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的另类解读

时间:2019-10-29 09:28: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的另类解读

今天,“史趣”主要从历史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个中说法未必科学。不喜勿喷。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起源于何时,似乎已经无法溯源。有人将其归结为俗语,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毕竟这句话充满地域指向性,并且对性别和年龄都有所提及,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所谓性别,无怪乎男女之分;所谓区域,主要指四川、西藏、广东三个地方;所谓年龄,主要指人们的身体状态。

为什么说“男不入川”呢?

川,我们现在理解为四川。在古代范围还要更广一些,一般指巴蜀。自古巴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享有天府之誉。这个地方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有致命缺陷,那就是进出都很困难。巴蜀地区山大沟深,中部为四川盆地,与外界,尤其是与中原地区沟通的道路屈指可数,而且险阻重重。这种地形对内对外有双重阻隔作用,既不利于从外界攻入盆地,也不利用从盆地内向外扩张。这就造成一种局面:历来割据巴蜀的政权只能固守,很少有主动进取的,而且当中原王朝过于强大之后,割据政权就无可避免的灭亡了。

三国时,刘备在此立国,虽然经营有方,但也不过只撑了40余年。在刘备之前,巴蜀已有公孙述的成家政权和刘焉、刘璋的割据势力,他们都未能掀起大的风浪,甚至都没有走出四川盆地;在刘备之后,李特、焦纵、王建、孟知祥、徐寿辉、明玉珍以及张献忠等人占领巴蜀,也都没有形成全国之势。至于到了天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出走四川,前有大渡河阻隔,后有追兵,石达开更是难以突围,也是陷入绝境。可见,历来有志于统一天下的“男子”一般不会割据巴蜀。我们可以理解为“男不入川”。

“女不入藏”呢?藏,我们理解为偏远的西藏高原地区。古代女子少有入藏的记载,文成公主可算一例。但文成公主是在唐蕃友好的大背景下展开,而且出于和亲需要,背后有中原朝廷的支持。

为什么特意强调女不入藏呢?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青藏地区条件艰苦,路途遥远,女子以柔弱之躯不可能抵达;二是由于距离原因,中原王朝虽然强大,但大有鞭长莫及之感,对其控制便成了一件不那么紧迫的事情。这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传统士大夫素来有“中原为天下”的观念,对领土扩张往往提不起兴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西藏到了元朝才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综合来看,受地理、交通以及政治影响,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女子入藏的确是不明智的选择。

“老不入广”其实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老年人一般体弱,相对于年轻人,适应环境能力差。而广东在古代是边缘化的存在。现代的广东其实古岭南的核心区域。在古代,岭南为百越之地,“湿热之地,毒虫生之”。由于偏居东南,交通不便,历史上岭南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是世人眼中的“蛮夷之地”。自唐代起,岭南又接纳了被中原王朝流放的政治犯、文人、姬妾。对于在温热气候下长大的中原人而言,流放岭南真的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更不要说年迈不堪的老者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岭南一直都有阴影。唐代的宰相韦执谊生前就怕听到岭南二字或者看到岭南地图。比较凑巧的是,韦执谊后来被贬岭南崖州一带,他果真死在那里,时年还不到五十。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看似荒谬偏激,但并非全无道理。其实,对于这些俗语,有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怀有情绪,锱铢必较,有时候粗略思考一番,你会发现另一种趣味。

上一篇: 50岁蒋雯丽素颜路边等车,身材发福穿着臃...

下一篇: 李嫣与李亚鹏遛狗一路摆拍,13岁李嫣踩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