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外展坎查,直接固定还是复位固定?如何复位?
时间:2025-01-08 09:32: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9年,文献研究指出
介绍
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UFNF) 通常采用原位内固定治疗,很少有研究探讨闭合复位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闭合复位后使用 Hansson pinloc 系统内固定治疗 UFNF 的临床结果。
患者和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5 月期间接受 Hansson pinloc 系统闭合复位内固定的 40 名患者。本研究对后倾、是否完全骨折、受伤到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不愈合与晚期节段塌陷 (LSC) 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不愈合和 LSC 各 5 例。术前后倾 ≥ 20° 的患者 LSC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 < 0.05)。骨折不完全( p < 0.05)和固定 48 h 内的 患者不愈合和 LSC 的风险较低 (p < 0.05)。40 例患者中,复位充分组 34 例,固定后倾 ≤ 5°。复位充分组(5/34 例)的二次手术率低于复位不足组(3/6 例)。
讨论
固定时间<48 h可降低骨折愈合并发症的风险,充分复位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术前后倾≥20°、CT扫描显示完全骨折与预后不良有关。
2021年injury 又指出
介绍
严重外翻嵌塞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颈短缩(FNS)相关。但尚无研究关注严重外翻嵌塞性骨折复位对股骨颈愈合和恢复长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比较65岁或以下严重外翻嵌塞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原位固定与复位后固定的FNS和治疗结果。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外翻嵌压 > 15°(AO/OTA 分类 31-B1.1)而接受三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的 55 例患者。28例患者接受原位固定(原位组),27 例患者接受复位后固定(复位组)。复位组患者在内固定前采用 Schanz 针侧向牵引复位。比较两组固定失败、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N) 等并发症、头颈骨干 (CCD) 角、后倾角、FNS 量和 Harris 髋关节评分 (HHS)。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每组有 2 例患者发生 AVN。各组之间术前特征无显著差异。术后 1 年两组之间的 CCD 角有显著差异,而术后 1 年的后倾角无差异。复位组术后 1 年 FNS 明显低于原位组。复位组 FNS > 5 mm 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原位组(11% vs 75%)。复位组术后 1 年和 2 年平均 HHS 明显高于原位组。FNS与 HHS 呈负相关;无/轻度缩短(<5 mm)患者的平均 HHS 明显高于中度/重度缩短(≥5 mm)患者。
结论
对于 65 岁或以下的患者,严重外翻嵌顿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实现骨性愈合并恢复股骨颈长度。
2024年,最新的JOT研究指出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来自多个中心的数据,比较 50 岁及以上外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原位固定与闭合复位(CR)后固定的临床结果。
方法: 设计: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地点: 五所三级大学医院。
患者选择标准: 年龄50岁及以上,2003年至2019年期间采用多枚空心螺钉手术固定治疗外翻嵌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结局指标及比较: 比较两组(原位固定组和CR后固定组)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ONFH)、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欧洲生活质量第五维度(EQ-5D)、Harris髋关节评分(HHS)、Koval分级。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 206 名患者(原位固定组 161 名,CR 后固定组 45 名)平均年龄为 68.9 ± 10.9 岁(范围:50 至 95 岁)。其中男性 39 名,女性 167 名。固定失败率为 11.2%(原位固定组 6.8% vs CR 后固定组 26.7%,p = 0.002)。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为 10.2%(原位固定组 7.5% vs CR 后固定组 20%,p = 0.023)。CR 后固定组的固定失败率和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原位固定组(优势比 = 4.757,p = 0.002 和优势比 = 3.104,p = 0.023)。随访2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5.8%(股骨头原位固定组161例中9例,CR后固定组45例中3例),两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术后6个月及12个月Koval分级股骨头原位固定组优于CR后固定组(p=0.027、0.044)。术后EQ-5D及HH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50岁以上外翻嵌顿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后固定较原位固定因固定失败而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更高;外翻嵌顿型股骨颈骨折无论复位与否,股骨颈原位固定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克氏针翘拨复位前后
Steinmann 针复位法
股骨颈无移位或外翻嵌顿骨折一般以原位固定为标准治疗手段。外翻嵌顿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内固定的目的就是防止这种稳定性骨折发生移位。近年,对外翻嵌顿股骨颈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经皮髋臼复位法、经皮内-外-内复位法、Steinmann 针经皮复位法、Shanz 针复位法等均能复位。
与原位固定组相比,复位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等预后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异,复位有利于术后CCD角、倾斜角等解剖恢复,术后股骨颈缩短明显减少,这些发现可能对术后功能方面产生影响,尤其是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是几乎所有类型骨折的重要预后因素。外翻嵌塞性股骨颈骨折伴有前倾或后倾也不例外;严重的外翻嵌塞畸形可导致股骨颈缩短和功能受限,尤其是外展肌。外翻嵌塞性股骨颈骨折几乎总是伴有后倾或前倾;如果倾斜严重,固定失败或骨坏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并且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如果后倾大于20°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总之,股骨颈骨折的难题尚无定论,同志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