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日|尼采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
时间:2019-11-21 15:29: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1933年,纳粹党执掌德国政权。在上台后,希特勒大力推行种族净化学说,推崇“雅利安人”血统。他声称受到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尼采一时间成为纳粹政府的“官方哲学家”。然而事实上尼采向来反对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德意志,在著作中尖刻地指出存在于德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本文节选自著名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的《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现标题为编者自拟。
面对遥远彼岸的歌德的光芒,尼采的思想光芒从德国领土的这一端照耀了德国整个世纪。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巍然耸立,没有人能像他的光束那样,越过海洋照射得如此遥远。尼采(1844—1900)的思想精神不同于瓦格纳,形成得比较晚,比较慢,因为思想不能通过耳目感观,而是必须通过头脑才能理解。他之不朽,不仅仅在于他的创作范围,而在于他的思想范围。
尼采使所有今天(1941年)认为自己是德国权力继承者的人得到拯救。由于全世界都认为今天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应该由尼采负责,因此我们也必须把他和这些人列在一起,虽然实际上他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对待。为了自卫,我们被迫起来维护反对当今潮流的伟大精神,并且直接详尽地引用他的言论。
希特勒运动的结果,使他为此应付出的比他计划给予它的多得多。一切今天被称为“元首的训谕”的内容,如超人、繁殖高级人种、培育精华人物、抛弃有病机体,等等,均可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而且也是纳粹的目标。两人都主张优生学,反基督、反民主。但是尼采和希特勒是有区别的,这表现在如何把这种理论运用于德国人,特别是今天的德国人身上。
由于尼采在希特勒自称是他弟子的30年前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只能迂回地证明,他对纳粹主义是否定的。他对日耳曼人的看法,他对种族的看法、他的整个态度,是直接反对新帝国的。
尼采,这个浪漫派、哲学家、历史学家,发现自己的很多思想在马基雅维利和种族理论家戈宾诺那里早就有了。他决定以十分清晰的论点和自己特有的风格,把它们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帝国成立时,他风华正茂,刚30岁出头。祖国获得了统一和胜利,梦想变成了事实,或至少接近了这个事实,除了使人感到可以庆祝,还有什么可以给出更多解释的呢?
但是这个国家后来发生的一切使他产生了厌恶情绪,因为他非但没有看到思想精神的发展,反而看到了这个国家的无上权威。尼采与歌德一样对拿破仑抱有热情,他责备德国人破坏了拿破仑的欧洲计划;他不喜欢俾斯麦,特别反对把德国置于俾斯麦的领导之下。
他在1870年12月写道:“为了我们的信念,有多少敌人现在正从这次战争沾满鲜血的土地上成长起来!在这方面我等待着更坏的结果,虽然我相信, 在过度的苦难和无处不在的恐怖中,知识的夜花将得到盛开。”不久他又写道:“我对这个德国再也没有任何尊重之情了,不管它像豪猪那样架了多少武器朝向外界。它代表了德国精神最愚蠢和虚假的方面……我决不原谅任何向这种现象妥协的人。”
纳粹在德国掀起焚书运动,任何反德国的著作都难逃一劫。
假如尼采对新帝国怀有如此敌视的感情,并公正地谴责它不重视思想精神,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对那个由自称是野蛮主义者、公开摒弃思想精神的人领导的社会,以及手执长柄镰刀镇压正义却认为只不过是在扫除几根杂草的俾斯麦是何等愤慨!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尼采是如何抨击讨论德国人这一主题的。关于德国和种族问题,与其他问题一样,尼采20年后仍不改初衷。我们发现,所有德国思想家在批评他们的祖国时,都比别的国家尖锐,但尼采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时比任何人更为明确,比歌德更为激烈,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所取得的成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反对材料。现仅举少数例子:
“当我试图设想一个在各方面我都不喜欢的人时,这个人总会是德国人。我受不了这种总是让你感到不能与其为伍的人,这种人不能区别细微的感情,没有感觉。德国人对自己的邪恶毫无意识,而这恰恰是最邪恶的部分。……请问,为什么德国高于一切,难道它希望和代表着某些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更有价值的东西吗?……我感到北德附近的奴隶应该获得解放,那是一个黑色的大陆。……条顿的定义是:服从加两条长腿。……
“德国人所做的一切总是徒劳的。改革运动、莱布尼茨、康德以及所谓的德国哲学家、解放战争、帝国—每次争取某些已经存在或无法恢复的东西的斗争,总是不成功。我承认,这些德国人是我的敌人。我对他们的胆怯和懦弱,不敢给予明确肯定的回敬,对这些思想价值概念的模糊十分瞧不起。1000年来他们把所接触过的东西弄得混乱模糊不堪。……
“一个生活在德国人之中的人,若能在他们之中找到一个人能远离理想主义的自我欺骗和盲目—这些是德国人喜爱且视其为美德的特质—那便可以说是十分幸运了。……这里的人脾气温顺,一些小小的愉快就不能自制,经常淫荡于梦际,希望能摆脱他们生来就十分清醒的头脑和服从职责的天性,至少在剧院中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互相妒忌却又深深地自我满足。……德国人是一个危险的民族,他们懂得如何陶醉。……所有真正的条顿人都到国外去了。目前的德国是前斯拉夫时期,正在为走向泛斯拉夫欧洲做准备。”
这段话难道不足以被视作末日终结时的预言吗?但是至今仍然有人认为种族论是尼采发明的。如果尼采确实不喜欢德国人,难道尼采就连赞扬这个种族纯粹性的话也没有说过吗?
