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高越好?身高管理应打破传统观念
时间:2022-11-29 22:58: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来自北京东区儿童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进行身高管理的儿童中,超过90%并没有内分泌或“性早熟”等影响身高的疾病,而是期望通过科学、专业的指导达到理想成年身高。为何“非疾病”状态的儿童也要“频繁”监测身高、体重?
“足以看出家长对儿童身高管理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北京东区儿童医院身高管理门诊首席专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蒋竞雄博士表示,健康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疾病状态下的健康改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潜能发挥及心愿满足。身高管理正是从低到高涵盖了这四个方面,身高不达标的女性,生育孩子时的风险更高。与此同时,身高偏矮限制了就业等,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对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身高管理存四类问题
蒋竞雄博士指出,医疗机构大部分科室都是针对各类疾病设立,即使是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在常规体检的过程中也只是筛查疾病,没有疾病的孩子不会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身高管理门诊的建立,对于非疾病状况的孩子而言,则拥有了一条通往理想成年身高的途径。
临床发现,儿童身高管理中,有几个较为集中的问题。首先,家长对于身高管理的认识不够,很少会与医生沟通期望身高。一般医疗机构也会按照国家标准,判定“女孩成年身高达到150.4厘米,男孩达到161.3厘米”属于正常范围,导致一些孩子错过了长高的机会。
另外,家长只关注到高矮这一“结果”,忽视了生长监测这一“过程”。其实,身高是由生长速度的快慢决定的。因此,蒋竞雄博士指出,必须通过监测身高、体重和骨龄,并有效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期望的满意身高。
家长还容易忽视肥胖与骨龄的问题。有些家长为了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盲目地补充营养,认为多吃、长胖,身高就会跟上。事实上,长胖后的身高虽有所提高,代价却是“透支”了骨龄,让孩子“早长”,损失了生长潜能,最终损失了身高。蒋竞雄博士特别强调,当孩子的年龄和骨龄都偏大的时候,身高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
最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问题,都与身高密切相关,但家长往往难以全面顾及。“让一个挑食的孩子变得食欲好很难,让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多运动也很难。”蒋竞雄博士表示,这些都是身高管理初期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从临床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会“渐入佳境”,逐步帮助孩子培养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长、晚长均需关注
“身高管理就是数据管理。”蒋竞雄博士强调,长高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只要家长将注意力转移到数据监测方面,让孩子每个月都长到正常值,控制体重在合理区间,就能够实现身高管理,达到理想身高。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开展儿童身高管理工作以来,就诊儿童中“晚长”的情况约占30%,因为比同龄人身高矮,很容易被家长关注到。而“早长”的儿童,往往是出现了性早熟症状,家长才会意识到异样。一般来说,男生骨龄11.5岁、女生骨龄9.5岁时,进入青春期并出现性征。如果孩子的年龄小于这个数值就出现了性征,那么可能就属于“性早熟”的情况,同时还要关注骨龄偏大可能会“透支”生长潜能的问题。
“越早意识到身高管理,干预的成本越低。”蒋竞雄博士表示,很多影响身高的行为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改变习惯的难度会加大。
较晚意识到身高问题的家长还来得及“补课”吗?蒋竞雄博士表示,从小管理,留下的骨龄“空间”更多,可以调控的身高也越多。如果家长较晚意识到身高问题,只要生长板没有闭合,骨龄还有空间,身高就可以提高。对于“补课”家长,医生会与其就身高进行充分的沟通,包括分析高矮的利弊、对健康的影响、干预成本的高低三方面。诊疗手段方面,保健方法、中医中药方法、临床内分泌干预方法可以“并行”。例如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