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包头,山西人走西口在此繁衍生息,南海子一姑娘在卖唱
时间:2019-11-08 07:09: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1930年代的包头,山西人走西口在此繁衍生息,南海子一姑娘在卖唱
黄河岸边停靠的船只,人和货物就通过这样的小木船,来往于两岸。
远处的阴山山脉下,一片黄色的沙砾荒原,只见一列骆驼队从远方走来,前方一人面色黝黑,牵着头驼,骆驼们背负着满满的货物。
包头境内历史悠久,最早战国时期的是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06年筑九原城,秦时为九原郡,汉武帝时改为五原,清朝时的1809年设立包头镇,成为沟通蒙、新疆、甘肃的贸易集散地。
包头镇的城墙,清同治9年的公元1870年开始修建城池,城墙以土夯成,从高处迤逦而下,如同长龙,远处的地平线,一道白线正是黄河流过。
包头中央街的露天市场,不同民族的人们汇聚一起,人潮汹涌,互相交易,非常热闹。
五当召的僧侣宿舍,十多栋当时最多住约一千五百人。
远眺包头古城,下方庙宇为龙王庙,于城内一道城墙相隔,此庙始建于明末,据说晋商走西口时,因这片区域临近水源,所以在此繁衍生息,并兴建此庙,后来各行各业的晋商供奉行业祖师的地方,后世称为晋商之魂。
城墙空地,两位织工正在用简易纺车纺织羊毛,右侧一人正回头看着镜头。
蒙古的牛马车,运输着生活生产资料,木头制作的轱辘,在地上滚出了深深的车辙沟。
包头镇内的风光,大多是平房,黄土筑就的庭院,第一家在赶着毛驴磨东西,第二家正养马喂食。
黄河夕照,落日阳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一艘渡船正运着人和货物。
渡船上的船家正在准备晚餐,简陋的灶盆和用具,见证了他们简单而日常生活。
包头南海子附近,作为水路码头,此处汇聚了南来北往的人们,片中的女孩正在卖唱,后边的老者拉着琴弦,奔波的驼队马队船队,一干奔波的人们也获得了难得的慰藉。