“在今天种族混杂十分严重的欧洲,提出一个人的血统不会混入婆罗洲人的血液这一假设的人是何等无知与愚蠢。种族越混杂,人们会发现那里的文化越发达。我的原则是:绝不要和具有这种错误种族观点的人打交道。……一个民族可以混杂和混乱得十分严重,甚至可以想象混有前雅利安人的成分。作为中间状态的民族来说,在各个方面, 德国人与其他民族比起来,总是最难理解、自相矛盾、靠不住、出人意料和令人可怕的。他们逃避明确的界限,仅此一条就会使法国人绝望。……外国人对他们天生的矛盾性格和因此而构成的神秘感到既惊讶又好奇。本性温顺却又邪恶,这两种个性的并列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矛盾的。……德国人的内心是病态的。就像所有的慢性病患者,所有的消化不良症患者都趋向于安逸的生活一样,德国人也喜欢‘坦率和单纯’。做一个坦率和单纯的人多方便啊!”
这些就是尼采关于德国人和种族的思想。的确,具有这种思想和感情的人是无法与俾斯麦或瓦格纳合得来的。开始他确实试图使自己适应瓦格纳,瓦格纳也确实称他为唯一完全了解自己的人。尼采离开瓦格纳是早在他生病以前,完全是在他健康时发生的,他认为瓦格纳是一个患有疾病并需要克服的人;尼采在这里并不单指瓦格纳,而是泛指德国人。他与瓦格纳的整个斗争是反对德国人的斗争。
既然有人说尼采是反犹太主义者,那么请不妨看看他下列文章片断:
“能与一个犹太人接触是一种愉快,特别是当你生活在德国人中间的时候。……毫无疑问,犹太人是目前生活在欧洲最健壮、最坚强、最纯洁的民族。……犹太人,如果他们愿意,他们确实现在就可在欧洲获得真正的优势,这是很清楚的,但他们并不在向这个目标奋斗,这同样也是很清楚的。……反犹太往往是那些低劣、妒忌、怯弱的人的表现;现在加入这个行列的人,在他内心一定带有这种群氓意识。……现在他们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地与欧洲最优秀的贵族通婚,他们将很快在精神与体魄上继承优秀的遗产。100年后,他们看上去将是十足的贵族,不会因为出身低微而羞于成为优秀者。……然后他们将会成为欧洲的开拓者。”
的确,在优秀气质方面尼采也是一个德国人,这就是说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也具有严肃的思想,一个哲学家也能创作音乐。他与瓦格纳的不同在于他的鲜明性和内心的安全感,他用不着矫揉造作,他的内心相当平衡,这是地中海地区人民的特征,这位伟大的德国人也把那里看作自己灵魂的家园。
关于俾斯麦,尼采只有一鳞半爪的印象,因为那个时候关于俾斯麦的个人材料完全没有公开。他对俾斯麦的了解就像马基雅维利之了解恺撒·博尔吉亚。俾斯麦不就是一个独裁者吗?他是人民的敌人,他十分强有力,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吗?尼采只看到俾斯麦否定思想精神政策的结果。尼采反对德国人成为世界使命的肩负者,没有一个德国思想家希望德国成为世界统治者,或者认为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甚至俾斯麦也不这样认为。这样想的人一定是个无知的疯子,也只有希特勒分子才相信这一点。
尼采和俾斯麦几乎同时从舞台上消失,一个病了,一个退休了;而且两个人又都在10年以后去世。两人身后一度都没有子弟。如果俾斯麦晚年身体允许,继续叱咤风云,他也许会引起尼采的强烈兴趣。 这是德国历史特有的镜头,两个在同一时代强烈关心德国人的人却互不认识,这是因为一个属于国家政治,另一个属于思想精神,这两股力量在德国各行其是,似乎中间隔了一道玻璃墙,可见而不可即。
本文选自《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德] 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杨成绪 潘琪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解剖德意志民族双重特性的传世经典 一本书读懂德国人的浪漫与暴力、理智与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