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试管婴儿”圆梦之旅(三):治疗环节
时间:2019-11-06 10:12: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治疗环节注意事项
1 女方
治疗准备:
1. 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注射相关药物或进行检查,有任何药物过敏史请主动告诉医生;
2. 促排卵一般需要8-15天,用药后偶有口干、发热、困倦、恶心、乳胀及下腹部不适等;
3. 需多次B超监测,不需空腹,提前排空大小便。
饮食、生活准备:
1. 饮食多样化,多食高蛋白食物,保证均衡营养;
2.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3. 身体异常情况及时告诉主治医生;
4. 避免剧烈活动、快速弯腰、快速翻身;
5. 不吸烟不饮酒,少去公共场所;
6. 避开各种辐射;
7. 患其他疾病的用药要与主治医生讨论后应用。
2 男方
治疗准备:
当遵医嘱适时排精(禁止同房),为取精做好准备。
饮食、生活准备:
1. 建议至少三个月前开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有毒、强辐射的环境;
2. 禁止吸烟、酗酒;
3. 精子怕热,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热环境中,如桑拿浴、温泉浴;
4. 避免长时间久坐,少穿紧身牛仔裤。
治疗期间知识问答
1. 试管婴儿哪种方案成功率高?
目前临床治疗方案有:
1. 短效长方案
2. 拮抗剂方案
3. 改良长方案和超长方案
4. 黄体期促排方案
5. 微刺激及自然周期等其他方案。
治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身高、体重等指标综合分析后,做出的个体化选择。
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您的方案。
2. 降调药物的使用目的?
进入试管婴儿周期第一步就是降调,其目的是为了能获取足够数量的卵子,保证卵细胞的质量和胚胎质量。
使用降调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Gn)水平,减少内源性LH峰的提早发生,避免卵子在未完全成熟时过早排出。
3.促排药物的使用目的?
促排:即促排卵。在试管婴儿治疗中,经过降调这一过程后,卵泡已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此时再给予促排卵药物,使得之前募集到的卵泡开始生长、成熟,这样,通过一次控制性超促排卵,就可以把一次月经周期所募集到的卵泡促成熟并取出,从而获得多个卵子。
4.促排期间抽血和B超监测的时间及目的?
1. 时间:大约2-4天或者需要每天遵医嘱到医院进行B超监测或抽血。
2. 目的:阴道B超检查可以观察卵泡的数量和大小及内膜发育的情况;抽血化验是为了监测激素水平的变化。
3. 阴道B超注意事项:B超前排空小便,无需空腹,不要穿连体裤。
5. 促排的卵子越多越好吗?
在IVF过程中,如果获卵数过少,有的患者卵子质量低,可供移植的胚胎数目就少,甚至有无胚胎可移植的风险。
反之,也不是说获卵数越多就越好,获卵数越多,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获卵数在10-15个较为理想。
6. 促排后会不会减少卵巢的卵子?取卵后或取卵多会造成卵巢早衰吗?
机体内源性FSH/LH对卵泡的发育是具有优势选择作用的,即只有1个优势卵泡发育并排卵,而其他小卵泡闭锁,从而停止发育。
在药物刺激卵巢治疗中,使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可以使那些本来在自然周期应该停止发育的卵泡同时发育,得到多个卵子。
所以,理论上促排不会造成卵巢早衰,也不会减少卵巢的卵子。但是目前并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证明这个问题。
7. 促排药物需要每天固定时间注射吗?能否自行注射?
治疗期间促排药物需要每天注射,建议每天相对固定时间注射。
促排药物有很多种,部分药物可选择自行注射,如新型果纳芬预充注射笔,注射仅需三步,不易出错,根据教学视频可以自己在家注射较少注射等待时间,节约往返医院的时间和费用。
8. 促排期间患者该怎么保护血管?
促排阶段,由于频繁打针抽血,部分患者皮肤淤青,造成不适感。那么怎样做会减轻这种负担呢?
正确的方式是:每次抽血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进行局部按压5分钟左右,切忌不能揉,以免造成淤青。由于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的位置有差距,所以按压部位要大一些,不能局限于皮肤进针点。
若局部出现淤青,千万不能揉,也不能立即热敷,否则会加速皮下出血和淤肿。正确的方法是24小时内采取冷敷,超过24小时可采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一般淤青会在你3-5天自己吸收,不必惊慌。
9. 促排卵期间,监测卵泡时发现有一个卵泡发育过快,为什么要进行穿刺?
在控制卵巢刺激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卵泡大小不一的情况,而卵泡的不同步发育会影响胚胎发育潜能,最终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对个别发育不同的大卵泡进行穿刺抽吸,有利于其余卵泡同步发育继而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10. 怎样知道自己出现腹水了?如果出现了怎么办?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1. 腹水的原因主要是多卵泡发育、雌激素过高、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而造成。若感觉恶心、呕吐,有可能是出现轻微腹水了,这是IVF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2. 若没有并发恶心、呕吐或腹泻,一般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若腹部胀的厉害,影响到进食、大小便(如尿量明显减少)必须及时就诊。
3.饮食应注意多食高蛋白,补充电解质饮料。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