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为徐二龙的言情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讲的是什么-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徐二龙全文阅读
时间:2023-05-22 09:11: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二哥。”徐二龙的妹妹徐小玲紧追几步,追了出来,眼里已经泪水花花。
这小丫头,从小就爱哭,泪点极低,看他挨打都要陪着掉眼泪的份。
徐二龙替她擦掉脸上的泪,问道:“这分家,你跟不跟我过?”
徐小玲点点头:“二哥,我跟你一起。”
这小丫头,完全就是他的小尾巴,从小跟在他的身后长大,这感情,自然是没得说。
“好,等我,晚点,我找了队长来分家,你就跟我一起过。”徐二龙说。
徐老太气得不轻,看见张金芳在旁边一脸担忧,冲着她喝道:“是不是你在背后编排了些什么?”
张金芳嚅嚅道:“妈,我没有。”
“没有?没有他会一大早突然态度这么变了?”徐老太压根不相信:“你自己造的孽,你自己解决。反正这个家,不许分,一分就散了。”
张金芳低垂了眉眼:“妈,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劝他。”
徐二龙找到队长黄正农家。
他们骑鞍大队,下面有四个生产队,徐二龙就在一队。
开春的时候,包产到户,黄正农这个生产队队长,日子就比以往闲多了,更多时候,就是帮着村民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分家、打架、争土地……反正家家户户之间各种扯皮的事,都来找着他。
现在听着徐二龙说要分家,黄正农特别吃惊。
要知道,徐老太放话,只要她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
“对,要分。”徐二龙回答:“不管她同不同意,我都要求分家,哪怕什么都不要。”
黄正农看看他的神情,点头:“行,那我就走一趟。如果你奶奶寻死觅活不肯分,我也没办法。”
徐家人,看到黄正农进门,齐齐瞪着徐二龙,这是真要分家的节奏啊?
“不分,我说过,只要我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徐老太说。
说着说着,她哭天抹泪起来:“当初,我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将他们拉扯大,我容易吗?这么多的苦日子都挨过来了,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靠我们徐家人团结,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这要分了家,这个家,就散了,到时候,谁都可以欺负上门。”
没把我当儿子
第4章 坚决要分家
徐二龙打断她的忆苦思甜:“奶,眼光要往前看,以前,大家还是吃大锅伙,吃集体食堂呢,现在,还是兴包产到户了……”
徐老太被噎得不知道如何接话。
“二龙,我不知道你今天怎么了,非要分家,听哥一句劝,奶奶年纪大了,你顺着她一点,别把她气得三长两短。”徐大民劝说。
徐二龙道:“嗯,你说话好听,你多说点,劝奶把这个家分了吧。否则气晕了,进医院又要花钱,家里已经欠了这么多的债,不可能再欠。”
“你个混帐东西,这是咒你奶奶死?”徐冬生骂他:“你给我滚。”
徐老太气得不轻,挥着手叫道:“对,让他滚,分家没门,这个家,全是我挣的,他一根烧火柴也别想拿走。”
吵吵闹闹声中,分家这事,总算确定下来。
徐小玲怯怯站到徐二龙的旁边,拉着他衣襟:“哥,我跟你走。”
徐二龙伸手揉揉她头顶:“你当然跟着我。”
徐冬生瞪着张金芳:“这逆子,死活要分家,以后,你不许接济他,等他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张金芳同样怯怯的垂着头。
这边,是自己的一对儿女,那边,是徐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自己的老公。
硬着头皮,她憋出一句:“我,我跟着我儿子过。”
“什么?”徐老太、徐冬生双双吃了一惊。
“你说什么?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当初我好心把你收养,你就这样来报答我?跟着起哄要分家?存心想气死我?”徐老太质问。
张金芳咬着唇,低着头:“妈,我知道我不对,可二龙和小玲,是我儿女,我不能不管他们,你就当我对不起你好了。”
徐冬生双眼喷火。
这女人,一惯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今天居然敢唱反调。
“张金芳,你要跟着他们闹?你是不想跟我过日子了?”徐冬生喝问。
张金芳哪怕全身在发抖,可一直硬着头皮站在那儿,不退不让。
这是铁了心,要跟自己的儿女在一起。
****
徐二龙母子三人,住进了生产队的保管室。
保管室挺宽敞,以前是生产队里保管各种工具农具的地方,现在,那些生产资料分给社员后,这屋子暂时空了出来。
当然,不是无条件的给你住,毕竟,这是队里东西,不可能让你白白占便宜。
“二哥,以后,我们就住这儿了吗?”徐小玲提着小包袱,这里面,就是全部家当。
“嗯,暂时住两天,相信二哥,以后,一定会让你住上大房子,要啥有啥。”徐二龙说。
徐小玲点点头。
小丫头长着一张秀气的鹅蛋脸,柳眉弯弯,眼睛又大又黑,象山里九月雨水洗涮过的葡萄,两颊带着小酒窝,一笑起来,甜蜜蜜的。
其实他们俩兄妹,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尴尬,在孙辈中,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无形中,就被人忽视。
特别是徐小玲,是个丫头片子,更是没啥存在感。
现在能跟着二哥出来,她内心深处,有些小踊跃。
张金芳是另外的心情。
她对于分家单过,并不是很憧憬。
年轻时,想分家,现在儿女都大了,再来分家,她反而有些不大习惯。
她打量了一个保管室。
这么久无人住,保管室破败不堪,墙角落,全是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大的蜘蛛,比麻将块还大。
张金芳找了长棍子,开始打扫那些蜘蛛网,徐小玲帮忙,开始扫地。
徐二龙从邻居喻平家里,借来水桶,出去挑水。
保管室里简陋,但还勉强算有一个木板床,以前保管员休息的地方,也可供人睡觉。
