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颜兵:AI金融起,从容向未来

时间:2019-11-08 14:27: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云从科技颜兵:AI金融起,从容向未来

“想象一下,当你第四次站在同一家LV店门前,此时你的手机收到了开户行可以提供信用卡消费某种商品的打折优惠提示时,是否能够提高你的购买欲望?尽管作为消费者会‘无感’这样的数据来源,而这在银行的后台系统操作中,正好有可供使用的优惠条件与之匹配,以此方式提高获客效率,做出高效决策。”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云从科技金融行业部总经理颜兵如是对亿欧金融说。

“云从”何处来?

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云从科技孵化自中国科学院绿色重庆研究院,曾受托参与人工智能国标、行标制定,现如今云从科技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自主可控人机协同平台,并提供场景化、行业化、个性化智能服务的独角兽公司,与商汤、依图、旷视共居“AI四小龙”之列。

此次展会云从科技携刷脸支付、智慧银行、ReID应用、3D人体技术、黑名单布控等产品与技术亮相其中,并结合银行业务需求,打造了刷脸支付区、智慧网点区、智能安保区、智能风控区四大功能主题展示区。

云从科技向亿欧金融透露,其业务涵盖金融、安防、交通、商业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形成的整合解决方案,已服务400家银行14.7万网点,提供53个银行业解决方案,银行总行生物识别认证平台市场占有率超过82.8%,客户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云从科技作为合作企业之一,与中国银联联合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或云闪付APP注册开通并绑定银联卡,即可在商超、酒店、自助售货机等场景的特约商户结算时使用。随着“无纸化”消费的普及,本次展示中云从科技的各类刷脸支付产品如金蟾双屏收银机、如意支付PAD、葫芦刷脸咖啡机等也受到关注。

AI落地银行,云从快跑应战

“从AI工程学的角度,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关键点完全不同于传统IT,AI的类脑特性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感知-决策-应用-展示交互”的系统化过程。其次,AI算法的成熟依赖于大量的场景数据训练,AI的产品化从算法到应用不是简单的算法模型的叠加组合。”

颜兵举例说,从风控的角度中小银行并不拥有足够的能力,此时作为第三方能够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开户行为,提供精准画像,经过多维度分析和综合评分来辅助银行决策多维度分析。

“从平台占比来说,目前国内银行具备自建IT平台的约有160家,云从已与其中的110家达成合作,同时通过兴业数金服务了超过300家中小银行,以及与中电共建的行业服务平台也在筹划进行当中。 ”颜兵告诉亿欧金融。

摸着石头过河,能否有的放矢?

当提及云从科技,业内外人士都不禁想到“AI四小龙”其他“选手”的发展近况。据了解,四方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落地,但在场景的选择及战略的布控上仍存有差异。

商汤科技聚焦云端曾打出“1+1+x”赋能百业的旗号,目前估值最高;

旷视科技重点关注智能安防的推广;

依图科技则侧重智能医疗与诊断的领域。

在颜兵看来,AI四小龙虽是“同向赛跑”但大家都在“异道超车”。“坦白讲,大家在各自的赛道渗透上各有千秋,但就对业务的理解、场景的搭建以及算法能力三方面来说,云从科技还是站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颜兵认为,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在资源成本有限的前提下,所面临最大的“拦路虎”是战略定力的有无。

路不仅要铺得足够广,更要走得足够远,能否深入某一行业将成为这场比拼的决胜之机。术业有专攻,一味地拉客户、扩场景、盲目地探寻业界百态、营造虚假的便利式环境对企业来说只会是望风扑影,作茧自缚。

“比如现在很多平台为银行提供的摄像头没有经过验证,无法在复杂光线条件下清楚地拍摄用户的脸部、监控用户的行为,造成客户使用体验不佳、白天能用晚上失控等情形,而云从却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懂得并解决了银行的这些顾虑。”

对比现在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一大批金融科技创企,在先找客户定制化研发,还是根据技术去有选择地寻找客户的问题上,云从选择了后者。颜兵表示,虽然数字经济的销售渠道是闭环的,但无法深入理解技术的客户却是盲目的。

“银行的个性化需求通常很高,供应商需要根据自己已达到的工程化、标准化能力去快速判断,在充分了解行业的前提之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客户获取的东西才能逐渐成为企业的能力。”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何站稳脚跟?

