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时间:2019-11-17 09:28: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11月15日晨,婺源县石城村在弥漫的云雾中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画,格外美丽。 记者 杨继红摄

从60万米高空,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江西?

不久前,新华社联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推出的《60万米高空看江西,是什么体验?》高清视频,以太空视角,呈现出了一幅生态旖旎的绿色画卷——

这里层峦叠翠,青山朗润,是中国版图上“最绿的省份”之一;这里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从赣江到鄱阳湖,从庐山西海到东江源头,万水皆清。

这是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累累硕果。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表率、当示范,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厚植生态新优势

不久前,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跃进村告别了污水横流的过去。“村级污水处理站吞污水吐清流,让美丽乡村走进新时代。”村党总支书记姚军感慨道,“以前,村内污水随意排放,自从村里铺设了地下管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村庄更卫生了。处理过的水很清澈,完全可以用于养殖和灌溉。”

污水处理从城市向乡村延伸,是我省呵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省牢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线一单”成果,筑牢“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屏障。

重点在赣州、南昌、吉安、抚州等地打造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成功创建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县、2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

建立了190个自然保护区、182个森林公园、99个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位列中部省份第一、全国领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2016年至2018年累计筹集补偿资金76.71亿元,成为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最多的省份。

2018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分别达到94.7%、91%,PM2.5浓度同比下降14.0%。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湿地保有量91万公顷,成为全国唯一“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用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11月4日,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特大跨省非法倾倒有毒污泥案”进行一审宣判。9名被告被判令对其非法跨省倾倒有毒污泥所造成的九江三处地块生态资源损失共同承担生态修复义务,如未履行修复义务则共同承担930余万元生态修复费用的连带赔偿责任。这是江西第一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构建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全过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六大制度体系,形成了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政策、法律和制度框架。

建立“源头严控”体系。编制省域空间规划,全面完成“多规合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及空间管控等试点。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部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建立“过程严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河长制(湖长制),创新构建覆盖全省的五级林长制,全域监管责任体系全面建立;环资审判、生态检察、生态综合执法在全省范围推行。

建立“后果严责”体系。率先开展了绿色发展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变生态环保“软要求”为“硬约束”,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上,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榜单正式揭晓,我省修水县国有生态公益林场、金盆山国家森林公园、吉水县仙姬岭风景区、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清国家森林公园等5个“绿色地标”上榜。

这是一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不仅仅是对优越生态环境的肯定,更开辟了一条生态价值转换的新通道。

从“砍树”变“看树看风景”,从“卖木材”变“卖生态卖景观”,江西森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省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一个缩影。2018年全省森林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64亿人次,森林旅游产值937亿元,其中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人数8989.3万人次,森林康养直接收入130.4亿元。

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努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省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探索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的有效路径。加快全域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5335个,有机农业试点省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加快培育绿色新动能,做强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全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占比持续提高。(记者 郑荣林)

(责编:毛思远、邱烨)

上一篇: 原创泫雅摆脱大妈审美重回性感小野马,秘诀...

下一篇: 健康生活丨关注儿童眼保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