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以下信仰依旧,为游戏而生的ROG魔霸3笔记本
时间:2019-11-05 10:42: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长久以来,ROG玩家国度品牌一直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东西确实好,可溢价也相当厉害。有时候,一块发烧级主板的售价都顶得上一台笔记本电脑了。尽管如此,诞生至今十余载,我们看到玩家国度的用户群体日渐庞大,“贵得有理”战胜了传统意义上的性价比,成为新时代电脑玩家们的首要诉求。
ROG笔记本自然也是发烧友心中的图腾,甫一开始就主打极致游戏性能,口碑是上去了,但动辄一两万元甚至更高的定价,还是令不少预算有限的爱好者望机兴叹。减价不减配的呼声日益高涨,促使ROG开始向下拓展,魔霸3顺势而生,1660 Ti独显版只要9999元,双十一期间的惊喜价可能还会更低。
ROG笔记本终于迎来了四位数售价的机型,那么这台采用了第九代酷睿i7、GeForce GTX 1660 Ti独立显卡、16GB双通道内存和512GB PCIe 固态硬盘的玩家国度,能不能符合我们对它的期待?
ROG魔霸3的A面采用了拉丝工艺,既大气,又显得有些活泼,符合其作为游戏本的身份定位。
当然,A面中最惹眼的元素莫过于这个ROG专属logo——“败家之眼”。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你会发觉A面的色泽会呈现出渐变效果,这也是拉丝工艺的特色。
打开上盖后,可以看出机身后侧增加了一排散热系统的空间,所以ROG魔霸3的造型比普通16:9笔记本更“方”一些,考虑到高性能游戏本的使用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热系统的表现,我想这处设计应该是高负载运行时不降速、不掉帧的物质基础。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台ROG魔霸3是采用了1660Ti独显的版本,还有一款高配版用的是2060独显,其他配置完全一样,两者的价差大约是2000元。客观而言,笔记本不同于台式机,功耗墙、温控和续航时间等因素综合在一起,2060与1660Ti的性能差异被抵消了许多,很明显低配版更加实在,当然具体到个人时因具体需求不同会有例外。
ROG魔霸3的B面是一块15.6英寸的全高清IPS显示屏,作为游戏本,这块屏幕肯定与商务轻薄本有所区别。具体表现为144Hz的刷新率和3ms响应时间,玩游戏时能明显感觉到与60Hz普屏的不同。
放大一点看,窄边框的屏幕取消了摄像头的位置。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支持无摄像头笔记本的,今年取消摄像头的笔记本是越来越多了,高中低档都有。取消摄像头,真的只是为了缩减成本的取舍之举吗?
先回顾一个名人的老故事吧。
2016年6月,扎克伯格发布在Facebook上的一条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本来这张照片只是一张普通的“庆祝Instagram月度用户数量达到5亿”宣传,不过眼尖的读者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在照片身后的一角,扎克伯格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和Mic的位置全都贴上了胶带,此举是为了防止黑客远程操控电脑窃取信息。
当年看到这则新闻时,我不由得会心一笑。因为从2010年开始,我就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贴上了黑胶布。原因和扎克伯格是一样的,其实早在2010年以前,被黑客远程打开摄像头偷窥的案件就出现过多起。我虽然不是女生,但一想到可能被黑客看到我在家里的一举一动,心里还是很不爽,于是索性用黑胶布将摄像头贴起来。
我能够那么果断,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笔记本摄像头真没什么用,网络视频聊天的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后来有了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的应用场合几乎全被手机抢走,笔记本摄像头的利用率进一步被剥夺。相信绝大多数用户是从来不会启用笔记本摄像头的,对于这样一个早已失去存在感的部件,成本也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所以,率先取消摄像头的笔记本,我将其看做一项重大革新,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将3.5mm耳麦插孔从手机上抹去,因为我再也不用维持给笔记本摄像头贴胶布的老习惯了!
