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山水林田湖草”筑牢祁连山区生态屏障
时间:2019-11-15 14:00: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央广网西宁11月1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冬季,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大通河两边的青稞田已经被收割。蓝天之下,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脉被白雪覆盖着,放眼望去,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看上去一派田园好风光。
大通河流域生态现状(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而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旭东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这里的湿地还被各类垃圾堆满,河水也曾一度断流。
曾经的门源县,在经济发展和传统理念的制约下,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虽然解决了百姓温饱,但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严重。
“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修复模式早已不适合整体长远的发展,随着生态环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推动单一治理向全局治理转变,推动短视行为向长久共治转变?
大通河流域生态现状(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2017年,门源县争取实施了总投资6.06亿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以生态问题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为导向,开展了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监管与基础支撑等四大类工程。
截至目前,门源县已完成生态护岸网箱32公里,疏浚河道106公里,荒滩造林绿化1万亩,清理流域及周边村庄历史遗留的建筑和生活垃圾1.5万立方米,使大通河流域引大济湟引水口至克图口、白土沟等11条支流54公里54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水涵养功能得到了有效治理和提升。
大通河流域生态现状(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此外,门源县还打造了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宿体验、野营露宿、高原养生为一体的门源县生态牧场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真正改变了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政的格局。
采砂车辆消失了,伐木的人没有了,河水也不再断流了,曾经的“垃圾沟”又重新长起了植被……原本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在李旭东看来,“构建绿水青山体系不仅仅是植几棵树造几片林,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一个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大通河流域生态现状(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门源县正按照生态循环农业设计理念,打造了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宿体验、野营露宿、高原养生为一体的门源县生态牧场农业循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