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名被“涉黄”小红书博主,起诉圈少爷等微博大V分别索赔1000万

时间:2019-11-22 10:42: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两名被“涉黄”小红书博主,起诉圈少爷等微博大V分别索赔1000万

昨天,一条#周冬雨看自己假料看哭#的话题,翻过森林跨过大海,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在《人生选择题》这档明星访谈微综艺上,周冬雨自己爆料:在成为“谋女郎”出道的那一夜,除了无数的镁光灯,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流言蜚语。

“父亲搬砖时流下了汗水,我在背后看着父亲,和他已经佝偻的背”,周冬雨说,那时候一些人仿佛每天生活在她家一样,为了牟利而编造虚假故事,博人眼球。

“这些故事,我看到最后整个人都热泪盈眶”,末了,周冬雨还不忘来句自嘲。

周冬雨的遭遇,显然不是娱乐圈的个例,更不是公众人物遭遇的偶然事件。

人红是非多。

很多时候,名气即是双刃剑。它能给名人、明星企业带来流量和经济效益,也能成为“黑料”产业的滋生地。

无独有偶。

近日,因造谣小红书上的笔记“涉黄”,微博大V“圈少爷”、微信公众号“美貌研习社”及“电商头条”等多个自媒体账号,被两名小红书博主提起诉讼,分别索赔1000万元。

据小wifi了解,目前法院已进入处理流程,并等候开庭审理。

什么时候,小红书变成了“招黑体质”?

1

1

“招黑体质”的小红书

如果要盘点2019年互联网企业风波榜单,小红书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以购物攻略起家的小红书,分享和交换有价值的信息是用户使用小红书的初始动力。

随着近年来UGC内容的持续性爆发,许多素人通过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种草心得”,成为有公众影响力的博主。

当分享内容由“购物攻略”变得多元时,聚集了大批流量的小红书,也成为部分社交媒体大V等有心人的薅流量羊毛“宝地”。小红书的“招黑体质”,伴随着名气而生。

今年7月,有一波自媒体站了出来。他们在未经求证的情况下,称小红书上的笔记涉黄,并举例了某些博主在小红书平台上的酒店打卡笔记都涉及情色交易。

时隔数月,两位小红书博主站了出来,将一纸诉状递交法院。

对此,小红书第一时间回应:博主声誉是靠真实分享和用心互动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谣言对博主本人和平台的伤害都是极大的,所以坚定支持博主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区需要维护是UGC平台在高速发展下的必然使命,但不是“招黑”的理由。

2

内容行业的不期风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和存在于社会交际中的个体一样,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常常由于发展势头稳健、良好,而受到无妄之议。

在内容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小红书,也难以避免这种尴尬境地。

Quest Mobile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6月完成D轮融资后一年,小红书日活同比增长超285%。今年第二季度,小红书MAU已超过8500万,社区每日产生30亿次的笔记曝光,其中70%出自于UGC内容。

近期,投中网在报道中称,小红书已实现阶段性盈利。高速增长、不愁盈利,无疑是在互联网寒冬中,很容易令人眼红的市场成绩。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在外界密不透风的过度观察下,事态难免发生背离事情本质的扭曲。特别是,随着小红书本身,从小而美的状态,发展为大而不可忽视的内容流量主角时,形色各异的声音都会出现。

外在的烦扰,还只是一方面的压力。更大的不可控因素,还在内容本身。

像小红书这样的社区型产品,本质上是人的网络化集合。林子大了,各种各样的存在状态,都会在内容上不断呈现出来。

这是人的多元性规律的必然,而非平台监管的有意无视。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做UGC内容平台共同面临的行业问题。

比如今年微信针对UGC违规小程序,就进行了警告自查、封禁能力及下架小程序等处罚措施。总计处理次数 400 余次,涉及小程序帐号超 100 个。

新浪微博发布《2018年度微博社区治理报告》显示,2018年微博共处置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共计153.88亿条。其中,买卖粉丝、恶意导流卖片等垃圾营销信息147亿条,占总量的95.53%。

如果一个公交上,出现了盗窃行为,我们不会因此而关掉这个公交线路。因为我们知道,责任主体,并非作为事实发生载体的公交,而是做出违法行为的当事者。

当然,如果公交公司没有对此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纠察,也就需要承担相当的责任。

小红书,自然也明晰这一责任逻辑。所以,其内部从未掉以轻心。

前不久,小红书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社区反作弊报告。

该报告显示,小红书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其中除机器刷量外,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笔记被清理。清理速度方面,小红书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量账号、168个虚假点赞、135个虚假收藏以及571个虚假关注。

小wifi了解到,下一步,小红书还会继续加强社区反作弊团队的技术和数据建设,同时联合警方持续重拳打击。

但就在小红书主动加强平台内容自我监管的同时,却有一批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蝗虫”,通过造谣传播,挑动舆论神经,刺激网民情绪,来从中获取“薅羊毛式”流量关注。

商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基于商业事实之上的责任与权利平衡。

为了博眼球而进行别有用心的“为黑而黑”,无疑会打破这一平衡,带来经济主体不当承受损失的同时,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不断壮大。

其身正者,不惧影斜。

小红书,以购物攻略起家,分享和交换有价值的信息是用户使用小红书的初始动力。但当分享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元,可供解读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的是,高速成长的小红书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更科学的社区审核机制和管理规范等。

但罔顾事实的跟风解读,却给成长中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

这种灰色的商业行径,无异于为了获取一顿免费午餐,而谎称餐厅食物中有虫子。

善辩者不言,自明者诚。

一直专注深耕理性商业实践的小红书,是时候该站出来,对自己的易“招黑体质”说不了。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编辑:小野

制图:丸子 甸甸

上一篇: 任正非:华为90年代请西方专家1小时68...

下一篇: 学企资讯|远东集团、以岭药业、神玉集团等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