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这个地方,能回到600多年前的明朝?|中国自驾地理
时间:2019-11-03 12:55: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关注微信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路书” 送你 N 条自驾线路
回复“入群”进入粉丝交流群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87 篇 原 创 主 文-
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一个叫鸟居龙藏的日本人穿越海峡
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这位东京大学人类学博士
怀着对贵州苗族的深厚兴趣
深入荒僻闭塞的
西南高原地区
不曾想
鸟居龙藏会在贵州安顺遇见
与以往考察过的苗族
截然不同的山民
他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
这些人俗称“凤头苗”
因住在屯堡周围故又被称作
“屯堡人”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之乡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但经过鸟居龙藏的种族甄别
他认定这些被地方官府和城里人
视为“另类”的人
并非苗族的一个支系
而是明初朱元璋“调北征南”后
遗留下的屯戍汉人
安顺
是怎么成为屯戍汉人聚集地的?
01、时光追溯到明朝
檐角为龙
顶脊也是龙
墙壁上雕刻着将士们
路边放置着的鼓
屯堡的存在追溯起来得说到明朝
治国平天下,让江山永固
这是历代皇帝的军魂
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
他北伐中原
结束了元朝统治
收复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目前最常见的明朝宣德八年版图
图by中国历史地图集
▼
然而
明朝的疆域要比
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要小一些
所以朱元璋就想到西征
将西南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将军
率30万大军征讨据守在云南的
元朝残部梁王把匝纳瓦尔密
并拿下了重要的战略要地
——黔中普定
(即今日安顺)
安顺地理位置好
所以被朱元璋看重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在明军完胜后
为稳定这一区域的政权
朱元璋在贵州设置卫所
令军队沿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
次第设防,开垦田地
并允许军士家属随迁
这就是史料记载的“调北征南”
同时朱元璋还从中原、江南等
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强行将一些工匠、平民和农夫等
迁来黔中
不仅巩固中央军事布防
还能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耕地不足
边远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之困
安顺是进出云南的门户和咽喉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被征调来的百姓
不仅促进了当地屯田的发展
还带来自己故乡先进的
农业耕作技术、工匠手艺等
粮食有着落
就要考虑住的问题
安顺是战略要地
建木房子似乎不太经用
于是大家就用石头造房
并且每间房子外形几乎一模一样
街巷也做的又多又窄
这样哪怕某天敌人进来
也能保他摸不清南北
航拍石头屯堡
图by贵州文旅局
▼
至此便逐渐形成
一个个屯堡村落
连当地的地名都包含
极具军事色彩的
所、屯、堡、关、哨等
以卫所、屯耕为先导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
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和发展
史称洪武之治
在今安顺市的山谷盆地里
依然保留着一片石头的世界
其所辖的西秀区、平坝县
普定县、镇宁县以及关岭县、紫云县
均系屯堡文化遗存区域
泛称安顺屯堡
安顺屯堡大致范围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生活在这里的明代移民的后裔
至今坚守着600多年前的生活方式
穿明代汉服、讲明代官话
形成了著名的屯堡文化
被称为“明代历史的活化石”
02、安顺
安顺地处云贵高原
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
峰林峡谷间有大小不等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通称“坝子”
这里历来就是作为
兵家必争之地的存在
“襟带楚粤,控制滇蜀,地踞省城上游,为滇南孔道,真腹地中之雄郡也。”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
处在中原与云贵的联络交通线上
东面接近贵阳市、长顺县
南部能去望谟县、贞丰县
西抵六枝特区
北达遵义县
是乌江流域和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
安顺对外交流很方便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这个地区属于
高原型湿润亚热带气候
境内四季分明
呈现春迟、夏短、秋旱、冬长的
气候特征
与中原、江南相近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农作物生长较快
水稻、玉米和油菜等
成了这里主要的农作物
安顺处于亚热带季风西段
高原季风气候湿润特征明显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在安顺的一些山地鞍部
均有泉水流出
方便生活和灌溉使用
房子建在山腰上
离田坝较近
便于劳作
再加上安顺地区交通方便
常绿植物多
不仅适合移民生活居住
也便于军队驻扎隐蔽
安顺拥有大片良田
再加上地理的优势
成为明朝军士最理想的聚集地
