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心脏,“药”靠它
时间:2023-02-22 18:0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强心药是一类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又称正性肌力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肌收缩力严重损害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强心药主要有强心苷类和非苷类(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敏化剂、β受体激动剂等)。
强心苷类
又称为洋地黄类,包括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苷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均相似。
作用机制
1. 正性肌力作用:抑制 Na+-K+-ATP 酶活性,使 Na+-Ca2+ 交换增加,心肌细胞内 Ca2+浓度增加,强心;
2. 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负性传导;
3. 心脏电生理作用
4. 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治疗心衰。
优点:增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收缩力而不增加其心肌的氧耗。
缺点: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易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血缺氧、肾功能不全、高龄及不合理药物(如使血钾降低的药物等)联用,所以,使用前需查血电解质水平。
非强心苷类
包括拟交感胺类、双吡啶衍生物、钙敏化剂等。
常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恶化期,如急性心衰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难治性终末期心衰、肺动脉高压伴发右心衰竭等。
拟交感胺类及双吡啶衍生物均增加细胞内 cAMP 浓度从而增加细胞内 Ca2+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短期应用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会增加死亡率。
拟交感胺类
常见药物为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不推荐用于正接受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
双吡啶衍生物
米力农
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短期内有提高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的作用。可用于正接受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失代偿心衰,或短期用于传统治疗不耐受的重症循环障碍患者。副作用为低血压和心率失常。
关注“名医汇”头条号,及时掌握更多疾病知识更新动态。点击“名医汇”下方导航栏,即可享受免费预约挂号服务!
文章参考:
现代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杨振邦
强心药物的安全使用 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