三人一起动手,忙碌半响,总算把保管室收拾妥当,勉强可以住人。
平素跟徐二龙交好的几个小伙子,听说徐二龙分家出来单过,都摸了过来。
大家一人给他凑点生活用品,勉强能在这儿生活下去。
徐二龙让小玲烧火煮红苕,当作晚餐。
“二哥,削两个红苕,多加一点水煮就好了。”小玲说。
“把苞米碎加上吧,否则吃不饱。”
“可得节约,我们就这么一点口粮。”
徐二龙好笑,心下却心酸,妹妹小小年纪,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可惜,前世她去世太早,至到死前,都没吃上一顿饱饭。
“放心,二哥不会让你饿着,你只管敞开肚子吃。”
吃东西的功夫,徐二龙默默想着心思。
第一步分家,目标达成,以后,不会再让幺房扒着自己一家吸血。
第二步,得想办法快速挣钱。
饭后,张金芳洗碗收拾东西,徐二龙带着徐小玲去田间。
这季节,正是黄鳝鱼鳅最肥美的季节,徐二龙拿着工具,带着徐小玲深一脚浅一脚踩在地上。
“二哥,这儿有一条。”徐小玲指着地上的黄鳝洞口,跟徐二龙比划。
徐二龙瞄准,屈起两指如钳,钳住黄鳝,滑溜溜的黄鳝就被丢进鱼篓之中。
“这儿也有呢。”
没多久,就捉了满满一鱼篓的黄鳝。
示意小玲先回去睡觉,徐二龙去了河边,准备碰碰运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乡下孩子,下河捉鱼捞虾、爬树掏鸟捉蛇这些全是基本操作。
经过一晚操劳,徐二龙收获不错。
除了常见的草鱼、鲤鱼外,还有一条甲鱼。
这年头的野生甲鱼,可是好东西啊。
以前,这些东西,拿回家,全家一起吃了。
甚至,还特意要把最好的一点,留给徐大民,怕他读书辛苦费脑子。
现在么,呵呵……
徐二龙看着不多的几条鱼,拿草绳穿了腮,拎成一串,又把甲鱼单独穿上草绳吊着。
然后,他把水笼子重新放下水去,上面系着绳,又把绳子埋进土里,让人一眼看不出来。
到时候回来,只需要把笼子收上来就好,如果运气好,里面还会网着些鱼。
徐二龙提着东西,急急向着城里赶,这甲鱼,他要拿去换钱。
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常规的路边市场,而是另辟奇径。
坚决要分家
第5章 我来探望亲戚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徐二龙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徐二龙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徐二龙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徐二龙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徐二龙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徐二龙早前已经从徐大民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象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徐二龙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徐二龙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徐二龙提在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徐二龙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徐二龙:“你这甲鱼,是卖的?”
徐二龙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徐二龙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徐二龙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条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徐二龙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二三十块钱,一条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徐二龙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媳妇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徐二龙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徐二龙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徐二龙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媳妇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媳妇吃好点。
“二十。”徐二龙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徐二龙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徐二龙:“你数数。”
徐二龙粗粗数了一下,不多不少,刚好二十,他也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徐二龙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徐二龙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徐二龙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徐二龙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我来探望亲戚
第6章 吃上肉了
徐二龙耸耸肩,爱莫能助,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这两天再看看,看还能捉一条不?”
