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成功学作家,放过曾国藩吧

时间:2019-10-31 10:47: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求求成功学作家,放过曾国藩吧

曾国藩的AB面:咸鱼如何变身鸡汤教主。/图虫创意

无论是古典鸡汤还是伪国学,都不过是取法乎下的皮毛生意。他们将这些古人的高光时刻剪裁拼贴,塑造出一座座空洞的圣像供人朝拜。缺失了历史的语境和精神的内核,所谓的效仿先贤不过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意淫。

今年上半年,文学金线理论创始人、著名肿胀派作家冯唐老师出了本新书。书名很有江湖气,叫《成事》。

光听名字,就能脑补出一个长得像乔杉的道上大哥,夹着烟,眯着眼,一边捏脚一边云淡风轻地告诫年轻人:听我的,你能成大事儿。

哥,我听你的。/《屌丝男士》

这么霸气的书名当然要配上更加侧漏的内容。对于自己的首部管理学著作,干回老本行的冯唐老师显然雄心肿胀:

“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过去二十年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帮助中国管理者克服心魔、带领团队,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

看到这几行内容简介,相信读者朋友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冯唐老师对于这本书的定位,没错,就是机场和高铁站。

如果给一个更具体的定性,那就是成功学。再具体一点,就是古典味成功学。

古典味的鸡汤会更好喝吗?/《功夫》

还有什么东西,古人教不会你

在中国,机场和高铁站可以说是检验书籍畅销程度的最高标准。

商务旅客停留时间短,小小的十几平米甚至几平米的空间里,管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还是茅盾文学奖,只有那些能在最短时间里让旅客掏钱的书才有资格在这里登堂入室。

有人说,在机场和高铁站的书店里藏着中国人的野心。只有那一本本印着成功人士大头贴的书,才能抚慰奔波在旅途中的那一颗颗疲惫的心。

成功学的精髓:十分钟改变人生。/unsplash

如果以前你经常逛这些书店,会发现一个人名非常熟悉,他就是胡雪岩和曾国藩背后的男人——曾仕强。

他自称是中国管理学之父兼国学大师,2010年,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列作家富豪榜第5名。

翻看曾仕强老师的出版履历,不得不佩服于他深厚的国学修养。

《易经的奥秘》《胡雪岩的启示》《曾国藩的启示》《三国的奥秘》《道德经的奥秘》《论语的生活智慧》《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虚假的国学大师只会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真正的国学大师则可以从一切古人古籍中看出人生的奥秘。

这些书的封面,都是曾仕强老师儒雅随和的照片,整个人散发出智慧的光芒,就算说他是当代仁波切或是曾国藩直系后代也不会有人怀疑。

《曾国藩的启示》

至于这些书的内容如何,豆瓣网友已经作出了精准概括:

“这些内容不管套在哪个成功的历史角色身上都行。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鸡汤观点,把历史角色定性得简单化,脸谱化。只找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来说明。对历史人物有时候做出的不同做法却避而不谈。避实就虚,不尊重真正的历史。”

从卡耐基到陈安之,从乔布斯到马云,时移世易,书架上成功人士的头像也换个不停。大浪淘沙下,反倒是几个古人的名字屹立不倒。

乔布斯的成功,你无法复制。/图虫创意

曾国藩,胡雪岩,王阳明,无论是为人处世、升值加薪还是教育子女,似乎都可以在这些中国古代名人的生平和著作里找到答案。

当焦虑的当代人反复向这些早已远去的身影寻求照拂的时候,那些穿越千年的故事,到底是取之不尽的富矿,还是一碗早已变质的鸡汤?

曾国藩变形记

出身农耕家庭的曾国藩实在算不上聪明。作为曾子的第七十世孙,曾国藩五年里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又花了六年时间才在殿试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然而市面上大部分关于曾国藩的书籍,都把重点放在他后来如何在官场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上,在这些故事里,他是“将帅奇才”“清末三杰”“最后一位圣人”。

但对于他黯淡的前半生,往往一笔带过。就像人们都不会记得,在1965年版的《辞海》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还是“以封建地主的卫道者自居,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动人物的典型”。

曾家四兄弟。/wikipedia

1944年,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写过一本《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定下了此后数年评价曾国藩的基调。

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岳麓书院编撰的《曾国藩全集》出版,被尘封了数十年的曾国藩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推出这套书仍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时任总编辑的钟叔河坚持“顶风作案”,不过他也打了个太极:“评价曾国藩是一回事,提供完整的资料又是一回事。我只说,要肯定他,要批评他,都得看他的书;不看他的书,讲的很多话就没有常识。”

有了这套详实完整的史料,曾国藩就有了被“洗白”的可能。

1986年,参与编辑《曾国藩全集》的编辑唐浩明在大量地阅读和整理曾国藩的文献后,对曾国藩的一生有了新的认识。

“他生在一个百孔千疮、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时代的潮流是要将这个王朝彻底摧毁,而他却幻想在这片残破的河山上重建周公孔孟之业,这难道还不可悲吗?”

