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佛家智慧分享:事尚可为,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时间:2019-10-28 13:45: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佛家智慧分享:事尚可为,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入菩萨行论》

只要嗔恨的习性依然存在,每当面临生活中不愉快的经验时,潜意识的习气就会起嗔恨反应,任何愉快的情景,都会再次产生贪爱。通过内观,我们会一再经历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以平等心观察每一个感受,我们得以逐渐削弱并去除贪爱、嗔恨的习气。

在某一种习性反应被根除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那一种痛苦了。而当所有的习性反应被一个个连根拔除后,内心得以完全的解脱,享受全然全息的快乐。很多时候,不是外界在与我们作对,而是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我们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发怒,我们怒气冲冲,但不清楚自己心里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有些欲望隐藏在你心底很久;

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知道睡多久才够,周末总是赖床睡到昏昏沉沉;不知道吃多少是刚好,当焦虑或低落时一直往嘴里塞东西但丝毫不想停下来时,我们早已迷失了心智之良好。我们贪图感官的刺激和欢乐,但又在每一次停止时感到空虚,我们讨厌痛苦,却在一次又一次抑郁情绪来临时无法解脱,任凭自己被笼罩。我们不断以贪求或执着,瞋恶或愤恨来做反应,心早已失去了平衡,我们不断在身内制造紧张和纠结,一个结接着另一个,当向内愈来愈深入时,整颗心充满着许多纠缠不清的结,使我们如此的紧绷,如此痛苦。

佛家智慧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像我们的感受一样,不断升起,然后灭去,升起、灭去,试图操控无常的事物必定会带来痛苦。整个身心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所迷恋的“我”,也是不断生灭流动的,我们如实观察,不管它是什么样,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接纳,不做价值判断,不起习性反应,保持平等心,才能从痛苦中获得自由,感受快乐。

现代人中为何有那么多出现焦虑呢?佛家这样理解:

现代社会,人们大都浮躁,浮躁的内心缺少一个“秤砣”来稳定,所以很轻易就被外境的风吹浪打所冲击。一颗心在各种事情上绕来绕去,轻躁不安,莫名盼望外在的肯定,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内心焦虑,结果呢?又导致急求果报,求而不得则加重负面情绪。

佛家认为焦虑是一个思想的陷阱,它是我们内心的无明、妄想、烦恼合力打造的。不了解事情的真实面貌是无明,对某种结果的担忧是妄想,对他人的抵触和成见是烦恼。

看自己是否焦虑,我们可以试着与其他人交流一下你所焦虑的事情,看看每个人站在自己立场所认识到的不同,你会发现自己所焦虑的事情并不是真实的,只是个人认知抑或个人的一些想象出的痛苦邪见。

佛家眼光之所以智慧,是因为他们看待紧张和焦虑是从内在观照,这样就可以看出人的内心缺乏正念,所以就会妄想重重。

对待焦虑,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训练自己的心,让它从杂乱无章、不受控制到清晰有序、柔软调顺、平和不惊,这就是修行。不要去追赶这些纷飞的念头,也不要想去压伏它们,而是要多在正知正念上下功夫,多闻、多思、多修持。

上一篇: 几度鼻子变样,多次动刀,爽妹何时才能接纳...

下一篇: 世界钢铁协会:64个国家9月粗钢产量共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