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没有人该被电子支付“淘汰”

时间:2019-11-21 17:21: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社论】没有人该被电子支付“淘汰”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并于11月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而就在去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明确指出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营业场所标示“无现金”“拒收现金”等或引用其作为宣传标语,或者为消费者使用现金设置歧视性条件。

连续出台多项新规,强调对人民币的规范化使用,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人民币不仅是货币,更代表着国家法定金融体系的权威与神圣,不可等闲视之,不可随意亵渎。央行新规是对以往某些认知误区的纠正,也将推动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良性发展。

此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非规定情况下不得拒收现金纸币,同样是基于对人民币使用价值的保障。对于普通人而言,电子支付手段不过是货币支付的一种,不可能取代纸币成为唯一标准。毕竟,不同的成长背景、个人喜好、知识能力,决定了每个人对于货币支付的态度和方式不同。拒收现金,是对个人多元化选择意愿的不尊重,也是对市场经济自由交易原则的违背。

眼下,电子支付尚未实现也没有必要实现对社会各层面百分百的覆盖。让纸币再度“流行”起来,给人们多些支付选择,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用纸币的中老年人。如果一味依赖电子支付技术,只会给不少人造成不便及其他负面影响。

在当下金融科技工具流行的时代,我们特别要警惕其演变成某种市场霸权:过度鼓吹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却忽视了纸币的不可替代性;强求所有人都使用电子支付,而将不善于或者不乐意采用这种方式的用户,排斥在“主流商业体系”之外。

不要让电子支付技术沦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工具。越是技术发达的社会,越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是现代商业文明的应有底色,也是科技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一篇: 原创阿里推出“时间银行”,利用区块链,支...

下一篇: 医学、药学、生命科学这些专业~并非高不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