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走访美国“圣经带”后总结,都是特朗普总统的铁粉儿!
时间:2020-08-08 07:10: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美国人常用“带”称呼一些具有突出共同特点的地理区域,比如“铁锈带”“农业带”“太阳带”等,这些“带”通常没有严格的地理界定。
“圣经带”,顾名思义,是美国基督教色彩较为浓厚的地带。特朗普总统的核心选民群体——福音派新教徒,就主要集中在“圣经带”上。2016年大选中,白人福音派为特朗普入主白宫立下汗马功劳,在2020年大选中,预期他们仍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去年底,记者一行驾车穿越“西圣经带”上的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堪萨斯三州和“东圣经带”上的田纳西、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四州的部分城市、郊区和村镇,采访了包括福音派牧师在内的20多名普通美国人,深感要理解美国的过去和未来,“圣经带”是一条“必经之路”。
6月20日,特朗普的支持者参加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市举行的竞选集会。这是特朗普在美国新冠疫情暴发后首场竞选集会。(法新社)
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
美国学者把从弗吉尼亚州南部、西弗吉尼亚州及密苏里州南部,到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北部划为“圣经带”,并分为东西两部分。“圣经带”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记者门肯笔下,指“特别重视圣经语言精确意义、宣讲圣经的牧师对民众具有影响力”的美国地区。
实际上,多数美国人有宗教信仰,但“圣经带”专指以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新教教堂数量、定期参与教会活动居民比例显著超过其他地区的美国诸州。主要宗教团体包括南方浸信会、卫理公会等。盖洛普2011年民调显示,美国宗教色彩最强的十个州中,除排名第二的犹他州盛行摩门教,其他九州都位于“圣经带”上。
在“圣经带”上穿行,许多城镇教堂林立,有些区域每条街上都有教堂,甚至一条街上好几座教堂。不过,近些年很多教堂都面临教众老龄化、中青年“断流”等困境,据受访牧师介绍,近年已有一些小教堂因缺乏教众而被迫关闭。
在“圣经带”,教会履行的社会功能强大而全面,从生死婚嫁、扶贫济困、心理健康、幼儿托管到志愿服务、社交聚会、选举时充当投票站等,几乎无所不包,成为政府职能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这里也是美国社会和政治文化最保守、拥枪文化最为深厚的地区。
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在《缔造圣经带》一书中说,福音派在美国南方的兴盛,缘于现代性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凸显了后者的软弱与脆弱。福音派运动具有较强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其宗教热忱与珍视荣誉、崇尚自我克制(如禁酒、贞洁等)的南方白人文化结合,融入和渗透到美国南方社会深处。
尽管美国社会总体趋势是日益世俗化、多元化,但美国的主导性宗教仍然是新教,共和、民主两党理念均深受新教影响,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仍将如此。一般认为,美国以新教立国,政教分离、权力制衡、有限政府、生而平等、自我克制、公平对待他人等观念以及时刻警觉并寻找外来威胁的危机意识等,与基督教教义有很深渊源。中美贸易战中,美方攻击中国时强调的“公平”“诚实”等词汇,有着由来已久的新教伦理语境,因而易为美国公众接受,中文翻译很难传达这些语汇后面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
“美式自信”更加突出直白
尽管“圣经带”上宗教气息浓郁,但宗教与政治保守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这里保守派和共和党选民占多数,但存在宗教保守派和文化/社会保守派之别。
得州阿比林是西圣经带“带扣”之一,十所高校里有三所是基督教大学,麦克默里大学即其中之一。该校政治学教授保罗·法布里齐奥说,宗教保守派更关注个人(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强调《圣经》文本,重视通过个人成功证明自己是上帝选民,他们反对堕胎、反对同性婚姻,理由是《圣经》对此有明确表述。文化/社会保守派和其他新教徒则更关注个人(自己)与他人、邻里和社会的关系,心态相对于宗教保守派更加包容和开放。
福音派是宗教保守派的主要代表。和其他多数美国人相似,“圣经带”上的新教徒,特别是福音派,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认为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渴望移民美国,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好,值得也理应被外来移民效仿。这种美式“自信”在两党选民中均有表现,只不过在保守派和共和党当中更加突出直白。这种心态与新教的“上帝选民”观念、福音派“传播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使命观等有着直接关系。
