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亿耗材项目 突然暂停了
时间:2022-03-04 11:13: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开始又停止
3月2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无锡市人民医院医用耗材供应链精细化管理(SPD)项目终止公告》,称因疫情原因,场地建设延误,此项目终止。而在6天前,无锡市人民医院发布了SPD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对此,赛柏蓝器械(ID:medchina)致电采购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确实终止了,是疫情的原因,疫情结束会重启,具体情况以通知为准。”
无锡市人民医院是无锡地区最大的三家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800张。据官网最新数据,2021年1-12月,医院共完成门急诊量236.41万人次;出院人数7.56万人次;住院手术总量4.87万例。
根据《公告》,无锡市人民医院将引入第三方SPD服务,实现耗材从科室提出需求到采购、入库、配送出库、使用消耗的全过程管理。
项目通过SPD管理平台运营商对耗材供应商收取相应服务费以维持项目正常运营,招标人从建设到运行过程中不支付任何费用。
该医院年物资采购入库金额约为4.5亿元,服务期为3年,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也就是说,如果项目顺利进行,中标者将独家运营最高可达13.5亿的医院物资。
就在无锡市人民医院SPD项目招标信息发出的同一天,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体外诊断试剂、耗材SPD服务的项目采购信息,也挂上了中国政府采购网。项目预算金额约3360万元,最高限价为医院LIS系统检验科收入的35%,合同履行期限3年。
赛柏蓝器械梳理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项目公告了解到,今年以来共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用耗材供应链精细化管理(SPD)项目招标工作。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1)》数据,2020年,我国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超300家,渗透率在3%左右。预计2021年我国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将超过600家。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市三甲医院SPD项目升温的同时,耗材精细化管理模式正在向县域渗透。
耗材无利润后的选择?
SPD是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的缩写,是一种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供应、加工、配送等物流的集中管理模式。
此前,大型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使用管理易造成丢失、过期、库存不足、漏记费、错计费等现象。耗材申领占用医护工作者大量时间,数据核对容易出错、效率低。
而两票制、耗材零加成、集采、控制耗占比等一系列新医改政策,已完全扭转了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医用耗材从利润中心移至成本中心,医院对耗材的精细化管理诉求迫切。
SPD能够实现高值耗材及诊断试剂的全流程追溯、低值耗材的条码化管理,减少医护人员的耗材管理压力,解放医护人员双手令其回归临床工作。
现阶段,SPD服务主要开展的模式包括集采集配模式和运营服务外包模式。
集采集配模式中,医疗机构将医用耗材的采购和配送全部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负责院内医用耗材供应链运营管理,承担各项成本支出,并从采购差价及配送费中实现盈利。
运营服务外包模式中,医疗机构保留医用耗材品种遴选和采购权,将院内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承担运营中各项成本支出,并收取一定比例服务费。
多年从事耗材采购与经营的许春湘对赛柏蓝器械指出:县级医院大部分都是保留耗材品种的选择权,尤其一些小机构,还是更倾向于自我管理,但大三甲医院由于耗材的采购量比较大,所以管理上会比较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现在大医院普遍都有“云仓”,而且区域化比较明显,通常可以实现一个区域之间的流通和调取,压货或者是囤货的情况就会极大的缓解。
许春湘着重强调:“这一切都是与智能化关联有关,一些小的县级医疗机构关联度没有那么强,耗材使用量也没那么大,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向更小的基层单位去普及,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适配性,因地制宜比较重要。”
大企业分食?
目前,SPD服务主要提供者国药、上药、华润等均为医药流通领域巨头,此外塞力医疗等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拓展SPD业务。
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国药控股2021上半年新增SPD项目和集配项目分别达到114 个和134个。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开展集中配送和SPD项目总计1735,同比增长83%,其中,集配项目较上年增加687个, SPD项目较上年增加103个。
塞力医疗的SPD项目也在去年逐渐落地,收入规模快速增长,2020公司SPD业务总收入为3.54亿元,2021年增长至7亿元,增长率达98%。
许春湘指出:从分散慢慢走向集中,这基本上是所有行业必经之路,之前在流通环节中,企业数量比较多,很容易出现多层开票、层层加价的情况,这使整个市场调控变得很难。但从国外的医药市场经验就能够看到,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集合体或大型流通商,他们把资源聚拢,竞争力变得尤为庞大,这种巨无霸的企业是医药市场的必然趋势。
“转换成本是很多小企业没有办法经受住的,而大型的流通企业会很好的顺接,在此之下,兼并、破产、收购变成了常态。同时,当地区间走向联合,当一个地区的医疗机构都提出一体化耗材管理的时候,小的流通公司基本上承接不了这样大的订单,所以只能拱手让给大企业”。
“有的人说是大企业在抢食,但我认为,其实是小企业的主动退出”,许春湘对此谈到。
但SPD项目是否已经完全占有市场、还有哪些掣肘?据塞力医疗分析,目前,SPD项目整体仍处于投入建设期,前期软硬件、人员投入较大,而SPD运营管理的规模化效,应还需要时间建设,因此整体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赛力医疗认为,未来三年,SPD业务市场规模预计达8000多亿。在千亿级的市场里搏杀,中小规模的渠道及流通企业或死亡或被并购,最终只会有20个左右的大型终端公司胜出。
无论是转型或者投靠,留给中小规模企业的时间恐怕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