我还注意到,ROG魔霸3的屏幕是雾面屏,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反光。
就算在室外,屏幕也不会因为反光而影响观感。6mm的窄边框让这台机器的屏占比达到了80%,在游戏本中实属不易。
15.6英寸笔记本还有个好处是C面空间较大,可以容纳标准尺寸的键盘。ROG魔霸3没有见缝插针地加上右侧的小键盘,而是适当地将键位分散,以实现更好的手感。事实上,我从一开始学电脑就没有养成使用右侧小键盘的习惯,游戏玩家应该更少用到吧。
游戏键盘的一个显著特征,或者说不成文的规定,是WASD四个按键与其他按键有明显区别,这台游戏本也做到了。
C面的色泽和工艺都保持着和A面的一致性。
C面空间充裕,所以也能容纳更多的快捷键。
转轴设计也是ROG魔霸3的一大特色,隐藏式欧翼转轴开合时会令人感到稳重和放心。
这种转轴明显比普通笔记本要坚固耐用得多。
再来说说接口,ROG魔霸3的接口全都安排在左侧和背面,相对宽裕的机身保证了接口的齐全。
机身左侧是三个并排的USB 3.1 Type-A接口与耳麦插孔。
机身背面,从左至右分别是RJ45网线接口,HDMI 2.0b和USB 3.1 Type-C,最右侧是电源插孔。
虽然无线时代早已来临,大部分笔记本也取消了传统网线接口,不过游戏玩家在乎的是极其细微的延迟,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使用有线网络。既然机身空间条件满足,增加一个RJ45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一来,机身右侧就没有任何接口了,这对经常使用鼠标的游戏玩家来说非常惬意。
散热系统是游戏本的重要组成部分,ROG魔霸3的D面安排了大面积的进气格栅。
增加开孔的数量,是增强散热效率最直接的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散热铜片非常薄。按照ROG官方的说法,这里的散热薄片厚度仅0.1mm,是业界普遍标准的一半左右。
超薄散热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散热表面积的总量得到了提升,其次风量也增加了。
机器内部还有多个散热铜管和风扇,我会在后面的测试中好好研究一下它们的表现。
虽然ROG魔霸3的价格不到1万元,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ROG笔记本,但它的配置并没有缩水,机身内部搭载了第九代酷睿i7-9750H处理器和显存为6GB的1660Ti独显。至于内存,16GB双通道(8+8)的DDR4 2666MHz完全可以应付市面上的各种大型游戏,而512GB的PCIe SSD则为游戏的加载时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对了,这台机器还支持硬盘扩充,内部有2.5英寸硬盘位,这个小设计非常贴心。
C面左侧的两张贴纸宣告了本机最重要的两颗核心。
背光键盘的键程达到了1.8mm,已经接近台式机键盘的手感,我初步试了试可以确信这是现阶段敲击感最好的笔记本键盘之一。
键盘还支持多种背光特效,透明的WASD按键在有背光时更加醒目。更大的键距,在高速敲击时精准度更高,就连打字速度也能提高几分。
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毕竟工作繁忙,使用小屏办公笔记本的时候居多。
当我注视着这块15.6英寸屏幕时,突然有了一个灵感,这样的屏幕规格,可以让笔记本完美运行在全高清分辨率模式下。
尽管这年头所有的新笔记本都是全高清分辨率起步,然而笔记本毕竟不是台式机,屏幕普遍要小得多,在台式机上运行1920x1080丝毫没有问题,笔记本的小屏幕则令人很难适应。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大部分用户都在Windows 10里选择了150%或125%的显示比例,这都是系统的推荐比例。字体太小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是显示范围太小的弊端又该怎么破?
我用Word软件做了一个对比,上图是双100%条件下(即系统显示比例和Word显示比例均为100%)的显示效果,下图是把系统显示比例调节到150%的显示效果,两者的显示范围差别非常大,经常用Word的朋友,一定能深刻体会到效率和感受的差异。
这让我瞬间对大屏笔记本的好感度提升了不少。要知道,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万年不变的1366x768是经常被诟病的硬伤。好不容易熬到了全高清分辨率普及的年代,画面更细腻了,影音游戏表现更卓越了,可物理限制却使得很多用户不得不以1280x720的规格来浏览网页或处理文档,由于这个问题的责任不在软硬件厂商,所以大家也就心照不宣地“适应”了150%。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倘若条件适宜的话,大屏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不是玩游戏而是在工作,更大的屏幕也能实现更高的效率。
