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三部曲
时间:2019-11-01 13:11: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富晓红专栏】
自我觉察三部曲
原创作者|富晓红
近几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便是“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原生家庭”。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后天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便是我们修正原生家庭的最好武器和支持。
我们如何自我成长?如何做到情绪管理?如果我们没有自我觉察能力,如何做到自我成长和情绪管理?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自我觉察的案例,我把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愤怒的情绪(觉察)
本周二晚上我听了宋立老师的四次微课的第一堂课:主要讲了两大内容,第一内容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第二内容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思考力。
宋老师的课我不是第一次听,已经第十次了,她的课堂非常精彩,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非常吸引人,简单易懂,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宋老师的课,我也很喜欢宋老师的课,但我不喜欢宋老师这个人。
因为宋老师多次强调学习心理学的人最好是工科或理科的人,文科的人学起来比较吃力。她还强调中科院不招收本科是文科的学生,如此强调理科而“轻薄”文科之人,以及她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局限性让我对她的人品不是非常赞赏,这是伏笔。
而周二的课上宋老师再一次大谈特谈学习心理学是理科思维,下面是她的原话:“……我们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就读懂,不生涩。但它有个前提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你高中的时候,最好是学理科的,而且数理化的成绩不能太差。”
“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是理科,它是纯理科。既然是理科,就得用理科的思维和理科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那么,理科思维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理解它,你靠机械记忆是不行的,你必须理解,不但理解到了,你还得感受,感受到了,你还要体验。体验到了你才能把这个原理吃透,你吃透了,你才能驾驭它。……”
“……刚才我强调了,心理学是理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必须用理科思维。理科就是逻辑,要有强大的逻辑思考力。……”
“……接下来宋老师要带着大家讲今天的重点,就是心理学,它是理科,它不是文科,我们要用理科思维去学习。而不能用文科思维去学习。甚至在具体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单纯地用文科思维去工作,心理学的工作要用文理两种思维同时工作才可以。……”
“……我们刚才说了学心理学呢,一定要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两个思维结合起来,一起去工作。但是学习的时候要调用出你理科思维来进行学习。……”
听课的过程中,宋老师多次强调学习心理学要用理科思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宋老师这样的表达方式的反感程度,随着她说得次数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她的话在我看来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们知道,当我们特别排斥一样东西时,一定是自己不曾拥有又特别想拥有的。犹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宋老师在以往的课程上讲到,她写作不太好,她更擅长实验和实践。我猜测这也是她本科学习工科的原因吧!
宋老师如此强调理科思维,否定文科思维,还把文科思维理解成机械的死记硬背,我对此有更大的愤怒。因为我知道学好文科一定需要超强的理解能力,过硬的记忆能力;而想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必须拥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尤其是论文、小说等。
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先生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他是标准的文科生;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超强的理解力和逻辑能力,否则他的小说《围城》如何成品?
好莱坞电影做过调查,观众在观看电影15分钟时,屁股或身体开始移动,所以电影必须在15分钟时出现一个突发事件或引发事件来再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电影必须具备超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否则如何成品?
其实学好任何一门专业,都需要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包括:理解力、记忆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宋老师口中所说的文科思维是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这是对文科生极大的误解)理科思维是理解力和逻辑力。其实学习文科一样需要理解力和逻辑力。根本不存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
第二部分:挖掘愤怒背后的原因(分析原因、疗愈创伤)
我对宋老师如此强调理科思维这件事如此反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定不是为了她某些不足吧?更不是为了帮助她提高吧!那是为了什么?是她的话触动到了我的哪个点?我不断地问自己。
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文科生?她在否定文科思维就是在否定我,我对号入座了?
“是的。”我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其一。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我再问自己,我开始寻找愤怒背后的原因:我比较喜欢中科院心理学博士龙迪教授的讲课,因为她说要学好心理学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总结、思考,条理清晰地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她说她给人做心理咨询的方法我们是学不来的,因为那是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说话特点,而我们也有属于自己最好的治疗方法。她训练我们的目的只是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龙迪老师没有说她的那套才是最好的,也没有强调我们要学习她的那套。
龙迪老师开放、客观、先进的教学方式吻合我的接受方式,而宋老师的课精彩是精彩,但有着太多的主观和局限。我对她的人品不是最满意的。
我认为教授我们的老师应该是完美的,人品高尚的、宽容大度、充满智慧的。我无法接受宋老师的瑕疵,在我看来宋老师实在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而且宋老师过度夸赞自己的治疗十分高效,但我们知道,即便来访者高效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到真正做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像宋老师说的那样,几次课就可以让来访者改变。龙迪教授说,我们作为咨询师要诚实。在我看来宋老师更多的是夸大其辞而不是诚实。但这背后是我的高要求、高标准在起作用。
我很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我小时候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采取的是不接纳,而是批评指责、打骂。所以我不接纳自己犯错,当我看到宋老师身上的不足之处时,我投射了对自己的不接纳和愤怒。“但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我轻轻地对自己说:“我愿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情绪开始好转。
“我作为一名学生,只要吸收我想学习的知识就可以了,至于宋老师身上的缺点,那是她的事,那是她要自我成长的地方,和我无关。也不影响我学习她那套精彩的讲课方法,以及精准的提问、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我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在心里说道。情绪彻底消失,心平气和。
第三部分:心中充满爱意(建立自信、获得力量)
当我意识到我对宋老师强调理科思维的表达充满愤怒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自己对号入座被否定和不允许自己有不足时,我的身体开始从僵硬到柔和,内心开始慢慢地泛起爱意。
每个人都有局限和不足,那些引起我们不开心或羞耻或愤怒或厌恶的情绪都来自自己内心的创伤。
比如我,我为何对号入座,因为有人说我感情用事,写文章有时欠缺逻辑推敲。这些否定的声音留在我的身体里,并被我认同了。所以当相似的声音出现时,愤怒被唤醒。我要做的是接纳我在这方面的不足,努力加强我的逻辑力。
对于不接纳宋老师的说话不周全和对文科生的片面误读,是我小时候一直被高要求、高标准导致。所以对他人和自己都是高要求高标准。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可以允许自己的不足,当我们允许自己的不足时,我们便也能接纳了他人的不足。
随着一层一层不断地往内心深挖、抽丝剥茧,我曾经的创伤竟然被治愈了。心中充满了爱意。我们的心越圆满,容量就越大,爱意就越浓。我想我还是非常感谢宋老师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实践治疗操作课,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总结:以上便是我自我觉察的整个过程,愿能帮到大家,学会自我觉察,自我疗愈,自我成长。
作者介绍: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象礼仪指导老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为富晓红老师原创投稿,“富晓红的幸福家园-(ID:fuxiaohong5166)”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