被惩处甚至杀头的,比如北宋寇准好端端走着自己的路,被一疯人“迎马呼万岁”,政敌立马打了小报告,皇帝很生气,把寇准贬了官:

“准……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宋史·寇准传》

到了明清时期,“万岁”一次终于演变成了皇帝的代名词,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干着皇帝的活,享受皇帝的待遇,但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但除了皇帝之外,太后也称万岁。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明律、清律中,并没有把皇帝即“万岁”、臣民必须“山呼万岁”、以及不呼“万岁”、怀疑或反对“万岁”,即以大不敬罪论处的条文。皇帝即“万岁”,人们必须无限尊崇、呼喊,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这就是不成文法;而无数事实证明,不成文法比成文法更厉害百倍。在民间戏文中,动辄一开口就是“尊我主,万岁爷……”,甚至供上一块“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的牌位,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耿耿忠心。

以上为历朝历代对皇帝(统治者)的一些代表性的称呼,并不十分全面,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上一篇: 守树本之源走砺新之路重庆十八中70周年办...

下一篇: 20世纪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大师,乔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