曾国藩故居。/wikipedia

这一重新评价曾国藩的视角无疑是极为大胆的,抱着这种“同情之理解”,唐浩明完成了他的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几经周折,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领导集体签字下才得以在1990年8月出版。

唐浩明赶上了好时候,这一年,上海浦东的规划提上日程,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深圳迎来了特区建立十周年,上交所正式挂牌。

正如吴晓波在其著作《激荡三十年》里所写的,“人们变得越来越实际,如何尽快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发财致富享受生活,成为一个公开而荣耀的话题。”

当人们急于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收获成功和财富的时候,国外的管理学、成功学书籍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图书市场,于是转而向曾国藩、胡雪岩这些在政商界呼风唤雨的古人身上寻求启示。

曾国藩故居大堂里悬挂的画。/图虫创意

“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一语传遍大江南北。《曾国藩》一书不到两年就重印9次,至今销量已过1000万册。

无心插柳的“曾国藩热”却并不代表曾国藩被人们重新理解,只是各种膨胀的欲望借由曾国藩倾泻而出。

据媒体报道,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关于曾国藩的书就有一千余种,除了被各出版社反复再版的公版书《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全集》,大量解读曾国藩的书籍也是高度雷同的无脑吹。

总而言之,曾国藩就是一个横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的十项全能万金油。

在这样的市场风气下,连正经研究曾国藩的作品也要被迫鸡汤化才能打开市场。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给曾国藩算算账》是一本通过分析曾国藩任职京官时收入来源窥看晚清官僚体系及社会情况的著作,却不得不打上“小镇青年”“资深北漂”等标签进行营销。

从官场厚黑、看面相到科学育儿,借尸还魂的书商赚个盆满钵满,生前左右时代的曾国藩却又一次被时代左右。

曾国藩曾在岳麓书院学习。/wikipedia

这个国学不太冷

这类古典鸡汤书籍的走红,同样离不开上世纪末以来的“国学热”。

所谓的国学,最初是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人为了区别于西学而从日本引入的概念,后经邓实、胡适等人的提倡开始流行。

用北大教授李零的话说,国学原本是“国将不国之学”。这一概念的诞生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是在清末民初中国学者试图发掘本土理论资源,拒绝全盘西化的尝试。

红学,国学乎?/《红楼梦》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想、技术纷纷涌入,整个社会充满着投入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与渴望。

而与现代化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成了人们批判的对象。

此时,举足轻重的学者李泽厚却出版了《中国古代思想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正面的肯定。

这本书的出版,让人们重新开始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位置与价值,同时也标志着“国学热”的开始。

国学热了,对于国学是什么却并没有共识。早期的狭义理解,认为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中心的学问。

广义上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国学应该是以儒、道、释为主体,兼及诸子百家的学问。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孔子》

而在民间看来,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义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医武术、茶道戏曲,甚至穿着汉服cosplay也能算是国学。

重拾传统,建立中国本土的话语本是好事,如果能丰富社会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让青年群体热爱上自己的文化,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和偏差也无妨。

但因为国学的范围存在的模糊地带和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导致大量打着国学的幌子招摇撞骗的现象出现。国学被包装成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的灵丹妙药。

小孩教育靠读经,家庭矛盾学女德。豫章书院的传统体罚更是替代杨永信的高科技电磁疗法,成为戒网瘾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些世俗化、市场化的国学不仅没有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反而给国学贴上了诸多令人尴尬乃至反感的标签。

女德讲师丁璇的演讲图片。

1939年,为躲避日军的进攻,一代大儒马一浮从杭州一路西逃到四川,于乐山乌尤寺创办了一所学院开讲国学,并邀请好友熊十力一同办学。

谈及办学初衷时,马一浮这样说道:

“诸生当知:六艺之道是前进的,绝不是倒退的,切勿误为开倒车;是日新的,决不是腐旧的,切勿误为重保守。”

古人拯救不了你的当代生活

多年以后,在接受采访时,唐浩明对于自己引发的“曾国藩热”颇为不满:人们很希望从这个人身上快捷地获得成功之术,但这是表面上的东西。

无论是古典鸡汤还是伪国学,都不过是取法乎下的皮毛生意。他们将这些古人的高光时刻剪裁拼贴,塑造出一座座空洞的圣像供人朝拜。

缺失了历史的语境和精神的内核,所谓的效仿先贤不过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意淫。

此外,由于中国文化里重意会、轻逻辑的传统,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往往缺乏完整的体系和严谨的推导,其著作也多以语录体、书信、寓言故事等松散的形式呈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给了文化商人们大做文章的解读机会。这些书所做的,只不过是把一个现代人都懂的道理,借着古人的嘴滚上一层历史的包浆,以显得更有道理的样子。

国学热也需要冷思考。/图虫创意

向古人寻求答案解决具体的现代问题,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六经注我。如果从几个古人的励志小故事里就能汲取力量战胜苦难,那么连这苦难本身的厚度都令人怀疑。

稍微了解中国传统的人也应该知道,中国式的思想更偏向于道德哲学,追求实用和名利恰恰是最不入“圣人”眼的学问。

况且前现代的哲学,即使在道德价值层面尚且有许多亟待厘清和重塑的部分,又怎么能寄希望于它们能为你逃遁996的当代生活提供一条不二法门。

如果要说这些古典国学鸡汤最大的工具价值,可能就是在疲惫而又漫长旅途中为你带来一场好梦,那梦里,什么都有。

采铜.(2019).别把国学Cosplay错当成国学.虎嗅网

董牧牧.(2019).曾国藩变脸记:从“恶人”到“楷模”的咸鱼翻身史.新京报书评周刊

方朝晖.(2016).国学为何日益低俗化.新京报书评周刊

路艳霞.(2015).数千种“曾国藩”乱战图书市场.北京日报

任剑涛.(2017).猖狂的女德班,尴尬的新儒家.新京报书评周刊

宋晨希.(2017). 将国学作人生安慰剂式的解读,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新京报书评周刊

周昂.(2011).曾国藩是如何热起来的.中国周刊

✎作者 | 曹徙南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上一篇: 八贤王23+10+5帽,爱神17+20+...

下一篇: 折扣买AJ5冰蓝,500块冲黄斑马,国外...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