“行。”老头子高兴起来:“那你想办法,帮着再弄一条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现在走路都无力,我也没办法,只能尽量炖点营养的东西给她吃。”
“老奶奶病后体虚?脚软无力?我们乡下,倒是有个偏方,不知你们试过没有?”徐二龙问。
“什么偏方,说来听听?我们也试过了一些偏方的。”老头子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要试一试。
“用黄鳝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龙说着这个偏方。
“没有,这个没试过。”
“试试吧,感觉还是管用。我爷爷在世时,教给我的,我奶奶现在就经常吃,腿脚非常硬朗。”徐二龙把这个偏方,详细讲给老爷爷听。
“好,我到时候,去买黄鳝。”老爷子记下这个偏方,突然想起:“小伙子,你跟我说这个偏方,是不是想趁机卖黄鳝给我?”
徐二龙笑了起来:“我刚才真的只是给你说说这个偏方,不过,你现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鱼吗?我捉甲鱼的时候,也顺带给你弄些黄鳝过来?一客不烦二主嘛。”
老爷子跟着笑:“行,不过,可记得便宜一点。真要有用,我给我们厂里这些人,介绍介绍。”
徐二龙也是想着这条路子,能有人主动帮着牵线搭桥,最好不过,也算暂时有点稳当的门道,省得象今天这样四处找客源。
“到时候我怎么来找你?”徐二龙问。
“你就跟人打听李援朝好了。”老头子爽朗的笑:“我儿子叫这个名,是厂广播站的,大家都认识,一问就知。”
徐二龙抽抽嘴角,当初进厂门口的时候,随口胡谄一个名,还真的对上号了。
从化工厂出来,徐二龙掏了三分钱,买了一张缆车票,坐缆车上去。
这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承载县城几代人的回忆。
从投入运行开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两分的价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价。
徐二龙坐在缆车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绪翻腾。
以往,没钱,连三分钱的缆车票都舍不得买,许多时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县城。
当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缆车的时候,哭着闹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犹未尽的出来。
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后,决不会再有这么心酸窝囊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自己再为钱折腰。
徐二龙去了沙井农贸市场。
这会儿,还不叫沙井农贸市场。
现在这儿属于翻砂厂的地盘,只因这位置,处于几个巷道的交叉点,往来的人要从此经过,在没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拿些小东小西在这儿偷偷交换,久而久之,自发形成农贸市场。
徐二龙转悠一阵,观察着市场行情。
虽然八十年代开放,可还是要具体到各个地方,全国各地的进展不一样,徐二龙不想当这个冒头人物。
有人偷偷上前,询问他需要鸡蛋吗。
徐二龙不需要鸡蛋,但有人来搭话,再好不过。
他没有票,需要的东西,只能在这儿买。
先买了十斤米,花了一块三毛钱,又买了一斤肉,花了一块多钱。
这年头,大家喜欢的就是大肥膘,可徐二龙感觉,还是吃瘦肉好,这不肥不瘦的胛子肉,切成片,再从泡菜坛里,抓出一把泡姜泡海椒,炒出一盘泡椒味的肉片,那滋味不摆了。
又买了两斤挂面,和一切基本的日用调味品。
然后,他又买了几个小的搪瓷盆。
这东西好,即可当饭碗吃饭,也可以当水杯喝水,用来装点东西,也方便。
这分家出来,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卖甲鱼的那点钱,很快就所剩无几。
最后,他将最后剩下的两毛钱,给徐小玲买了两朵红头花。
提着这些东西回去,还好保管室位置在村里最靠边的地方,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看着徐二龙提着编织口袋进屋,小玲两眼亮晶晶,带着莫名的期盼。
她就知道,她的二哥特别有本事,总能给她搞些吃的。
徐二龙在她的注视中,故意慢慢的将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拿。
“大米,啊,还有肉……”小玲开心的捂着嘴。
今年才土地下户,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家家户户分的那点口粮,早就撑不到这个时候,全是以瓜菜代替。
“你哪来的?”张金芳小声问。
“早上那条甲鱼,换了这些。”徐二龙回答。
这让张金芳意外:“那甲鱼,能换这么多的东西?”
她盯着徐二龙,紧张的追问:“是不是你去搞什么投机倒把?”
