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Immunol:DT类毒素对肾小球肾炎患儿免疫活性细胞数量的非特异性调控
时间:2021-12-20 14:01: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肾小球肾炎(GN)是一种结构或功能受损的慢性肾脏疾病。由于炎症未解决,肾脏损伤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炎症本质上是检测和控制有害病原体的过程,是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肾脏含有许多常驻免疫细胞,它们在维持组织内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和NK细胞与实质细胞密切接触。先天免疫细胞,特别是常驻树突状细胞,在损伤部位的损伤和修复中起着相应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脏细胞的死亡(溶解)伴随着内源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导致的危险/损伤(DAMP)的分子模式(信号)的出现有关。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极大地促进了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从而导致CKD(7-10)的发生。也就是说,这些细胞在暴露于外部(例如微生物抗原)或内部因素后,会产生炎症介质,引发肾脏疾病,同时触发旨在抑制炎症、恢复组织损伤和体内平衡的调节反应。针对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对肾脏病变患儿获得性免疫参数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喉、破伤风复种对肾炎(GN)患儿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分化、特异性抗体形成及病程的影响。
方法:肾小球肾炎(GN)患儿45例,年龄5~15岁,缓解期6个月~4岁。其中,25名儿童再次接种了DT类毒素(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含量降低),20名儿童为对照组(未接种疫苗)。所有纳入研究的儿童都接受了对照检查,以确认潜在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完全缓解的情况。普遍接受的一套诊断措施包括咨询肾病医生,2-3次一般尿检,根据Nechiporenko或亚的斯亚贝巴-Kakovsky进行测试,测定每日蛋白尿水平。此外,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免疫状态的研究: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针对白喉和破伤风的特异性抗体的初始水平。在FSBSI Mechnikov疫苗和血清研究所进行了DT类毒素的复种。对于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儿科肾病医生的参与下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深入临床观察,以评估注射类毒素对潜在疾病病程的可能影响。实验室化验量与接种疫苗前相似(一般尿液分析、Nechiporenko试验或亚的斯亚贝巴-Kakovsky试验,测定每日蛋白尿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第一个月,每10天做一次尿检,然后在一年中每季度做一次尿检。在接受免疫的儿童组中,研究了服用DT类毒素后发生的所有类型的反应,包括药物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反应。在这组儿童中,研究人员对服用DT类毒素后发生的所有类型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包括药物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反应。同时,考虑了孩子的一般情况,以及器官和系统的变化。此外,还对接种后第一个月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为了控制疫苗接种后1~1.5个月和12个月的复种效果,对所有儿童进行了白喉和破伤风IgG抗体水平的检测。同时进行免疫状况对照研究。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的发生频率和肾小球肾炎的病程。1-6-12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动态观察淋巴细胞亚群结构,用ELISA法检测白喉、破伤风IgG水平。
结果:在92%的GN儿童中,接种疫苗后的时间是平淡无奇的。8%的患者体温升高至37.3°C,没有发生局部反应。在这一年中,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肾小球肾炎的恶化或伴随疾病。白喉和破伤风免疫后12个月白喉和破伤风IgG抗体显著升高,分别为7.5IU/mL(p<0.001)和7.2IU/mL(p<0.001)。免疫后T淋巴细胞浓度呈多向变化:DT类毒素复种1个月后T淋巴细胞百分率由83%(81-86)%降至78(76-80)%(P=0.04),12个月后下降至75%(6,979%)(P<0.001)。在对照组中,没有观察到这样的下降。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的患儿也有类似的表现,相反,T辅助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01.0 5),与最初正常组的值相当(H=0.5 4,P=0.7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 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 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 5)。B细胞含量变化规律相同:复种后1个月,B细胞相对水平升高(p=0.02),并维持12个月(p<0.001)。
图1 DT类毒素复种期间白喉和破伤风IgG抗体动态(n=25)。几何平均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GMC[95%CI])。**-与复种前的值在p<0.001的水平上的差异(我们使用了特殊后的Demsar检验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Friedman综合检验)。
表1 7~15岁肾炎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构的比较
表2 肾炎患儿DT类毒素复种后(n=25)和对照组(n=20)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构的动态变化
表3 肾炎患儿DT类毒素复种后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构的动态变化
图2 (A)研究组(DT类毒素-n=25)和对照组(n=20)GN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5/CD3+)的动态变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为:Me(Q1-Q3)。*-与预防接种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研究组(DT类毒素-n=25)和对照组(n=20)GN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_(45)/CD_3/СD_4~+)百分率的变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为:Me(Q1~Q3);(2)GN患儿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百分率(CD_(45/CD_3)/CD_3/CD_3/CD_4~(4+))分别为:Me(Q1~Q3)和Me(Q1~Q3)。*p≤0.05--与接种前相比(p≤0.05)。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Tukey‘s检验,(C)研究组(DT类毒素-n=25)和对照组(n=20)GN患儿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45/CD3/CD8+)的动态变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为:Me(Q1~Q3)。#*-与接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研究组(DT类毒素-n=25)和对照组(n=20)GN患儿外周血B细胞(CD45/CD20+)的动态变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Me(Q1-Q3)。*-与预防接种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Tukey检验用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结论:DT类毒素复种治疗儿童肾炎,不仅不会引起免疫活性细胞系统的不良改变,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疾病缓解期。
原文出处:
Kostinov MP, Akhmatova NK, Magarshak OO,et al.Non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Immunocompetent Cel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T Toxoid in Children With Glomerulonephritis.Front Immunol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