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伯牙为何会成知音?这些“冷知识”让你弹琴更懂琴

时间:2019-11-14 16:50: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子期伯牙为何会成知音?这些“冷知识”让你弹琴更懂琴

子期伯牙为何会成知音?古代琴家为何多为男性?

这些“冷知识”让你弹琴更懂琴

琴者多矣,为何只有伯牙子期成为知音?古代琴家为何多为男性?11月12日—13日,由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举办的“江汉·乐坛”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江汉·乐坛”)上,来自法国、美国、新西兰和中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就知音与古琴音乐文化以及武汉城市音乐文化进行探讨。12日首场论坛上,11位学者专家就深厚的古琴文化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并呼吁传承古琴文化当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生态,别让“古琴热”仅仅变成文化风尚。

古时伯牙子期为何成知音?

专业论坛现场爆出“冷知识”

武汉作为知音文化的发源地,提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不过,身为樵夫的钟子期,却能听懂晋大夫俞伯牙抚琴的“弦外之音”,这背后奥秘却鲜有人知。12日的“江汉·乐坛”上,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就此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回应。

“《吕氏春秋·金钟篇》讲了一个故事,钟家人世代为乐官,还能代表国家去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流,所以他(钟子期)的身份肯定很高。”丁承运的一句话,便颠覆了钟子期的樵夫身份。“从文献记录可以得知,钟(子)期后来还在秦王那里任过乐官,他的身份和家世说明他有家学传承,自己身份也相当崇高。钟(子)期具备了成为(伯牙)知音的条件。”

不仅如此,大量史料都证明,钟子期是专业的琴家,“明代的琴书里有历代古琴图示,其中有伯牙和子期琴的图示,下面还有注释,子期少于伯牙,他们是同学,师从一个老师。” 如此可见,同出一脉的师兄弟伯牙和子期,能成为知音实属必然。

当下茶馆书店古琴随处见

别让古琴仅仅成为文化风尚

伯牙子期之外,历史上还涌现了大批琴德出众的文人高士。“中唐的白居易、北宋的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南宋的文天祥、谢叠山,明末的王夫之,清末的张之洞、左宗棠、谭嗣同。”“江汉·乐坛”上,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孙晓辉表示,“古琴承载着中国文化中最厚重的力量,将文人最理想的精神、修为和伦理传承下来。”

自2003年,被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古琴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标签,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升温。“在我们的城市文化空间里,古琴展示了它巨大的魅力。你可以看见在茶馆、书店,常常都有古琴的身影,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让我们的年轻人、孩子知道,古琴是我们精神文化最隐蔽,也最有力量的那一层深意。”同时,经过专业化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古琴的演奏技艺也明显提升。“古琴在表演艺术上,往前走了很远,是非常欣欣向荣的。”

“历史上,古琴的持承者主要是古代的文化精英,他们把儒释道的精华融汇在琴道里。”孙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弹琴的女孩子越来越多了,非常的美,人们走近古琴在当下更是一种文化风尚,离它背后的人文生态还有距离。”孙晓辉也呼吁,“希望古琴文化的传播,能使它的主流文化价值得到良性发展,延续我们三千年不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

记者梅冬妮

田博群

上一篇: 浏阳“达人”引领文明乡风农村“五治”打造...

下一篇: 胡椒颜色好多种!黑胡椒、白胡椒怎么用才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