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政治商人吕不韦的成与败

时间:2019-11-18 19:01: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名家专栏】政治商人吕不韦的成与败

吕不韦应该是位成功人士,这可以从多个侧面获得证明。他是成功的商人,他经营大有收获,所以才进军政治。他是秦国丞相,连续十二年执掌秦国的政治。他也是学者,他主编的《吕氏春秋》,搜集了很多宝贵资料,至今都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吕不韦到底算不算成功人士?成功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吕不韦应该也在反复地追问自己。最终,他选择喝下毒酒,避免被秦王嬴政处死。史书没有交待,他端起毒酒的时候是否怀疑自己搭错车。

这是战国时代特有的镜头:一切秩序似乎都改变了轨道,整个中国看上去混乱而充满朝气,很多无法想象的事真实地发生了,很有把握的判断也会出乎意料地失败了。但是,传奇人生却找到了最佳舞台,他们上演的剧目,即使对于两千年后的观众,也不能不表示新奇。吕不韦就是这种传奇人生的一员。吕不韦的家乡有多种说法,或者阳翟(属颍川),或者濮阳,总之他经商成功,通过贱买贵卖的方法,迅速致富,家累千金。一个大有前途的商人正在奋力发展。但是,吕不韦忽然决定放弃已经熟悉的经商,他决定进军政治。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有前途的商品,他说“奇货可居”,不该放弃。

原来,吕不韦瞄上了一个人,一个拥有政治身份的人。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当时的秦国处在秦昭王的时代。秦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位在中间,最不重要。他的母亲夏姬也不得宠,太子最宠爱的是正夫人华阳夫人,可惜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子楚作为人质生活在赵国的首都邯郸,秦国也不把这位人质当回事,进攻赵国从来不考虑还有这么一个人质。赵国因此也不待见子楚,子楚只能居住在荒凉的地方,生活相当寒酸。邯郸,这个浪漫之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焦点之城,谁会想到,一个寒酸的人质,一个繁忙的商人,他们的相遇,不仅改变了各自的人生,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吕不韦画像

吕不韦想通过帮助子楚进军政界,但他是如何盘算的,《史记》却没有记载,反而是《战国策》记录了他的思想过程。吕不韦开始构思利用子楚的身份,有一天回家跟父亲商量,他问:“耕田的利润有几倍?”父亲回答“十倍”。“朱玉的利润是几倍?”答曰:“百倍。”又问:“确立国君的利润是几倍?”父亲回答“无数”。看吕不韦父亲的回答,可以肯定,吕不韦的经商才干是有家传的。商人看中的还是利益的最大化,经营政治远比经商利润率更高。子楚在商人吕不韦的眼中,正是奇货可居。

吕不韦开始行动,他确实拥有极高的行动力。他先找到子楚,说:“我能扩大你的事业。”子楚不信,说:“你还是先扩大自己的事业吧。”吕不韦说:“我的事业要在你事业扩大之后才能扩大。”吕不韦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要让子楚成为秦国王位的继承人。子楚当然愿意改变人生境遇,他欣喜地同意了,说道:“如果成功,你我共同分享秦国。”秦国值多少黄金,怎样的经商能够赢得半个国家?政治的诱惑力的巨大秘密正在这里。吕不韦送五百金给子楚,让他生活富裕,广结宾客,扩大影响。自己呢,分兵合击,携带重金,奔赴关中秦国。

吕不韦是通过什么渠道说服了华阳夫人的?《史记》的记载是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一副替华阳夫人打算的样子,说:大王如此爱你,可你却没有子嗣,容貌总会衰老,而色衰爱弛就不可避免。这当然深深打动了华阳夫人,这就是夫人长期以来的心病啊。那怎么办呢?有一个上佳人选,他很爱戴夫人,在各国极具影响力,那就是子楚啊。如果夫人把他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再推荐给太子成为继承人,那么夫人的恩宠就终身不绝了。华阳夫人立刻开窍了。政治合谋,看来就是结成利益集团,紧密团结以获得更大利益。于是,子楚成了华阳夫人的儿子,先有了一方玉刻的印玺为证,接着就是大笔的金钱源源不断地从关中运来。而吕不韦正式成为子楚的师傅。

政治是个巨大的名利场,凡利益,皆有人愿意经营。巨大的历史车轮,就这样在个人的利益驱动下开始变化,在世人毫不知情的夜里,悄悄转向另一个方位。在新形势迎面扑来的时候,即使历史秘密搬上所有人的餐桌,也不过多了一件佐餐调味,历史已经疾驰而过。

