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陶庆友:渴笔绘山水浓墨写本心
时间:2019-10-28 17:42: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经大公报大公网湖南频道策划的《星城——长沙故事》,我们将深入一线采访,用最朴实的新闻语言,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故事,并一直讲下去,以让海内外读者对这座世界上唯一一座历经三千年城址不变的城市——星城,湖南省会长沙,有着永恒的记忆和深深爱戴。今天,与大家分享青年画家陶庆友的故事。
青年画家陶庆友:渴笔绘山水 浓墨写本心
导语:巍巍麓山,钟灵毓秀;千年书院,鸾翔凤集。岳麓山下,桃花岭旁,有这样一间工作室,虽然简单质朴,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这便是青年画家陶庆友的工作画室。这间画室里,陈列着陶庆友潜心创作的100多幅山水画,画中风景各异,但皆具灵动幽情,令人啧啧称赞。笨鸟先飞的勇气、勤能补拙的志气、湖湘大地的灵气和精湛的绘画艺术,使这位出生于1984年的青年画家闻名于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庆友,去细细品味这位青年艺术家的山水与本心。
陶庆友,长沙市新的社会阶层——“百人会”代表,职业画家,长沙天心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初见陶庆友,给人的感觉是帅气而寡言,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气质吧。接触后,则完全不同了——他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喜气,言谈举止中总透着艺术家的温文尔雅,博大胸襟中饱含着其艺术道路上一贯秉持的高风亮节。
艺术之源:爱在山水渔樵间
作为湖南青年一代水墨画家的代表人物,陶庆友的创作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交流中,陶庆友告诉记者,他的一切艺术构思均来源于从小对美丽家乡、空旷大自然的细心品尝。他一边说,一边指着一幅以家乡为背景、视野辽阔的画介绍:“这就是我土生土长、浏阳家乡屋里后山,我小时候就在那棵最高的树上,和小伙伴们嬉闹,爬树、打鸟、打板栗、捉迷藏等等,什么都搞。儿时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那种在山麓野果间的嬉戏玩耍,在无边田园中的追逐打闹,满园秋色中的丰收盛景,总是给我一种满满的幸福和无限愉悦。”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有关童年和家乡的一切,总是浮上陶庆友的心头,而那一份最初始的幸福和愉悦,也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
“艺术,是贴近生活的。也正因为我很乡土,喜爱自然,我希望通过山水画来展示自己的乡愁,展示大自然的纯美纯真,展示家乡父老的勤劳致富。”或许,正是对这种野性的热爱,成就了陶庆友心灵深处的艺术灵感。因此,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虽然学的是油画,但他一直对山水画情有独钟;而在油画方面的学习经验,又为他之后日渐成熟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进入画坛20多年,陶庆友依然保持着小时候洋溢着满满幸福感的那颗童心;每到一处,依然保留着对生活、对大自然、对田园风光和丰收盛景的细心观察。
他坚持着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方式,相信自己的内心,从大自然里寻找能量:“我选择画自然山水,想去弄明白我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自然面貌,这个时期,人有对自然的诉求;也尝试去找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树叶会是什么样子,河流、山川、一草一木等等。”这一份探索的热情,像是一片神奇的钥匙,为他打开了造物者的无尽宝藏;而他,则是那个将造物之美呈现给大众的人。
至于前人珍贵的文艺作品,则是另一座宝库;在这座宝库里,他也收获颇丰。据陶庆友介绍,今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他曾与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艺术家邹建平老师,青年艺术家申孟珑老师一行三人,20天,驱车大西北,行程12000公里,前往莫高窟。那些雄伟瑰丽、震撼世界的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再现了1500多年来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不仅让人切身实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明灿烂辉煌的成就,更使他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升华。
耐得住孤寂 绘得出生机