亿欧金融观察到,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中,打着“金融科技”的技术旗号来服务银行科技升级的供应商鱼龙混杂,而从银行及监管层面统一管理和整体协调的角度看,这样分散的供给似乎利弊共存。此外,目前To B类金融服务商普遍面临“客户也成为了业务拓展上竞争对手”的问题。对此颜兵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第一,从“云”侧来看。云从科技已同业务模式上的主要竞对独占了银行100多家核心平台的优势资源。同时,近年来银行内部的金融研发团队在大幅削减,对于其他供应商的招标数量也连续下降,这进一步体现出对银行自身来说,无论是自建或是更换现有的技术模式,都无疑是一场“神经切割的大手术”,替换成本的高昂让它们望而却步。

第二,从“端”侧来看。云从与包括人工智能摄像头在内的一系列智能硬件供应商存在鲜明的“竞争关系”,银行往往会选择多家平台的产品并行使用,此时产品的可靠性、服务能力以及价格成为银行的主要判断依据。但由于云从科技占据了云端的算法能力,为保证足够的适配性,尽管竞争平台提供其自身产品,但在端侧依然要使用云从的SDK,因而二者又转化为一种微妙的“竞合关系”

第三,从核心产品来看。以刷脸支付产品为例,云从与生产POS机的厂商存在业务客户的联结关系,站在这样的角度,云从对于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需求可能是不一致的,因而云从希望在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结识的“伙伴”越多越好。

颜兵表示,按国际惯例,企业通常也根据甲方的管理模式和要求有所转变,云从在这样的演进中需要不断切换存在于产业上下游间的身份,有时“竞”,有时“合”

竖立行业边界,避免画地为牢

前段时间快递智能AI取件被小学生破解的新闻一时沸腾,业界普遍认为似乎只有“人脸识别+支付口令”双管齐下的方式才是足够安全的。在颜兵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尚未推出统一的标准,片面地去评价其安全性是一个“伪命题”

颜兵表示,这里所提出的安全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由于不同领域的技术调配与市场设置不同,因此对于识别的精准度要求有所差异。对于在便民社区普遍设点的丰巢该项预置可能仅为70%,而对于金融系统则需95%以上,但这也带来效率的大大降低,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颜兵认为,人脸识别取代的不是密码而是账号,银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获取到的是一套动态的账户体系消费行为,要做到技术手段和业务逻辑的匹配往往需要在此基础上添加证书、密码或指纹的双重保障。

就在10月,亿欧金融曾对智能商用硬件创新平台商米科技CEO林喆进行专访(商米科技林喆:怀揣“利他心”,与店老板统一战线)。与云从科技相对比,二者在为实体商户提供移动互联网化的智能商用硬件解决方案方向上似乎存在着“隐性”的竞争关系。对此颜兵表示,尽管在某些业务可能存在交集与比拼,但类似于商米等物联网终端服务商最终仍无法规避银行的标准验证。

颜兵认为,商家的本质无外乎是“精打细算”,包括云从在内的所有企业在商业场景的探索都有各自的独到性,从但实验室的技术到具象产品化再到良好的商业模式,这势必将会是一个艰难坎坷的长周期

“场景的想象”能否真正地合时宜,还需要商业判断力的支撑。

此外,对于前段时间波及整个市场的大数据行业的整治出清,颜兵表示,云从是以算法能力去彰显价值而不是为客户做高风险业务担保,眼下大数据行业正面临一轮彻底的洗牌,这些企业已然忘记了承诺以技术供应为主的“初心”,转而成为卖金融服务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兜底担保方”,去换取客户支付的手续费,如若不加整改,这些“业内公开的秘密”将成为摧毁这个行业的致命一击