有一个插曲,有点令人怀疑。吕不韦有一邯郸妾善歌舞,子楚见了很喜欢,就跟吕不韦请求。吕不韦从本心上说不愿意,但不想坏了自己的大计划,只好把小妾送给了子楚。没有想到,小妾已经怀孕,但子楚不知道,婚后十二月生下孩子,取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可疑之处在于,吕不韦为什么不可以直言相告,这不一定就会破坏大计划。十二月生子,证明孩子是子楚的,与吕不韦无关,早产可以解释,晚产两个月,不好解释。另外,《史记》说子楚的这位夫人是“赵豪家女”,在赵国有势力,怎么会与吕不韦有同居关系。应该是吕不韦与女孩父亲有交情,因而介绍给子楚。如今史书的这种写法,很可能是在针对秦始皇,指明秦始皇来路不正,并且最终还逼死了亲生父亲吕不韦,可见秦始皇天生孽种,且是一个不孝子。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进攻邯郸,子楚与吕不韦逃脱归秦。子楚夫人和孩子,在赵国也隐藏得很好。此时的子楚再不是当年那种无人关心的样子了,秦国的进攻,应该提前让子楚获知情报,所以早就安排停当。吕不韦的计划,有条不紊地继续前进。六年以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即王位,他就是秦孝文王,子楚于是顺利成为太子。为了获得秦国的好感,赵国特地把太子的夫人和孩子送还秦国。一年之后的公元前249年,孝文王去世。这位短命的秦王,如同有人安排一样,天生就是给子楚当台阶的,当子楚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他就非常乖巧地离开了人世。子楚即位,他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获封洛阳十万户。吕不韦初识子楚于邯郸,是在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经过十六年的坚持,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

吕不韦政治计划的成功,证明政治如同商品一样,确实有规律可循,可以投资可以经营。当然,政治也会有风险,经商同样有风险,凡是投资皆如此。最重要的,是回报是否丰厚。对此,吕不韦同父亲商议的时候已经明白,政治投资成功,回报不计其数。商人的吕不韦,自从投资子楚,开始当子楚的师傅,如今成为秦国的丞相,一位小商人成功嬗变为大政治家。

十六年,吕不韦的成绩应该怎样评估?特殊的途径,特殊的安排,吕不韦一步登天。如果同样投身政治,很多人的十六年,恐怕依然在政治的底层徘徊,是否有巨大的晋升空间,没有人说得清。吕不韦的成功是确实的,关键是他看中的“奇货”可以最终升级为国王,这条捷径,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绝对最佳,无出其右。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继承王位的是嬴政。国王年幼,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进入了他一生的巅峰状态。这一步应该不是吕不韦计划的,但既然已经是仲父,在国王之后继续掌管秦国也是顺理成章的。《史记》记载说,这个时期吕不韦与太后关系不正常,常常私通。这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秦国,就政治来说,其实是太后政治,比起幼小的国君,太后才是大权总揽者。吕不韦要保住相权,讨好太后是可能的。后来,吕不韦给太后介绍了身强力壮的嫪毐,证明吕不韦与太后确实存在着说不清的干系。同时这也说明吕不韦不希望跟太后过于亲密败坏了自己如今的大事业。

吕不韦经营政治,不仅获得了经济上无数倍的回报,而且进一步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这是战国后期,七雄割据,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号称“战国四公子”。吕不韦认为,秦国强大,却没有相应的名声,于是起身挑战。他家门客多达三千人,个个待遇优厚。他还集中大家力量,合著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吕不韦对自己的著作充满信心,认为该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还在首都城门上悬赏,有能增损一字的赏千金。这是最强大的秦国,行事风格也十分猛烈,山东六国,罕有其匹。

《战国策》记载一段故事,从一个侧面证明吕不韦权势之大。吕不韦为秦国经营天下,迫使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居住秦国,这是秦国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证明。然后,吕不韦找张唐谈话,要派张唐去燕国担任丞相。没有想到,被张唐拒绝了,理由是去燕国会路过赵国,而赵国正在悬赏张唐。吕不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很气愤。这时,十二岁的甘罗出现了,他要替吕不韦说服张唐。甘罗见张唐,先问:“你的功劳比武安君谁大?”武安君就是白起,是秦国大将,著名长平之战的秦军主帅。张唐说武安君功劳大。甘罗又问:“你看应侯和文信侯,谁的权力大?”文信侯就是吕不韦,应侯是秦昭王时期的秦丞相范雎。张唐说:“文信侯权力大。”甘罗说:“武安君对秦国有那么大的功劳,后来在赵国问题上与应侯为难,结局呢?离开咸阳只有七里,就被绞杀。现在文信侯请你去燕国为相,你却拒绝,我现在仅仅是不知道你会死在哪里而已。”张唐害怕了,立刻答应去燕国。总体上说,甘罗所言,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当时的吕不韦权势巨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吕不韦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确实当得起政治家的称号,如果当初他没有如此这般的选择,中国历史少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确实很可惜。吕不韦当政的秦国,秦国的统一事业继续发展,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在向统一的目标靠近。吕不韦把政治当作商业来经营,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政治的风险远超经济,他最初一定没有预料到。看吕不韦小心翼翼地保持与太后的距离,说明吕不韦在政治上是谨慎的。他家虽然门客众多,但没有惹出什么祸端。可见吕不韦也不是不懂得政治的险恶。