在境内仅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就聚集了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寨
图by安顺旅游局
▼
因此在安顺这片土地上
高度密集的屯堡群落
使其成为西南一带
屯堡最集中的地方
03、屯堡文化
由于安顺屯堡人大部分是来自
中原和江南各地区
随他们而来的文化逐渐主导这一区域
使得他们与周围少数民族
以及汉民族
在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
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而形成珍贵、独具特色的
“屯堡文化”
宗教信仰是一个民族
一个群体文化心态的体现
屯堡人在刚进入安顺的时候
面对居住环境的改变
以及当地土著的欺负
为求生存
那种对自然的依附心理
对神灵的崇拜心态就更加虔诚
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的缘由
加上传说的民俗节庆
使屯堡村寨一年四季各种活动不断
图by贵州文旅局
▼
在屯堡
大大小小的寺庙观庵随处可见
当地人的宗教信仰
与汉人保持一致:
以儒为主,佛道为辅
信奉的神灵有
炎黄昊帝、伏羲轩辕等
屯堡人的饮食方面
体现出外来人的生活习惯
以大米为主食、杂粮为辅
如大米、糯米混合后
制成的“糕粑”
透露出一定的军旅色彩
耐储存、便携带
以便于适应早期艰难的生存环境
丰富的屯堡八大碗
图by安顺屯堡文化风景区管理处
▼
屯堡文化中
还保留了地道的传统戏剧
——安顺地戏
地戏又称“跳神”
由原始傩(nuó)舞的分支军傩
演变而来
集演戏、祭祀、娱乐于一体
每逢重大节日
村民便以村寨门前或寨中空地为戏台
在唱、念、做、打之中
演绎《封神》《三国》等
中国古代忠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神秘的屯堡地戏,图by贵州文旅局
▼
在形式上
保留了大量古代戏剧中的细节
如演员们要戴上“脸子”(木雕面具)
身着长衫,背插小旗,腰系战裙
手持木制短刀长枪
唱着江西弋阳腔等
04、将石头发挥到极致
“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
人们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
安顺屯堡的石头世界
石头世界,图by安顺旅游局
▼
安顺屯堡文化中
这里的建筑
可谓是把石头工艺发挥到极致
走进村寨放眼望去
这里的民居就是一个石头世界
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
这些石头建筑
是屯堡人在经历了
数百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后
于汉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融江南民居风格、军事防范需要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及住地天然石料为一体
体现出高度的血缘与地缘同构
屯堡内的巷子纵横交错、相互连接
而且又直通寨中街道
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防御体系
至今这里还保留着许多
垛口和炮台
屯堡内的街道,图bypankerui
▼
说到安顺
就不得不得提及
云峰八寨、天龙屯堡
云峰八寨是
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
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
八个屯堡村寨组成
被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
遗憾的是如今仅前两个
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
云山屯浓缩了贵州600年的风云变化
它依山而建
周围都是易守难攻的寨墙
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
四合院、街巷、寺庙、戏楼
寨中巷巷相通、户户相连
既宜人居又利巷战
八寨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云山屯
图by张竹岗
▼
本寨村在过去
曾是明朝征南时期一个武将的大本营
历经几百年的战乱炮火
以及自然侵蚀
至今大片的屯墙、碉楼依旧耸立
寨中各家各户是自成体系的
封闭式“合院”建筑
与曲折的小巷连成一体
户与户间有暗门相通
家与家又有高墙相连
石房紧凑
形成坚固易守的格局
本寨村是现存较完整的
明清古村落之一
图by贵州文旅局
▼
在元代时期
天龙屯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原名叫“饭笼驿”
当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
曾在这里大量屯兵
当走进天龙屯堡
脚下踩的是石头
伸手摸到的是石头
眼睛看的依然是石头
天龙图书馆,图byhuangdan2060
▼
这里的大部分物体
大到城墙、碉堡
小到磕盐的盐罐都是石头构成
屯堡人把对石块深沉的理解
应用到建筑上
创造出令人惊叹石头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安顺屯堡可能是一个
比起故宫、长城和十三陵来
更接近明朝的地方
上述的三个地方虽说是大明遗存
却已失去了热量
成为冰冷的文物
惟有安顺天龙屯堡等这些小地方
朱明王朝仍没有走远
在小范围内
600年多前的生活方式一直在继续
如果你也喜欢田园生活
不妨从安顺屯堡开始
穿越时间
走近神奇的屯堡文化
做一回“武陵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主题自驾路书推荐,点击跳转
· END ·
点击查看往期原创文章
大西南攻略:10条入门级自驾线发现云贵川之美
最牛沪C再出发:和战斗民族小姐姐勇闯白骨之路,是种什么体验?
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子,凭啥能走出59位宰相?
普遍干旱的甘肃,如何诞生“陇上江南”天水?
近期休闲路书:
甘南|桂西北|昌都|那曲|怒江流域|东北
德马公路|草原天路|香格里拉|青海
< 返回对话框回复:路书,获取N篇自驾路书
回复:群,进粉丝交流群 >
如果你也想帮助别人(或被帮助)
请联系客服:13392672422(微信同号)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