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我国学者发表——我国青少年不良童年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及自杀行为的关系

时间:2025-01-06 21:12: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非自杀性自伤(NSSI)和自杀行为(如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是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发生率可能有所上升。研究表明,NSSI 和自杀行为可能与不良童年经历(ACEs)密切相关。ACEs 包括童年时期遭受的多种压力性事件,如虐待、忽视以及校园欺凌等,其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已在西方研究中得到较多验证。然而,中国青少年中 ACEs 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威胁型和剥夺型 ACEs 的独立作用缺乏深入分析。此外,学校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环境,支持性学校环境可能通过促进心理健康来缓解 ACEs 对 NSSI 和自杀行为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青少年中 ACEs 与 NSSI 及自杀行为的关联,并分析支持性学校环境对上述关联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基于 2021 年中国青少年健康学校调查(SCAHS)的数据,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 8 个省份 326 所学校的 7-12 年级学生,共计 95,549 名参与者(年龄范围 11-21 岁)。数据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收集,并采用匿名问卷形式调查学生的 ACEs、NSSI、自杀行为及学校环境。ACEs 的评估依据 CDC-Kaiser Permanente 研究的传统定义和 WHO 的 ACE-IQ,包括威胁型(如情感虐待、身体虐待和校园欺凌)和剥夺型(如身体忽视)维度,并通过累积得分对 ACEs 进行分组(0、1、2、3 和 ≥4)。NSSI 和自杀行为分别通过功能性自残评估和相关问题进行测量,学校支持环境通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指标评估。研究采用加权泊松回归模型分析 ACEs 和学校支持环境对 NSSI 和自杀行为的独立及交互作用,调整了年龄、性别、学业压力等混杂因素。

本研究共纳入 95,549 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 14.9 ± 1.8 岁,其中男性 47,617 人(占 49.8%)。研究显示,47.3% 的参与者至少经历过 1 项 ACE,其中威胁型 ACEs 比剥夺型 ACEs 更为常见。整体来看,NSSI 的发生率为 15.0%,自杀意念为 18.7%,自杀未遂为 5.6%。

与未经历 ACEs 的青少年相比,经历 4 项或更多 ACEs 的青少年 NSSI 风险增加 31%(PR=1.31,95% CI:1.30-1.33),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风险分别增加 41%(PR=1.41,95% CI:1.39-1.42)和 25%(PR=1.25,95% CI:1.24-1.27)。威胁型 ACEs,尤其是情感虐待,与 NSSI 和自杀行为的关联最强(如经历 ≥2 项威胁型 ACEs:NSSI 的 PR=1.28,95% CI:1.27-1.29;自杀意念的 PR=1.33,95% CI:1.32-1.34)。

支持性学校环境得分较高的青少年发生 NSSI 和自杀行为的风险显著降低(如 NSSI 的 PR=0.75,95% CI:0.73-0.76)。此外,支持性学校环境显著缓解了 ACEs 对 NSSI 和自杀行为的负面影响(如 NSSI 的交互比值比为 0.81,95% CI:0.76-0.88)。分性别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青少年中均呈现类似结果。

累积ACE与NSSI和自杀倾向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不良童年经历,特别是威胁型 ACEs,与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和自杀行为显著相关,且存在累积剂量反应关系。同时,支持性学校环境不仅与上述行为的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还能调节 ACEs 的负面影响。这些结果提示,在预防青少年 NSSI 和自杀行为时,不仅需关注 ACEs 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还应通过改善学校环境来提供社会支持,从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原始出处: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nd Suicidality in Chinese Adolescents. JAMA Netw Open. 2024;7(12):e245281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2816

上一篇: 发烧后为何频频抽搐?不是普通热性惊厥!解...

下一篇: Epilepsia Open:briva...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