在金融领域技术服务商基本上停留在基本的用户交互层时,云从的主要业务方向是线下ATM机和营业厅,这更多地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改造。这类服务壁垒似乎并不高,云从在同行业的紧密联结与深耕技术两者间的取舍方式表现为,从起初单纯“卖工具”的技术服务商逐渐蜕变为“产品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的复合身份,最后是成为客户的“业务合作伙伴”去辅助其进行决策。

直面当下,洞悉未来

此次金融展会上,“Fintech+5G”也成为了众企业议论的焦点,浦发银行便抢先一步与中国移动联袂呈现了“数字员工”“混合现实”等金融场景与5G的创新运用成果。云从在未来是否将加入这支队伍?对此颜兵从两方面进行了解读:

从商户的选择来看,5G虽然是必然的趋势,但现阶段4G时代还未完全成为过去式,商户对此的接受度还未上升到可普及的水平;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5G提供了高速的数据交互能力,这恰恰是云从所需要的。

对存在“管道化”困惑的运营商来说,应用场景虚置的现象严重,云从创造场景的先天优势也与之相吻合。

“就像一条已修建好的高速公路,但其真正获益的项目却似乎与建造工人无关”。

颜兵表示,云从与中国银行在不久前曾联合推出智慧识人、贵宾厅智能门禁等5G通道应用,且云从已与中国联通进行相关的合作商定。“银行也难免出现缺乏可落地场景的情况,通过云从搭建的场景,三者将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关键性应用场景联合。对银行来说,需要高数据流量通道的应用场景可以推给运营商,运营商的相应产品也可以反推给银行。

颜兵表示,5G的出现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战场,就如同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飞鸽传书,但这一过程中“高速公路”仍然没有荒废。

“举例来说,2G与4G时代手机的价格和应用能力呈反向变化趋势,我们看到即使价格降低终端也并未 ‘瘦化’ ,反而是手机所支持的运算能力环境更复杂、更先进了。”在颜兵看来,这对企业来说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应用场景解决层面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云”领新视界

公开信息显示,云从科技最近工商信息变更频繁。10月云从科技的注册资本从11308.7万元增加到12011.091万元。原有的9位股东退出,新增加11家股东,包括广州高丛创业投资、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对于这些变化颜兵透露,云从正在为IPO做准备,将计划在科创板申请上市。

采访的最后,颜兵回顾其从业经历时说:“二十五年我一直围绕在以银行为中心的部门学习探索,服务经理、销售、开发集成商、管理层等,以往在传统厂商走到哪里只与三到四个部门沟通便足够,而人工智能企业却吸引科技部、设备部、采购部等等来做升级改造,就拿银行的60多个大部门为例,最基础的存贷汇业务发展层次不齐,此时专注度与投入能力将决定云从未来站在怎样的位置。”

在每一次技术浪潮来临时,都吸引了不少弄潮儿入海搏击。而浪潮之后那一大波突然出现的公司急速上线后却折戟收场。在2018年,人工智能就遭遇了商业化落地之痛。有研究报告显示,90%以上的AI企业依然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

《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分别以实体网点、网银为核心的1.0和2.0时代之后,3.0时代的银行将构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服务环境,以人为核心提供不依赖物理设施的虚拟服务。

专注行业应用的云从科技,能否在浪潮的冲刷中越战越勇,以实力为银行业保驾护航?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郭曼卿,亿欧金融行业分析师(微信:m15001697865;邮箱 guomanqing@iyiou.com),重点关注金融科技领域,欢迎交流指教。

上一篇: 原创加时赛惜败!“七冠教头”临场指挥激情...

下一篇: 京都和大版原来是这样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