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熊耳山南北风俗大不同,确定是在同一个卢氏吗?
时间:2019-11-14 10:29: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俗语说的是相隔十里百里的两村风俗有差别。而在卢氏,熊耳山将县城一分为二,一山之隔,南北两边的民俗风情就有许多不一样。
韩成章丨文
熊耳山南因袭千年的裸浴文化
当熊耳山北的人,关门闭户在屋旮旯里使用木盆木桶盛水洗澡,生怕被人瞧见。由于洗澡不便,月儿四十难得洗一次澡,即是暑热的夏天,妇女们也不敢到河里露天洗澡。
而熊耳山南的汤池早已灿烂着裸浴文化。
汤河温泉是千年古泉,光绪版《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鸡,冬可沐疡。”
汤河的裸浴民俗古已有之,具体什么时间出现已无从考证。汤河人祖祖辈辈男女老幼,不管刮风下雨或冰天雪地,去汤池洗澡养成了习惯。
汤河人劳动归来,一丝不挂赤条条跳入飘散着白色热气的汤池里,浑身松驰舒爽。
头顶是蓝天白云般的穹庐,身后山上树林里不断传来蝉鸣鸟语,前边清澈的鹳河水潺潺流淌,天人合一的原始风貌呈现在熊耳山脚下。
这一独特的裸浴民俗,因袭了上千年。
过年,背祖宗回家过年
我的祖居地在熊耳山北,“若问祖上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上即来自洪洞大槐树。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过年习俗,在正堂贴的牌位上写:“韩门历代祖宗之神位”。过年着重过腊月三十这一天。
熊耳山
除夕晚上大哥唤我们兄弟三人一起到老坟上跪地烧纸焚香,放鞭炮,口里默默念念叨:过年啦,恭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点燃一根香捧回家插到香炉里,磕头作揖。初一五更做年夜饭,把煮熟的饺子先盛一碗敬献到当堂神位前,点燃香烛敬神,放鞭炮,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围坐吃饭。
我在熊耳山南的瓦窑沟乡工作期间发现了不同的过年风俗,过年着重过腊月二十八这一天。
当地人在“鸡不叫,狗不咬”的半夜时分,去坟上接祖宗回家过年,到坟前毕恭毕敬地弓背弯腰屈膝,作背的姿势,意思是背祖宗回家过年。年夜饭不吃饺子,而是吃米饭。正堂上贴“天地君亲师”牌位,除了“亲”和我老家相同,还敬“天地君师”,并且把天地君放在亲前,这是一种大为不同的文化信仰啊。
办丧事喝不喝酒,山南山北大不同
熊耳山南的丧葬、上坟习俗和我老家也多有不同。
老家无论物质匮乏的过去,或是生活宽裕的现在,也无论谁家有钱没钱,办丧葬事从来不待酒。饭可以简单一点,也可以丰盛一点,但绝对不喝酒,甚至视喝酒为大忌。打墓、抬棺、掩土这些活,帮忙认谁都主动干。
清明前上坟,在坟上覆盖的草木枝叶上绑事先剪好的白纸条,再往坟上添几锨土。
瓦窑沟人办丧葬事,饭菜可以简单,历来大都是一锅豆腐汤。上岁数的人开玩笑说“啥时叫吃你的豆腐汤?”意思是你打算啥时候死。骂人则说“吃你豆腐”,是咒人早点死。
但酒一定要喝,而且要大喝。确定八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号称“八仙”,专门负责打墓坑、抬棺材、填墓坑。
吃饭时顿顿待酒,还要把酒拿到墓地,八个人分组干活轮流喝酒,下葬掩埋回来,拉开架势再放开量喝。主人人缘好坏,看看喝酒的热闹程度就知道啦。和主人关系近的人,喝起酒来特别起劲儿,为主人闹酒“助兴”。
乡里一位退休干部父亲去世了,我去吊唁,看到喝酒的场面,大惑不解,向人询问,回答说:“家里死了人感到晦气,百天之内,无人上门儿,死气沉沉,主人也不能到别人家去。趁现在人多,让帮忙人开怀畅饮,吆喝吆喝,闹腾闹腾,以驱除晦气”,原来如此。
瓦窑沟人上坟风俗则比较简单,时间也是清明前,最迟不能晚于清明节。把纸条的一端绑成一撮,系于木棍或竹棍上,插在坟头完事。
连种地姿势都不同,
这真是在一个县吗?
