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鳞:我和女儿都是在抄书中爱上了希腊文化
时间:2019-11-18 14:0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习近平提到的翻译家罗念生一家如何传承文化?
罗锦鳞:我和女儿都是在抄书中爱上了希腊文化
罗念生生前在工作中。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提到的罗念生,是咱们四川人。他是第一个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更是第一个将古希腊戏剧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一部部古希腊文学经过他的翻译来到中国,架起了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罗锦鳞和孙女罗彤纷纷投身于希腊文学研究。
11月17日,在“国立剧专在江安”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该活动的罗念生之子罗锦鳞。这位慈祥的老先生,欣然为记者介绍了他们一家三代与希腊文学的缘分。
第一代:罗念生
翻译大家一生著述千万字50余种
罗念生原名罗懋德,1904年出生于威远县连界镇中峰村15组(原庙坝)。年幼的他在连界镇读私塾时便因其才思敏捷、记忆超群而显得与众不同。之后,从威远县立中学一路读到了旧制清华大学,公费前往美国和希腊学习。
罗念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对古希腊戏剧着迷,于是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习,转到了希腊,成为了第一个到希腊留学的中国人。
古希腊语很难,一个动词就有几十种形态,但罗念生凭借近乎痴狂的热爱,仅用两三年时间就熟练掌握;古希腊文学内容深奥、典故繁多,翻译极为困难,但罗念生默默坚持了六十多个年头。1936年,罗念生出版了第一部古希腊悲剧译作《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这是他在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首次对古希腊戏剧作品进行翻译。
回国后,罗念生任教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出版了散文集以及翻译作品,还用古希腊人抗击侵略、反对战争的经典译作来激励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鼓励中国读者奋发图强坚持抗战。
罗念生的一生就是研究古希腊文化、诗歌,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据罗锦鳞统计,罗念生一生译著和论文有1000多万字,50余种,填补了中国在希腊文学研究方面的许多空白。
1987年12月,希腊最高文化机构雅典科学院授予罗念生“最高文学艺术奖”,国际上仅4人获此奖项。1988年11月,希腊帕恩特奥斯政治和科技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称号,以表彰罗念生为研究和传播古希腊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罗念生的儿子罗锦鳞。
第二代:罗锦鳞
从小抄书终将希腊戏剧搬上舞台
“父亲对我在希腊文学研究方面的影响很深、很广。”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罗锦鳞这样说。罗念生对希腊文化的执着和热爱,传承到了儿子罗锦鳞这一代。
“爷爷以前是做煤矿生意的,后来在镇上开私塾给人授课。”罗锦鳞介绍,父亲罗念生从小跟随在爷爷身边,家里的私塾让父亲喜欢上学习,并对文学充满好奇与热爱,而这也为其之后的文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罗锦鳞从小便跟着父亲抄书。“那时候一看希腊人的名字那么复杂,就很烦,但父亲总是告诉我,你先抄,过会儿奖励一根冰棍儿。”就这样,罗锦鳞童年抄写了大量有关希腊文化的文字,也为他传承父亲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考进中央戏剧学院,上的第一课就是西欧戏剧史,希腊戏剧。”罗锦鳞说,这一堂课的教师正是父亲罗念生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罗锦鳞对希腊戏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时,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小时候抄的文字,有这么大的价值。”此后,他便决定“子承父业”。看着儿子对希腊文化、戏剧的热爱,罗念生十分欣慰。
1986年,罗锦鳞执导的首部希腊戏剧便是父亲翻译的《俄狄浦斯王》,该剧上演后,引发国人轰动。其后,他又将16部著名希腊戏剧搬上舞台。又因其母亲马宛颐对川剧的热爱,他还曾将川剧的帮腔融入希腊剧中。
2009年,希腊雅典州政府授予罗锦鳞“希腊文化大使”称号。
罗念生的孙女罗彤。
第三代:罗彤
代代相传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希腊
罗锦鳞的女儿罗彤,从小与父亲一样,跟在爷爷和父亲身边抄书。但那时,罗彤还不喜欢戏剧,这样的不喜欢一直持续到了她观看戏剧《俄狄浦斯王》。
“我女儿自从看了这个剧后,便不知怎么一下爱上了戏剧。”罗锦鳞说,“罗彤总是半夜偷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剧本,我一看写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获得了父亲的支持,罗彤在戏剧的学习上更努力了,并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还获得了去希腊留学的机会。
“爸,我不回去了。”就在罗彤留学毕业回国前,她突然对罗锦鳞表明自己的想法。“爸,你听我说,爷爷那一辈已经做了很多翻译和研究,我回去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炒冷饭,我发现中国文化在希腊没有人传播,我能不能留下来传播中国文化?”
听闻此言,罗锦鳞心中很骄傲也很支持。自此,罗彤在希腊传播起了中国文化,在两国外事、文化活动中扮演翻译、向导、交流使者的角色。
在希腊定居了20多年的罗彤,前几年回国了,并致力于将中国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等拍成纪录片或影视剧作品进行国际化传播。
“她一步一步地做,做到现在比我要强了。”罗锦鳞骄傲地说。
从填补中国对希腊文化研究之空白,到将希腊戏剧搬上舞台让国人了解,再到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希腊,罗念生一家三代都在为促进中希文化交流添砖加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昔兴琪伍雪梅
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