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老年期抑郁症!这些人需进行早期筛查和识别~~~

时间:2021-12-14 12:02: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抑郁症(depressiv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情绪低落、行动能力减退、思维迟缓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性疾病。

老年期抑郁症(depressive in the elderly)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或初次发病于青壮年,延续到老年期复发的病人,以持久的抑郁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

01

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确切病因及机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病前性格、社会环境及生活实践等因素相关。

(一)神经生物学假说

1、生理功能退化 脑功能退化及血管性性疾病(尤其是脑白质损害)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小血管和微血管损害是老年人抑郁和痴呆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

2、与中枢神经递质改变有关,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功能不平衡。

3、脑内环路功能异常 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异常。

4、生物节律紊乱 随年龄增长,睡眠周期紊乱可能是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

5、脑组织结构改变 脑萎缩、神经纤维功能减退、摄氧能力下降、代谢缓慢,导致神经功能衰退。

(二)、遗传因素是老年期抑郁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异常(5-羟色胺受体基因,5-HTR、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载脂蛋白E基因,ApoE、脑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等)与老年期抑郁有关。

(三)、心里社会因素 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耐受能力减退,遭受心里刺激多、心理防御和适应能力减退,遭遇不良事件,不易重建内环境稳定。

研究显示:独身、文化程度低、兴趣爱好少、无经济收入及社会交往少是抑郁症高危人群。

02

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多高?

WHO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约3.5亿人患抑郁症,瑞典发病率为6.16%,美国4.45%,中国3.02%,中国约4000万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为12.45-14.7%,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率会逐渐增加。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图片

03

老年期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图片

情绪低落是主要临床表现,持续2周以上。

1、心境低落,这是最主要特点,轻者苦恼、忧伤、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

望,甚至有自杀倾向。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思考问题费力。

3、语言和行动迟缓:主动语言减少、语速减慢。行动迟缓。

4、睡眠障碍,70%-80%患者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易醒、多梦,有少数人睡眠过多。

5、躯体症状,头痛、头晕、疲乏、腹胀、便秘、全身疼痛、胸闷、轻度等,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04

老年期抑郁症有哪些特点?

一、疑病性 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大约1/3老年病人以疑病为抑郁症的首发症状。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中,具有疑病症状者男性占65.7%,女性62%。疑病内容涉及到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二、激越性 研究表明,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有学者报道,40岁以下激越性抑郁症为5%,40岁-60岁为47%,60岁以上为4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或家人遭遇不幸,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严重者会自杀。

三、隐匿性 也称躯体化,容易被忽视,常导致严重后果。可表现为:

1、疼痛综合征:头痛、背痛、胸痛或全身疼痛;

2、胸部症状:胸闷、心慌、胸部不适等;

3、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腹部不适等;

4、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

四、迟滞性 多数老年抑郁症患者表现为闷闷不乐、愁眉不展、思维迟钝、言语减少、情感淡漠,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

五、妄想性 以疑病妄想和虚无妄想最为典型,其次为被害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等。

六、抑郁症假性痴呆 即可逆性认知障碍。这种痴呆经过抗抑郁治疗,症状改善比较明显,但是,有些器质性、不可逆性痴呆也可以抑郁为早期表现。

七、自杀倾向 是抑郁症最危险症状,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05

哪些人需要筛查?

(一)、老年抑郁症患者求医的主诉多为躯体症状,并非心情不佳或精神症状,对以下高危人群需进行筛查:

1、慢性疼痛者;

2、难以用医学知识解释的躯体症状者;

3、慢性内科疾病患者;

4、反复求医者;

5、近期有心理社会应激者。

(二)、可以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项问题)或9项病人健康问卷。

06

老年期抑郁症如何治疗?

★ 治疗目标:降低自杀和自伤风险、缓解抑郁症状、恢复病前功能、综合治疗及预防复发。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 治疗阶段:急性期治疗2-8周,巩固期治疗4-6月,维持期治疗6月-1年或更长时间。

(一)心理治疗:适应于轻度或经药物治疗症状减轻的患者。

1、疏导与宣泄:积“压”成疾是抑郁症重要的治病因素,给于患者指导劝解、帮助、鼓励、

安慰。

2、改变不良认知:抑郁症深层问题是病理性认知模式,表现为负性情绪和逻辑错误。

3、接受现实、积极行动:应积极面对生活困难和痛苦,做你感兴趣、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4、社会支持:可缓解心理压力,起到预防和减轻抑郁的作用。多与家人、朋友聊天、喝茶、旅游等。

(二)物理治疗

电休克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及针灸等治疗。

(三)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种类:10大类、20多种药。

2、遵循STEPS原则:安全性、耐受性、效果、费用低和简便。

3、用药原则:

(1)起始剂量小;

(2)加量速度慢;

(3)治疗剂量足;

(4)药物选择,应选择不影响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和易导致代谢综合征的药物;

(5)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个体化药物选择:

(1)伴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酌情选择安全性较高、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治疗药物。

(2)伴有明显焦虑、疼痛等躯体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有相应治疗作用的抗抑郁药,可考虑短期小剂量合并使用苯二氮类药以及其他抗焦虑药。

(3)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选则具有镇静和睡眠改善作用的抗抑郁药。

(4)难治性抑郁和单纯抗抑郁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之外的其他药物增效治疗。

(5)迟滞、低动力状态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枢兴奋剂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尚无有效性验证,临床使用需谨慎。

5、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

(1)对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足时,可以使用具有认知改善作用的抗抑郁药。

(2)无法明确诊断痴呆或抑郁性假性痴呆,建议首先选择抗抑郁药治疗。

(3)痴呆合并抑郁,建议在采用认知改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抗抑郁治疗。

6、躯体疾病共病患者的治疗:

(1)哪些疾病共病比较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肿瘤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共病抑郁障碍较常见抑郁治疗后更易复发。

(2)这类患者的治疗需注意:患者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建议根据躯体疾病耐受情况选择安全性高、与躯体治疗药物相互作用少的抗抑郁药改善抑郁症状。在躯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上一篇: JEADV:“问题儿童”与特应性皮炎间竟...

下一篇: “谲”无仅有,“诈”奸不及——谲诈腐霉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