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还记得你泡过的老澡堂吗?如今......|“我们的70年”特别系列报道
时间:2020-01-19 20:12: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的老澡堂,水泥地、白瓷砖、木质躺椅,要洗澡的得先换一个“飞子”,老扬州再熟悉不过了。
时光流逝,这些老澡堂被现代的桑拿、温泉会所等浴场替代,渐渐成了一种回忆,还记得那些年我们泡过的老澡堂吗?
扬州浴室、永宁泉浴室、三星浴室、双桂泉浴室,4家建于清末民初的老浴室。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老字号的设施逐渐陈旧,浴客渐渐流失。
2019年下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老字号改造工作的部署,广陵古城建设有限公司开始对4家老字号浴室改造升级,按照老浴室早年的模样恢复了“民国风”。
现如今,沐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沐浴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有着很大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
那个年代,由于物质匮乏,想在秋冬时节洗个温暖的热水澡,并不是老百姓能享受到的“高级待遇”。
家里没有浴室也没有浴缸,放个木盆就地洗澡,取暖全靠太阳,兄弟姐妹共用一桶热水,轮流洗澡。
60年代
在60年代,铁锅沐浴开始流行起来,洗澡取暖全靠锅下生火。
锅里面放块木板,人坐在上面,水冷了就放柴火加温,即使是这样,一阵风吹来,还是被冻得直打哆嗦!
双桂泉浴室的的老板陆桂亮,今年63岁,守候自己的浴室已经有25年光景。
“记得10岁以前,家里还是用煤炉+水壶烧水洗澡,等水开了,少说也得等上30~40分钟,一壶热水也只够1个人用......"
冬天洗澡特别容易感冒,妈妈特地买了塑料的浴罩,用竹制晾衣夹夹着,挂在半空,罩在褐色的浴盆上,隔绝出一个小小的空间。
在氤氲的水汽里,十来分钟就解决了一周一次的洗澡。
70-80年代
澡堂成为老百姓沐浴的首选,不过那时候的澡堂,大多比较简陋。
你知道吗,在近代意义上的公共浴池刚刚出现的时候,还有一个比“澡堂”更老的称呼,叫“池塘”。
一天才换一次水,全凭水汽加热的澡堂,洗久了还容易缺氧,洗澡洗得晕乎乎。
小时候洗澡都是妈妈带我们去,妈妈一个人给我们脱衣服,脱完一个用一个大毛巾包上送进去,生怕着凉。
当时我只记得妈妈给我搓背搓得疼死了,不懂得妈妈的心焦和劳累。每次洗头的时候妈妈一边打肥皂一边喊:捂耳朵,把眼睛闭上......
90年代
90年代沐浴体验才发生较大的改变。
最让人感怀的是,那时的澡堂子,浴池一般是两个并排的长方水泥池子,水温不同,绕着池子有淋浴喷头。
每到周末的时候,大家在大池子里面边洗澡边聊天,好朋友们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渐渐形成了一种澡堂子文化。
在双桂泉浴室房子的后面,人工砌的土锅膛,紧靠头池,池下面有青砖砌成的“地龙”。
陆桂亮说,这里共有9条“地龙”高1.4米,比浴池的水还深,源源不断的给上面烧煤供热以保证浴池热气不散失。
直到2006年洗澡用上了太阳能,再也不用为洗澡操心了,感觉生活轻松了许多。
澡堂子的装修和服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装修的富丽堂皇,服务内容也增加了很多。
“过去谈生意都在浴室谈”......在双桂泉洗完澡准备回家的韩大爷,今年69岁,家住仁丰里。
韩大爷说:“每个冬天下午我都到这里来泡澡,暖和暖和,泡澡在老扬州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21世纪
21世纪,沐浴文化也掀开了新的篇章——健康沐浴的到来。
在新浴室,淋浴区、休息区、包厢都采用了现代装修,浴室老板李明表示,新浴室照着老浴室的样子,砌了暖池和凉池,还增加了新潮的桑拿房。
在如今这个各色水疗、温泉会所鳞次栉比、层出不穷的年代。
芳草浴、香精浴、珍珠浴、牛奶浴等形形色色的洗浴方式,体现出人们不再单纯的把洗浴作为清洁一种方式,而是赋予它更多滋养、保健的功能。
现在有非常优质的温泉。周末,带着父母去泡个泉,尤其在飘着寒冷的冬季,在雾气缭绕的泉池里,看着周围环绕的茂密高耸的绿植,觉得是神仙般的幸福时光。
“带着父母感受不同的汤池,看着他们开心笑容,比喝了蜜还甜,我的心里满是感恩”。
李明会心的笑了,他感恩父母的知足,感恩这伟大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每一点改善,都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从洗不上澡到温泉桑拿,
反映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如今沐浴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生活,
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每每回想起以前,
如电影里的慢镜头,
能回忆起一大串关于澡堂子的故事。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王垂钦、罗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