徐二龙哭笑不得,果真张金芳没有出过门,整天呆在农村,除了知道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世道。
“没有的事,妈,你跟小玲去弄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徐二龙说:“瘦肉弄来炒青椒,做青椒肉丝。”
这小丫头,从小就爱哭,泪点极低,看他挨打都要陪着掉眼泪的份。
徐二龙替她擦掉脸上的泪,问道:“这分家,你跟不跟我过?”
徐小玲点点头:“二哥,我跟你一起。”
这小丫头,完全就是他的小尾巴,从小跟在他的身后长大,这感情,自然是没得说。
“好,等我,晚点,我找了队长来分家,你就跟我一起过。”徐二龙说。
徐老太气得不轻,看见张金芳在旁边一脸担忧,冲着她喝道:“是不是你在背后编排了些什么?”
张金芳嚅嚅道:“妈,我没有。”
“没有?没有他会一大早突然态度这么变了?”徐老太压根不相信:“你自己造的孽,你自己解决。反正这个家,不许分,一分就散了。”
张金芳低垂了眉眼:“妈,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劝他。”
徐二龙找到队长黄正农家。
他们骑鞍大队,下面有四个生产队,徐二龙就在一队。
开春的时候,包产到户,黄正农这个生产队队长,日子就比以往闲多了,更多时候,就是帮着村民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分家、打架、争土地……反正家家户户之间各种扯皮的事,都来找着他。
要知道,徐老太放话,只要她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
“对,要分。”徐二龙回答:“不管她同不同意,我都要求分家,哪怕什么都不要。”
黄正农看看他的神情,点头:“行,那我就走一趟。如果你奶奶寻死觅活不肯分,我也没办法。”
徐家人,看到黄正农进门,齐齐瞪着徐二龙,这是真要分家的节奏啊?
“不分,我说过,只要我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徐老太说。
说着说着,她哭天抹泪起来:“当初,我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将他们拉扯大,我容易吗?这么多的苦日子都挨过来了,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靠我们徐家人团结,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这要分了家,这个家,就散了,到时候,谁都可以欺负上门。”
没把我当儿子
第4章 坚决要分家
徐二龙打断她的忆苦思甜:“奶,眼光要往前看,以前,大家还是吃大锅伙,吃集体食堂呢,现在,还是兴包产到户了……”
徐老太被噎得不知道如何接话。
“二龙,我不知道你今天怎么了,非要分家,听哥一句劝,奶奶年纪大了,你顺着她一点,别把她气得三长两短。”徐大民劝说。
徐二龙道:“嗯,你说话好听,你多说点,劝奶把这个家分了吧。否则气晕了,进医院又要花钱,家里已经欠了这么多的债,不可能再欠。”
“你个混帐东西,这是咒你奶奶死?”徐冬生骂他:“你给我滚。”
徐老太气得不轻,挥着手叫道:“对,让他滚,分家没门,这个家,全是我挣的,他一根烧火柴也别想拿走。”
吵吵闹闹声中,分家这事,总算确定下来。
徐小玲怯怯站到徐二龙的旁边,拉着他衣襟:“哥,我跟你走。”
徐二龙伸手揉揉她头顶:“你当然跟着我。”
徐冬生瞪着张金芳:“这逆子,死活要分家,以后,你不许接济他,等他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张金芳同样怯怯的垂着头。
这边,是自己的一对儿女,那边,是徐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自己的老公。
硬着头皮,她憋出一句:“我,我跟着我儿子过。”
“什么?”徐老太、徐冬生双双吃了一惊。
“你说什么?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当初我好心把你收养,你就这样来报答我?跟着起哄要分家?存心想气死我?”徐老太质问。
张金芳咬着唇,低着头:“妈,我知道我不对,可二龙和小玲,是我儿女,我不能不管他们,你就当我对不起你好了。”
徐冬生双眼喷火。
这女人,一惯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今天居然敢唱反调。
“张金芳,你要跟着他们闹?你是不想跟我过日子了?”徐冬生喝问。
张金芳哪怕全身在发抖,可一直硬着头皮站在那儿,不退不让。
这是铁了心,要跟自己的儿女在一起。
****
徐二龙母子三人,住进了生产队的保管室。
保管室挺宽敞,以前是生产队里保管各种工具农具的地方,现在,那些生产资料分给社员后,这屋子暂时空了出来。
当然,不是无条件的给你住,毕竟,这是队里东西,不可能让你白白占便宜。
“二哥,以后,我们就住这儿了吗?”徐小玲提着小包袱,这里面,就是全部家当。
“嗯,暂时住两天,相信二哥,以后,一定会让你住上大房子,要啥有啥。”徐二龙说。
徐小玲点点头。
小丫头长着一张秀气的鹅蛋脸,柳眉弯弯,眼睛又大又黑,象山里九月雨水洗涮过的葡萄,两颊带着小酒窝,一笑起来,甜蜜蜜的。
其实他们俩兄妹,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尴尬,在孙辈中,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无形中,就被人忽视。
特别是徐小玲,是个丫头片子,更是没啥存在感。
现在能跟着二哥出来,她内心深处,有些小踊跃。
张金芳是另外的心情。
她对于分家单过,并不是很憧憬。
年轻时,想分家,现在儿女都大了,再来分家,她反而有些不大习惯。
她打量了一个保管室。
这么久无人住,保管室破败不堪,墙角落,全是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大的蜘蛛,比麻将块还大。
张金芳找了长棍子,开始打扫那些蜘蛛网,徐小玲帮忙,开始扫地。
徐二龙从邻居喻平家里,借来水桶,出去挑水。
保管室里简陋,但还勉强算有一个木板床,以前保管员休息的地方,也可供人睡觉。
三人一起动手,忙碌半响,总算把保管室收拾妥当,勉强可以住人。
平素跟徐二龙交好的几个小伙子,听说徐二龙分家出来单过,都摸了过来。
