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世态炎凉图六十年依旧
时间:2019-11-13 12:45: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以“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为口号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Zhejiang International Youth Film Festival)10月30日至11月17日在丹桂飘香的杭州举行。我应约为电影周写了8篇电影短评,这是第四篇,对国产影片《林家铺子》的短评,期待同道指点。
《林家铺子》拍摄于1959年,改编自茅盾的同名短篇小说,是国庆10周年献礼影片之一,1995年入选中国电影90周年十大优秀影片。说来有趣,60年以后再来看这部电影,依然给人以新鲜感,仿佛说的是今天的故事。同行倾轧,恶性竞争,欠债不还,破产逃跑,不都是今天耳熟能详的故事么?
《林家铺子》的小说原作者茅盾,出生于中国民族工商业萌芽地之一的浙江桐乡乌镇,长期居住在中国民族工商业最发达的上海。他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着真切的认识。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顶峰,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状况的真实写照。《林家铺子》则深刻揭示了战乱年代底层工商业者和城镇贫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世界。
《林家铺子》最值得敬佩之处是人物的塑造。它一反当年以工农兵为创作歌颂对象的创作风气,写了一批江南小镇上的小店主和贫民。与中国人善恶分明的道德观不同,这些小人物亦正亦邪,不正不邪。
谢添饰演的林老板就是一个典型。他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受人欺压,令人同情。但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王老板,他照样冷酷无情;上海难民涌进小镇,他不惜发国难财;为了赚钱,他把日货改头换面当国货卖;大祸临头时,他更是不顾债主一走了之。编剧夏衍曾给扮演林老板的谢添写信,要求他“既不能把林老板表演为十足的反派,也不能让观众完全同情他”。
这样的人物塑造理念恰恰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这个世界上,极端的恶和极端的善都是少数。多数人都是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善恶的。在面对商会余会长、警察局卜局长时,林老板是被压迫者,值得同情。但在小杂货铺王老板和张寡妇面前,林老板则是和余会长、卜局长一样的压迫者,无情无义。著名演员谢添在影片中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林老板的性格特点,把一个唯利是图、可怜又可恨的小店主塑造得活灵活现,令人爱恨交集。这在60年前确实难能可贵。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1931年在这个江南小镇上发生的故事,如今又在我们身边重演。尤其是林老板逃跑之后债主和民众蜂拥而上的情景,令我们深思:自由市场竞争下的欺诈和风险究竟何时才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