保守派美国人由此进一步认为,外来移民不管原有文化背景如何,既然来到美国,就应融入美国“熔炉”。“像我们一样”,采访中,多位特朗普支持者不约而同使用了这一短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人口结构变迁加速,拉美裔人口迅速增加,很多地区只说西班牙语。美国保守派担忧美国从熔炉变成马赛克,主张外来移民必须说英语,反对双语并行。语言和身份认同问题成为共和、民主两党重要分歧之一,也是所谓“文化战争”的一大因素。
受访的保守派和共和党选民普遍表示,他们欢迎合法移民,但反对非法移民,赞同特朗普打击非法移民政策。
不过,多位受访者在支持特朗普同时,对特朗普政府的民粹主义倾向持保留态度。他们表示,他们把基督教信仰放在第一位,把国家和民族主义放在第二位;对美国的前途不感到焦虑,因为身为基督徒,一切只需服从上帝安排。他们还说,不会担忧白人将不再占据美国人口多数的前景,种族结构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继续“朝着基督教文明的方向”前行。
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主张外来移民“应该像我们”,主要指语言和价值观。一些受访者特地指出,这不意味着要求外来移民放弃原有信仰或母国文化。或可这样粗略概括美国宗教保守派、社会保守派和自由派理念的区别,同为新教徒,宗教保守派强调《圣经》,社会保守派强调“自由”,自由派强调博爱和平等。
折射两党政治进一步极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后,美国“圣经带”诸州多数成为支持共和党的深红州,个别仍是摇摆州;2016年大选中,除弗吉尼亚州外,全部支持特朗普。
不过,“圣经带”政治分野的种族色彩异常突出,白人基督徒多数是共和党,非裔基督徒多数支持民主党。奴隶制经济和种族隔离历史的烙印在“圣经带”清晰可见。宗教、种族、地方政治、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等深度交织,政治倾向更与种族背景而非宗教信仰相关。
“圣经带”新教教堂的种族色彩非常突出。在阿肯色、密西西比和亚拉巴马三州采访的三位牧师都表示,当地白人和非裔通常去本族裔的教堂,很少在同一座教堂做礼拜。
密西西比州斯塔克维尔华人牧师孙崭和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县白人助理牧师阿特·朗都属福音派。他们认为,不同种族的人更愿意待在自己人际交往的“舒适区”,是一种“主动隔离”。朗牧师说,在“圣经带”,白人和非裔美国人之间的分离仍然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分离是合理的。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县一位非裔县政府职员则对主动或自愿隔离这类说法表现出明显的不以为然,认为特朗普时代种族主义回潮,种族歧视增加。
就价值观而言,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白人或非裔受访者,保守派或自由派,福音派或其他新教徒,大都强调努力工作的重要性,所述价值观都包括珍视家庭、信仰上帝、守诚等。相应地,“圣经带”上的美国民众对美国梦定义大体相似,即努力工作、拥有住房、家庭和睦、有爱心、受尊重。
尽管价值观、美国梦大体相似,但受访的两党选民在医保、控枪、移民、贫富差距、种族平等、气候变化、美国中东政策等热点问题上,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立场,折射出两党政治进一步极化的态势。
多位受访者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加剧。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县政府职员、中年非裔女性普赖尔说,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向右转,当前是她经历的美国最极化、分裂最剧烈的时期,“人们不按照是非对错投票,而是按照党派投票”。
白人女性马斯廷则表示,她现在是独立选民,因为不管哪个党,她都无法接受其激进部分。她说,非常激进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让人感到可怕。他们彼此攻击、争斗,“太情绪化了”。
采访中,以下两种“极化”现象最突出:一是围绕特朗普本人,共和党和民主党选民看法各趋一极。和2016年相比,共和党选民更加力挺特朗普,而民主党选民更加憎恶特朗普,这种情绪对立甚至经常超过政策议题的分歧。二是两党选民对对方党派的反感和成见加深。共和党选民认为民主党向左走得太远,要推行社会主义,指责民主党人“只想不劳而获”,“自己不工作,却指望政府照顾”。民主党选民则认为共和党之所以支持特朗普,是因为“特朗普和他们一样,实际上是种族主义者”,超富人群不愿财富再分配,想独享一切。
访谈中,得克萨斯州的法布里齐奥和亚拉巴马州的马斯廷还各自提到,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不断“升级”,一些美国人甚至开始担忧和谈论未来发生新“内战”的可能。
编译: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