陶庆友的画,大都为意蕴深刻的南方山水,只是,与一般山水画有所不同,它们全是焦墨画。对此,陶庆友介绍,“焦墨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采用纯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渗透作用作画。其技法的难点,在于浓墨中不掺入任何水分,却要使画面具有滋润感和层次感。谈及从“水墨画”融入到“焦墨画”的缘由,陶庆友解释,“焦墨山水画恰恰可以将黑墨赋予无限生机。”
在实际创作中,陶庆友又是如何“将黑墨赋予无限生机”的呢?他给出的回答是:“我是从乡里出来的伢子,自知才疏学浅,唯有以勤补拙。”因此,一年365天,起码有一半多时间在画画;目前,更是将70%的精力都放在了焦墨山水上。
勤勉之外,更重要的,是心境。于绘画而言,技法固然重要,那是为作品塑造一副好骨肉的前提条件;但作画者的心境,则将赋予作品以灵魂。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人们所看到的陶庆友的“木讷寡言”,实际上是他多年绘画中形成的一种思索心理,这样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他丰富的内心。而他的创作,也同这种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想借山水表达一种‘孤寂感’,但不是寂寞,更不是孤单。为什么呢?因为孤寂的心态若能保持独立的生活与思考,不但很享受,更能提升创作空间,从而契合广大人民的艺术美感需要。”
交流中,我们感触到,“孤寂”,是陶庆友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词。这既是他多年未变的心境,也是他作品的内核之一;而他独特的创作技法,则有助于将绝妙的山水与孤寂的灵魂表现于纸上。
对此,湖南省美协实验艺委会主任刘洵曾这样评价陶庆友的焦墨山水作品:“作为水墨、焦墨、宿墨等多重材料和方式的孜孜探索者,他绘画中的山势,不取北方壮阔雄浑,多是南国密林,田园气象且孤寂空灵,恰如电影中的空镜头。特别是他的焦墨用笔之法,不同于传统路数,或大笔横扫,或方头笔揉搓,或小笔游丝点缀。墨色灰而不呆,墨焦不凝,墨在笔的运动后留下层层叠叠痕迹,与麻纸一道,构成特殊的视觉况味。”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艺术家邹建平则表示,“墨”是国粹,而将其传统精神解构重构,需要创造的勇气,陶庆友具备了这种勇气。“纵观陶庆友画,澄怀观道,卸繁就简,墨之为墨、视墨非墨。从水墨出发,视传统水墨山水格局如:卧以游之其尤物,麻纸加焦墨,尽情解构、肆意张狂之后,宣纸难以承受焦墨之重,重墨如游龙戏水,纸屑如长蛇蜕皮,洗尽浮躁铅华后,蜕变为天光烟云,山色空濛之作,而赋予了艺术画作无限的生机。”
耐得住孤寂,绘得出生机,或许这便是青年画家陶庆友的艺术创作中最迷人的地方吧。
艺术为大众服务 得先感动自己
陶庆友曾表示,选择画画的路,是因为骨子里喜欢。事实上,绘画一途,风险巨大,很多人探索一辈子也没达到自己的期许,但他的目标却很明确:“艺术为大众服务是根本,但是,得要先感动自己。”
对此,湖南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周功华说,自我与自然,是陶庆友画的求索之路。陶庆友的画作,俨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和如沐春风的感觉。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到所谓传统的成法与程式抑或流行的风格与样式,而是以一种直觉的体验方式来自由地展开属于他自己的笔墨心迹,所谓法由心生,形随意动,在情思与景致的交融中,在笔墨与纸纹的触摸中,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周功华说,通过进一步的评析,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陶庆友的画景中有情,笔中有意,其意趣则悠然而生动,其意境则空灵而隽永。走进其中,一方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体验,另一方面又给人一种超然拔俗的审美享受。其画,虽以西法如介入水墨,然而却又以东方的诗意与禅意的体认方式来化解物象与空间的绵延关系,加之色彩因素的进一步凸显,将中国的水墨表现引向一种当代审美经验,使得他的水墨在双重的意义上超越了中西的对立而走向融合趋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水墨探索之路,在寄情山水中以寓教于乐。
就陶庆友画作受广大民众的欢迎程度来看,或许,当他的创作达到他“感动自我”的目标时,欣赏画作的人们也已经被他绝妙的意趣和意境、以及自我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打动。在祖国日益强盛、人民群众对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日益增长的今天,这种由画作带来的广泛的精神共鸣,无疑意味着陶庆友的创作不仅在艺术境界上有所成就,在思想建设和影响力上也已经达到了真真实实的为人民服务。我们期待,这位青年画家,以及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能够继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神的盛馔。(文/大公报大公网湖南频道记者刘巧雄 柯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