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 : 脑中风后,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否改善预后

时间:2021-10-02 17:01: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血管内治疗(EVT),无论是否事先进行静脉溶栓(IVT),都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最有效方法。

及时成功的再通是EVT术后功能恢复的最关键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患者都能实现。不幸的是,尽管早期成功的再通,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不能恢复到功能独立。有两个主要因素可能妨碍急性血管再通策略的获益。

首先,静脉和动脉的微血管再灌注不完全,这在大约四分之一成功再通的病人中被观察到,导致不利的脑组织结果。第二,发生出血性转变,要么是有症状的,这是早期神经系统恶化的一个常见来源,要么是无症状的,最近一些研究强调了这一点。

抗血小板治疗(APT),如阿司匹林,可能能够改善EVT后再通的质量,并恢复微血管再灌注,但其主要缺点之一是可能增加出血性转变的风险。根据文献报道,30至40%的AIS患者在入院时接受了APT。 在IVT之后,最近的荟萃分析报告显示,抗血小板相关的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的风险较高,但在先前的APT使用者中,有利的功能结果和早期再通的比率增加。

最近EVT时代的数据仍然支持APT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不确定性,一些研究强调了较高的sICH风险,预期风险在6%到17%之间,而其他研究报告了较好的再通率,但对功能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大多数研究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其小样本量或单中心设计。

藉此, 法国 CHU Bordeaux的Marie Couture等人,在前瞻性多中心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研究中,测试了这样一个假设:EVT后,先前的APT和更好的90天功能预后有关。并测试了次要假设,即先前的APT与较高的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和较高的再通率有关。

他们分析了法国正在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治疗登记中的两组患者:接受过APT(APT+)和没有接受过APT(APT-)的患者,通过血管内治疗,有无静脉溶栓。多层次混合效应逻辑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s logistic models ),将演讲中心作为随机效应,用于比较APT亚组的血管学(手术结束时的再灌注率、手术并发症)和临床(良好和优秀结果、90天全因死亡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结果。

对以下因素进行校正:年龄、NIHSS评分、阿尔伯塔省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静脉溶栓、发病到穿刺的时间)以及组间有意义的基线差异而调整的。

他们共分析了2939名患者,其中877名(29.8%)曾接受过APT。先前使用APT的患者年龄较大,有更多的血管危险因素、心肌梗塞性卒中机制和卒中前残疾。

完全再灌注率(APT-组为37.9%,APT+组为42.7%;aOR,1.09[95%CI,0.88-1.34];P=0.41)和围手术期并发症(16.9%对13.3%;aOR,0.90[95%CI,0.7-1.2];P=0.66)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症状性脑内出血(aOR,0.93 [95% CI,0.63-1.37];P=0.73),3个月的有利临床结果(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为0-2;aOR,0.98 [95% CI,0.77-1.25];P=0.89),以及90天的死亡率(aOR,0.95 [95% CI,0.72-1.26];P=0.76)在组间没有差异。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提前进行APT,并不影响血管内治疗后的血管造影和功能结果,不应考虑急性血管重建策略。


原文出处:
Couture M, Finitsis S, Marnat G, et al. Impact of Prior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Outcomes After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Strok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Ischemic Stroke Registry Results.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 2021. doi:10.1161/STROKEAHA.121.034670

上一篇: HAEMATOLOGICA:接受阿卡拉布...

下一篇: JNNP:丘脑的灰白质改变,可反映帕金森...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