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研发,就没有中国医药的明天
时间:2020-12-11 12:00: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日前,A股生物医药公司陆续披露了2017年财报。截至4月19日,总计159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42家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超30%,甚至部分医药企业已经超过了50%!
医药行业,广告费高、研发费低,已是行业顽症。最近的莎普爱思、鸿茅药酒广告风波都是典型案例。医药广告,身上的双面性太强。一方面,仅靠医药广告的狂轰滥炸就足以让很多企业轻松实现营利,拉动地方就业、税收,让GDP“好看”起来。而另一方面,如果投广告狂热推销就可以解决营利问题,经营者也太容易饮鸠止渴。
把重金聚焦在广告费上,哪还有余钱搞研发?有数据表明我国医药企业对全球医药创新的总体贡献仍小于5%。研发等于原创,一家医药生产企业能走多远,研发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环。旁观那些有数十年到百年历史的大型世界药企,为何至今仍在市场屹立不倒?有一流的研发能力,有占据竞争力的专利品种,是不可或缺的。
医药研发,为什么说易行难?因为这需要大投入,又伴随着高风险。每种新药的研发都需要耗费重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从国际惯例看,一种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通常需要10~15年、花费10亿美元以上成本,而上市后大约只有10~15年的专利保护期,每年还需缴纳昂贵的专利保护费,厂家必须在专利保护期内赚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以瑞士诺华公司为例,1997年到2011年间,其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算起来每个新药花费40亿美元,其中还包含很多研发失败的项目。
研发失败,所有投资彻底打水漂;即使研发成功,新品种能否给企业带来营利还有不确定的风险。要抵御这些,除了企业研发的经验和能力需逐步提升,还有赖于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鼓励医药研发的环境,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一些药企没能力搞科研,就玩旧药换新颜的把戏,结果药价飙升了,疗效却在原地踏步。如果不治理这些“伪研发”,会让真金白银搞研发的企业受害受伤。
在医药领域,应让“仅靠打广告就能赚大钱”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药企在研发上发力,打造一个货真价实的研发体系,不但决定着企业未来能否成长为有影响力的世界级药企,更决定着整个国家明天是否有更多好药、好医疗的健康福利。没有研发,就没有中国医药的明天,还有健康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