跑分数据都是枯燥的,产品对比更加直观和形象。通过权威CPU测试软件CINEBENCH R15的跑分,这台笔记本的处理器单核性能190cb超过了大部分4系i7台机版的水平,多核性能1212cb甚至接近了12核24线程的至强X5650,而GTX 1660Ti的OpenGL性能完全不用操心,只看结果即可。
我又打开AS SSD Benchmark,看到这台机器内置了一块英特尔512GB的SSD,1650的分数在PCIe SSD中属于中等水平。
得益于SSD的降价普及,使得512GB也变得唾手可得,我感觉这将成为SSD彻底取代机械硬盘的一个分水岭。之前在机械硬盘时代,500GB就是一个神奇的规格,作为主流存在了六年以上,哪怕2TB、4TB硬盘早已诞生,大部分电脑依旧首选500GB硬盘。
站在经济学角度,500GB处于边际效应的临界点,也就是说一旦达到这个数字,大部分用户将不再感觉到硬盘容量捉襟见肘。
因此,之前当主流SSD多为128GB或256GB时,很多用户都得考虑再加一块数据盘或备用盘,而随着512GB的普及,临界点被突破,彻底放弃机械硬盘的日子终于来了。
万一512GB不够怎么办?不用担心,前面说过了,这台机器支持硬盘扩充,你可以增加一块2.5英寸硬盘,机械还是SSD随意。
要测试SSD的峰值速度,我一般会用这款叫CrystalDiskMark的软件。
接下来用3DMark测试Time SPY时,遇到了一些小插曲。
初次跑分是5517,还算不错,但收到了“验证警告”,原因是显卡驱动未经认证。
这当然难不倒我,更新显卡驱动的方法很多,我有些懒散便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在设备管理器中进行更新,自动升级为8月28日的驱动。
可是这一次依旧收到了验证警告。
我打起精神,喝了一杯咖啡,决定按照专业游戏台式机来对待了。
于是我下载安装了GeForce Experience,话说每一位N卡用户都有必要安装这套软件。
用这个方法获得的驱动程序是最新的,11月3日我下载到了10月29日更新的WHQL驱动程序。
升级到最新版WHQL驱动后,不仅分数有效,而且也是最高分。
看来,图简便在设备管理器里升级驱动程序的做法已经很不可靠了,而且用这种老方法下载的驱动居然不是WHQL版的,这令我感到有些意外,以前我一直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安稳的。
所以虽然系统没有自带GeForce Experience,玩家朋友们有必要第一时间就下载安装一个。
刚才虽然风扇在运转,3DMark又是无声环境,可我并不觉得风扇噪音明显,这个细节可以加分。
性能令人满意了,屏幕还得跟上才行,这块144Hz的IPS屏要想发挥出最佳效果,需要进行一些设置才行。
关于144Hz与60Hz的区别,网上的科普很多,我就不赘述了,简单讲更高的刷新率可以降低图像的拖滞感,动态画面尤其明显,这也是李安不厌其烦、不惧风险地狂追120Hz的原因。
此外,再加上垂直同步,则可以有效减少画面撕裂现象。
打开英雄联盟,第一次我没有经过任何设置就进入游戏,将特效开到最高,可以看到游戏开始时FPS可以维持在200以上。
随着游戏的进行,人物开始变多,FPS有所下降,但一直稳定在144以上。
第一局玩下来,我留意到FPS从未低于144Hz,这就为垂直同步提供了硬件保证。
我打开NVIDIA控制面板,经过几步简单的设置,将英雄联盟游戏的垂直同步设置为开启状态。
游戏画面便一直稳定在144FPS,眼睛和心情都得到了享受。
遗憾的是,由于这回我的心思都在画面上,对局输掉了……
除了英雄联盟,在吃鸡、赛车等各种3D游戏中,144Hz的屏幕加上3ms的响应时间,都能让两眼和双手实现更快的反应。在这背后,强大的硬件和高灵敏度的键盘缺一不可,游戏鼠标更不能凑合。
一台笔记本电脑,中间涉及到的指标实在是太多太多,从处理器的品牌、频率、核心数,再到功耗、制程……单是处理器这一项,就可以列出一大堆复杂的数据。
那么,再加上显卡、内存、硬盘等等,排列组合起来几乎就无穷无尽了。如何让一台机器尽可能周全地照顾到各个环节,尽可能面面俱到,其实并不容易。
从这台15.6英寸的ROG魔霸3身上,处处体现出游戏至上的设计理念,抓大放小,敢于取舍,哪怕是可能造成争议的革新,也要大胆去做。果断取消摄像头,内置硬盘扩充位,降低价格又不失特色,个性鲜明且无明显短板。在我看来,ROG魔霸3很好地延续了ROG信仰,并且让ROG信仰不再那么地高不可攀。
这只是一台便携的笔记本电脑,但性能表现已经逼近高端台式机了,这让我觉得哪怕是游戏发烧友,也少了一条继续留恋台式机的理由。
没有一个产品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可我确信,每个人都能够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产品。
朋友们近期可以关注ROG官方自营旗舰店,双十一期间会有优惠活动,力度还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