大家一人给他凑点生活用品,勉强能在这儿生活下去。
徐二龙让小玲烧火煮红苕,当作晚餐。
“二哥,削两个红苕,多加一点水煮就好了。”小玲说。
“把苞米碎加上吧,否则吃不饱。”
“可得节约,我们就这么一点口粮。”
徐二龙好笑,心下却心酸,妹妹小小年纪,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可惜,前世她去世太早,至到死前,都没吃上一顿饱饭。
“放心,二哥不会让你饿着,你只管敞开肚子吃。”
吃东西的功夫,徐二龙默默想着心思。
第一步分家,目标达成,以后,不会再让幺房扒着自己一家吸血。
第二步,得想办法快速挣钱。
饭后,张金芳洗碗收拾东西,徐二龙带着徐小玲去田间。
这季节,正是黄鳝鱼鳅最肥美的季节,徐二龙拿着工具,带着徐小玲深一脚浅一脚踩在地上。
“二哥,这儿有一条。”徐小玲指着地上的黄鳝洞口,跟徐二龙比划。
徐二龙瞄准,屈起两指如钳,钳住黄鳝,滑溜溜的黄鳝就被丢进鱼篓之中。
“这儿也有呢。”
没多久,就捉了满满一鱼篓的黄鳝。
示意小玲先回去睡觉,徐二龙去了河边,准备碰碰运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乡下孩子,下河捉鱼捞虾、爬树掏鸟捉蛇这些全是基本操作。
经过一晚操劳,徐二龙收获不错。
除了常见的草鱼、鲤鱼外,还有一条甲鱼。
这年头的野生甲鱼,可是好东西啊。
以前,这些东西,拿回家,全家一起吃了。
甚至,还特意要把最好的一点,留给徐大民,怕他读书辛苦费脑子。
现在么,呵呵……
徐二龙看着不多的几条鱼,拿草绳穿了腮,拎成一串,又把甲鱼单独穿上草绳吊着。
然后,他把水笼子重新放下水去,上面系着绳,又把绳子埋进土里,让人一眼看不出来。
到时候回来,只需要把笼子收上来就好,如果运气好,里面还会网着些鱼。
徐二龙提着东西,急急向着城里赶,这甲鱼,他要拿去换钱。
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常规的路边市场,而是另辟奇径。
坚决要分家
第5章 我来探望亲戚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徐二龙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徐二龙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徐二龙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徐二龙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徐二龙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徐二龙早前已经从徐大民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象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徐二龙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徐二龙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徐二龙提在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徐二龙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徐二龙:“你这甲鱼,是卖的?”
徐二龙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徐二龙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徐二龙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条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徐二龙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二三十块钱,一条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徐二龙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媳妇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徐二龙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徐二龙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徐二龙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媳妇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媳妇吃好点。
“二十。”徐二龙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徐二龙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徐二龙:“你数数。”
徐二龙粗粗数了一下,不多不少,刚好二十,他也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徐二龙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徐二龙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徐二龙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徐二龙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我来探望亲戚
第6章 吃上肉了
徐二龙耸耸肩,爱莫能助,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这两天再看看,看还能捉一条不?”