最大的危险来自国王嬴政。随着国王年纪的增长,权力的意识也在觉醒,此时的吕不韦已经独掌相印多年,他成了国王权力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理所当然的障碍。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同样的要素会发生成败转化。吕不韦与秦始皇矛盾总爆发的时候,实在太过突然,导致他完全无法预防,只能被动接受。

秦始皇画像

此事,追究下去,毕竟也与吕不韦有关。吕不韦给太后介绍的那位情人嫪毐,长期以来一直以宦官的身份侍奉太后,他们甚至生下了两个儿子,嫪毐也被封为长信侯。事情的最后败露,根据《说苑》的记载,是因为嫪毐酒后失态。他与宦官领袖喝酒赌博,发生言语冲撞,最后大打出手。嫪毐大叫:“我是皇上的继父,你们这种人怎能跟我比?”打架的宦官立刻跑去找皇帝告状,秦始皇下令调查,不仅查出了两个私生子,还有更可怕的内幕,太后他们计划,等秦始皇死,让这孩子继承大统。秦始皇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这是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的事情。嫪毐垂死挣扎,发兵造反,很快被镇压。事情也牵连到相国吕不韦。转年,吕不韦从相国岗位上离职,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

吕不韦离开了政坛,他是什么感觉?他感到委屈吗?秦国在他的手里获得发展,确实,这一点谁都承认,吕不韦经营秦国,让秦国继续保持大发展态势,为秦始皇最后统一中国累积了更大的可能性。秦王嬴政如此对待吕不韦是否不公?因为牵涉太深的后宫秘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吕不韦经营秦国时间很长,政治人脉未断,他虽然离开了政治中心,但来请教他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吕不韦缺少寂寞感,也许感到安慰。但是,这被秦王看作是威胁,如果吕不韦发动一场政变,秦王是否有取胜的把握?他自我判断没有。于是他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连提两个问题:“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竟然成为封君,享受十万户。”“你跟秦国有什么亲缘?竟然号称仲父。”秦王发出命令:把吕不韦及其亲属,一律迁徙到蜀地。或许,这不是最后一道命令,谁也不知道在前往蜀地的道路上,已经给吕不韦准备了怎样的结局。权力背后的阴险,吕不韦完全熟知,然而如今他却不能确知自己的未来。

面对这样的窘境,吕不韦仰头喝下毒酒。

临死之前,吕不韦怎样总结自己的一生?一个成功的商人,成功经营政治,是政治的成功,让他达到人生的巅峰,享受到成功商人所享受不到的荣耀、权力和地位。还是政治,让他感到无限的恐怖,最后不得不毅然了断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同样是商界难以想象的。春秋后期的范蠡,弃政经商,成为商业之神。战国后期,吕不韦选择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弃商从政,也非常成功。写这篇小文,曾寻找《吕氏春秋》中如何评价范蠡,想探知一点吕不韦的内心世界。吕不韦高度评价范蠡,是范蠡作为勾践的辅佐,作为勾践的老师,从而让勾践霸业获得成功。《吕氏春秋·当染》说道:“齐桓公染於管仲、鲍叔,晋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荆庄王染於孙叔敖、沈尹蒸,吴王阖庐染於伍员、文之仪,越王勾践染於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於后世。”但是,《吕氏春秋》没有讨论到范蠡后来的急流勇退。

然而,在笔者看来,吕不韦还是创造了一种人生奇迹,弃商从政,一举成功,证明吕不韦的计划是可行的,他的能力是足够的。还是要回到战国,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才使得这种神奇的人生故事从幻想变成真实,最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印记。政治人物,什么时代不是奇货可居?权力与金钱的能量交换,什么时候不是高层的核心故事?想想吕不韦之后的中国历史,政治对商人的排斥,以及政治人物的彻底政治化,吕不韦这样的政治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一个孤独的历史坐标。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239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点击

上一篇: 详解体育培训机构的地推体系

下一篇: 喜团双十一首秀,我们从这里起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