熊耳山南北乡村文化习俗不同,还表现在方方面面。
干农活方式不同。
山南瓦窑沟人祖上大部分来自荆楚之地,受战乱影响,他们沿汉水、丹江逆流而上,迁移到了这里,某些习俗保留了下来,如下地干活、收庄稼、上山打柴采药总要腰里紧一根绳,戴上斗笠,拿上砍刀,背上背篓;用一头水牛耕地。高河、胡家坪、龙泉坪、下河人就是这种习惯。
熊耳山北人种地送粪、收庄稼、担东西用箩筐、箩头,上山砍柴用斧头,挖药用挎包;套两头黄牛耕地习以为常。
住的房子不同。
熊耳山南的狮子坪、双槐树、五里川、瓦窑沟、汤河朱阳关属伏牛山区,雨水较为丰沛,气候湿润,林木茂密。
旧社会穷人盖不起瓦房,就用木头架在土墙上苫上草,搭成茅草房、茅草棚、草庵子居住,就连有些寺庙也是用茅草苫盖的,马连就有一个草庙村,五里川、瓦窑沟各有一个叫草庙的地方,瓦窑沟还有一个居民组叫茅屋,可见过去茅草房很普遍。
熊耳山北,属于崤山山系,多红土丘陵,气候干燥少雨,过去穷人多住窑洞,讨饭的在废弃的窑洞里栖身。至今,文峪、范蠡、城郊、沙河、杜关、官道口还遗留有不少残破的窑洞,不过无人居住了,极少数用作牲口圈和放置杂物。
闺女回娘家礼节不同。
农历六月六,熊耳山南,这天出嫁闺女要回娘家探望父母,去时带上新麦面蒸的白馍,里面包上红糖,蒸成桃形,寓意祝父母健康长寿,外加配什油炸麻糖,另外还要给双亲送上过夏天穿的新衣服新鞋,名为“望夏”。
农家刚收获了麦子,要改善一下生活做点美食,将六月六作为仅次于端午的节日来过,把端午余留的黍米包成槲包。平时舍不得吃油,这天要奢侈地下锅,炸油条、油馍、菜角角。
熊耳山北,这天则和平时一样,并不改善生活,只是已故父母的出嫁闺女回到娘家到父母坟前焚香、烧纸、化钱、奠汤,名为“奠汤”。
沟沟湾湾叫法不同。
卢氏群山簇立,沟壑纵横。熊耳山南北对山谷叫法大为不同。南面叫作“沟”,汤河有义节沟、梧鸣沟、柴家沟、高沟;五里川有鱼塘沟、南雨沟、黄耀沟、青石沟、路沟;朱阳关有王店沟、涧北沟、衙役沟、丰衣沟等等。
山北面叫作峪,譬如粗谷峪、卜象峪、南孟峪、北孟峪、连昌峪等。同样是山沟沟,叫法不同,只有了解乡风民俗的人,才懂得其所指向,不至于闹出笑话。
熊耳山南北对河流绕山转湾形成的聚落叫法也有差异。南边多叫“坪”,诸如汤河沿岸的新坪、魏王坪、高里坪、底里坪;五里川老鹳河沿途的李子坪、雷家坪、橡子坪等。
熊耳山北洛河沿岸转折处多叫“湾”,如黄家湾、寇家湾、徐家湾、鸡湾、双龙湾、东湾子、西湾子、小湾子、祁寸湾、麻家湾等皆是。
熊耳山是老鹳河和洛河的分界限,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两面山川地貌和气候有明显差异,历史上人口构成来自不同区域,于是形成了风土民情的多元化。
随着人口的流动、文化的交流和时代的进步,南北民俗文化渐趋融为一体,差异的存在让民俗文化更为丰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韩成章,退休公务员,在乡镇工作三十余年。爱好文学欣赏和摄影。曾在《乡镇论坛》《河南日报农村版》《农业农村农民》《奔流》《夕阳灿灿》《三门峡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和摄影作品。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账号是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