“行。”老头子高兴起来:“那你想办法,帮着再弄一条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现在走路都无力,我也没办法,只能尽量炖点营养的东西给她吃。”
“老奶奶病后体虚?脚软无力?我们乡下,倒是有个偏方,不知你们试过没有?”徐二龙问。
“什么偏方,说来听听?我们也试过了一些偏方的。”老头子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要试一试。
“用黄鳝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龙说着这个偏方。
“没有,这个没试过。”
“试试吧,感觉还是管用。我爷爷在世时,教给我的,我奶奶现在就经常吃,腿脚非常硬朗。”徐二龙把这个偏方,详细讲给老爷爷听。
“好,我到时候,去买黄鳝。”老爷子记下这个偏方,突然想起:“小伙子,你跟我说这个偏方,是不是想趁机卖黄鳝给我?”
徐二龙笑了起来:“我刚才真的只是给你说说这个偏方,不过,你现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鱼吗?我捉甲鱼的时候,也顺带给你弄些黄鳝过来?一客不烦二主嘛。”
老爷子跟着笑:“行,不过,可记得便宜一点。真要有用,我给我们厂里这些人,介绍介绍。”
徐二龙也是想着这条路子,能有人主动帮着牵线搭桥,最好不过,也算暂时有点稳当的门道,省得象今天这样四处找客源。
“到时候我怎么来找你?”徐二龙问。
“你就跟人打听李援朝好了。”老头子爽朗的笑:“我儿子叫这个名,是厂广播站的,大家都认识,一问就知。”
徐二龙抽抽嘴角,当初进厂门口的时候,随口胡谄一个名,还真的对上号了。
从化工厂出来,徐二龙掏了三分钱,买了一张缆车票,坐缆车上去。
这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承载县城几代人的回忆。
从投入运行开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两分的价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价。
徐二龙坐在缆车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绪翻腾。
以往,没钱,连三分钱的缆车票都舍不得买,许多时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县城。
当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缆车的时候,哭着闹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犹未尽的出来。
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后,决不会再有这么心酸窝囊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自己再为钱折腰。
徐二龙去了沙井农贸市场。
这会儿,还不叫沙井农贸市场。
现在这儿属于翻砂厂的地盘,只因这位置,处于几个巷道的交叉点,往来的人要从此经过,在没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拿些小东小西在这儿偷偷交换,久而久之,自发形成农贸市场。
徐二龙转悠一阵,观察着市场行情。
虽然八十年代开放,可还是要具体到各个地方,全国各地的进展不一样,徐二龙不想当这个冒头人物。
有人偷偷上前,询问他需要鸡蛋吗。
徐二龙不需要鸡蛋,但有人来搭话,再好不过。
他没有票,需要的东西,只能在这儿买。
先买了十斤米,花了一块三毛钱,又买了一斤肉,花了一块多钱。
这年头,大家喜欢的就是大肥膘,可徐二龙感觉,还是吃瘦肉好,这不肥不瘦的胛子肉,切成片,再从泡菜坛里,抓出一把泡姜泡海椒,炒出一盘泡椒味的肉片,那滋味不摆了。
又买了两斤挂面,和一切基本的日用调味品。
然后,他又买了几个小的搪瓷盆。
这东西好,即可当饭碗吃饭,也可以当水杯喝水,用来装点东西,也方便。
这分家出来,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卖甲鱼的那点钱,很快就所剩无几。
最后,他将最后剩下的两毛钱,给徐小玲买了两朵红头花。
提着这些东西回去,还好保管室位置在村里最靠边的地方,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看着徐二龙提着编织口袋进屋,小玲两眼亮晶晶,带着莫名的期盼。
她就知道,她的二哥特别有本事,总能给她搞些吃的。
徐二龙在她的注视中,故意慢慢的将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拿。
“大米,啊,还有肉……”小玲开心的捂着嘴。
今年才土地下户,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家家户户分的那点口粮,早就撑不到这个时候,全是以瓜菜代替。
“你哪来的?”张金芳小声问。
“早上那条甲鱼,换了这些。”徐二龙回答。
这让张金芳意外:“那甲鱼,能换这么多的东西?”
她盯着徐二龙,紧张的追问:“是不是你去搞什么投机倒把?”
徐二龙哭笑不得,果真张金芳没有出过门,整天呆在农村,除了知道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世道。
“没有的事,妈,你跟小玲去弄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徐二龙说:“瘦肉弄来炒青椒,做青椒肉丝。”
相关Tags: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